李桂锋[1]2008年在《铁皮石斛组培快繁工艺及规范化生产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材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石斛属铁皮石斛的干燥茎。主要药效成分为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作用,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在治疗糖尿病、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铁皮石斛药用价值、保健价值高,然而因其野生环境恶劣,故野生资源稀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今市场上流通,群众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培养的产品。目前国内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成功进行种苗生产的已多见,但栽培缺乏规范化体系。近年来,我省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与室内外栽培已经兴起,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已有多家企业在进行栽培生产。然而,现生产企业缺乏相关的规范化生产体系。另外,在铁皮石斛的生长及采收过程中,产地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措施、品种筛选、采收加工、外观品质、质量安全以及包装、储运方法等对药材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铁皮石斛SOP与GAP的初步建立及其相关药效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以对铁皮石斛的生长过程及质量进行初步的研究,为铁皮石斛的生产质量提供参考。并以此作为生产质量标准的依据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正在应用和推广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技术,并进行规范化生产。但并未见有铁皮石斛的一个可行的SOP与GAP及相关质量控制标准的报道。在广东,铁皮石斛的工业化生产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势头,企业的发展,用药的合理与安全均需要一个良好可行的标准和规范作为控制依据。本文采用了实验室组织培养筛选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试验基地移栽试验和试验基地实际生产调研,还原糖法测定药材相关药效成分等方法,对铁皮石斛栽培生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流程和生产管理规范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生产良好质量的铁皮石斛药材提供参考。课题立足于寻找合理、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铁皮石斛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致力于标准的制定及实际指导作用的运用,有望建立一个客观、便于生产企业、监督部门的行业标准。如果本文能与铁皮石斛药理作用研究等相关课题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繁殖、栽培、管理等标准,运用于铁皮石斛的生产及用药的监控,将对铁皮石斛产业化发展、质量安全、品质保证等具有重要意义。
赵玉辉[2]2002年在《叁种砧木对李树(Prunus Lindl.)影响的初步研究和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石早生李及盖县大李为河北省的主栽品种。生产上主要应用的砧木有毛樱桃、毛桃、山杏。试验以不同砧穗组合为试材,通过生物学特性、解剖结构、光合速率、抗性的研究,以探索我省适宜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的优良砧木,主要结果如下: 1.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萌芽期、开花期较毛桃、山杏砧的同一品种提前了4-7d;有效花比例、座果率以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显着高于毛桃、山杏砧同一品种;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单果重为99.9g,110.4g,极显着大于山杏嫁接树(65.74g,96.02g)和毛桃嫁接树(52.59g,90.4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Vc等含量极显着大于毛桃、山杏嫁接树。 2.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树高最低,为2.7m、2.8m,树冠体积最小为8.4m~3、6.3m~3,成枝率最低,树体矮化,毛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树体最高为4.0m、4.1m,树冠体积最大为16.4 m~3、16.7m~3,山杏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树势表现中庸,树高为3.8m、3.8m,树冠体积为16.3 m~3、11.0m~3。 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IOD、POD酶活性显着高于毛桃和山杏砧的同一品种,而毛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的IOD、POD酶活性最低,通过POD、IOD酶活性与树高、冠径、树冠体积的相关分析和田间调查,表明POD、IOD酶活性与树体生长呈负相关。 解剖结构观察表明毛樱桃有低的根皮率、材皮比、木质率,高的韧皮率和皮率。毛桃有高的根皮率、材皮比、木质率,低的韧皮率和皮率。叁种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在解剖结构上与砧木的解剖结构有趋同变化。 3.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冻花率显着低于毛桃和山杏砧同一品种;POD、SOD酶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以毛樱桃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显着大于毛桃和山杏砧同一品种,结合田间调查结果认为POD、SOD酶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电导率以毛樱桃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显着低于毛桃和山杏嫁接的同一品种,表明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从田间调查结果及POD、SOD酶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电导率测定看出,毛樱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的抗寒性高于毛桃和山杏嫁接的同一品种。毛桃砧大石早生李、盖县大李抗寒性最差。
张露月[3]2016年在《金钗石斛总黄酮与石斛碱的提取分离及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斛属(Dendrobium),兰科(Orchidaceous)植物的第二大属,具有广泛的神奇药效。本课题以贵州赤水金钗石斛为原料,研究了其干燥方法及其活性成分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同时提取、同步分离技术,并对纯化后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金钗石斛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金钗石斛总黄酮、石斛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NaNO2-Al(NO3)3-NaOH)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含量,该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测得金钗石斛总黄酮、石斛碱含量分别为4.973 mg/g和2.326 mg/g。(2)研究金钗石斛的干燥方法。以含水量为指标,建立了4种干燥方法(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杀青、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钗石斛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干燥成本,得出最优的干燥方法是微波干燥,该方法处理后所得的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407%、0.180%;干燥时间为40 min,远短于其他3种干燥方法;且干燥成本、设备投资低。(3)研究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同时提取技术。首次将离子液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IL-UMAE)技术应用于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HRE)相比,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得率分别提高了14.22%和23.76%,提取时间从90 min(HRE)缩短到185 s。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0 mol/L[Bmim]BF4为萃取溶剂,微波功率328 W,提取时间185 s,料液比1:22(W/V),测得金钗石斛总黄酮得率平均值为0.490%,石斛碱得率平均值为0.224%。(4)利用大孔树脂同步分离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并对离子液体的回收及重复利用进行探究。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以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筛选出适合同步分离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的大孔树脂AB-8,且两成分的吸附平衡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模型,温度选择25℃。进一步优化动态吸附和解吸条件,即取3 BV总黄酮浓度为0.392 mg/mL、石斛碱浓度为0.180 mg/mL的金钗石斛提取液,1 BV/h上样至动态吸附达到平衡后,依次用4 BV的水、20%乙醇、50%乙醇和8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组份富集金钗石斛总黄酮,纯度达到20.89%,回收率为79.43%;收集80%乙醇洗脱组份富集石斛碱,纯度达61.04%,回收率为86.49%。回收上样流出液及水洗液中的离子液体,回收率为93.67%,用于提取金钗石斛总黄酮和石斛碱,得到总黄酮得率为0.483%,石斛碱得率为0.223%,表明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5)着重从清除DPPH自由基、O2-自由基以及与Fe2+螯合能力等方面对纯化后金钗石斛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与对应的阳性对照相比,发现金钗石斛总黄酮对DPPH·和O2-·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Fe2+螯合作用。当浓度为1.0 mg/m L时,金钗石斛总黄酮的DPPH·清除率达到83.01%,O2-·清除率达到78.64%,Fe2+螯DPPH·>O2-·>Fe2+,表明纯化后的金钗石斛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张天虹[4]2009年在《陆英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陆英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干燥全草,为民间常用中药。本研究以陆英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提取物的工艺优化和相关成分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液-液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陆英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色谱法、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分别为Kaempferol(1), 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2), Kaempferol-3-O-β-D-glu copyranoside(3), Kaempferol-3-O-(6"-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4), Kaempferol-7-O-β-D-glu copyranoside-3-O-(6"-acetyl)-β-D-glucopyranoside(5),2-hydroxy-3-methyl anthraxquinone(6), Ferulic acid(7), Ethylferulate(8), Caffeic acid(9),Ethyl caffeate(10), P-coumaric acid(11), Ch-lorogenic acid(12), Ursolic Acid(13), Oleanolic acid(14), Syringaresinol(15),β-sitosterol(16), Daucosterol(17),其中化合物1,2,3,4,6,7,8,9,11,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为陆英的质量控制和药动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采用HPLC法对陆英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评价陆英质量的指纹图谱。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建立了同时测定陆英中7个活性成分和同时测定陆英中4种有机酸的HPLC分析方法,对色谱条件、药材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经方法学验证,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采用等度洗脱方式,建立了测定陆英中山柰酚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并成功地应用于不同来源陆英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对6批不同来源的陆英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以绿原酸为参照物,确立了陆英中的23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对照,指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建立了共有模式,计算待测样品与共有模式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对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陆英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对陆英不同提取溶剂和方法所得到的提取液(包括陆英水提取液、75%乙醇提取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醇溶液和大孔树脂柱的30%乙醇洗脱液)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通过图谱比较,初步确定主要抗肝炎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以绿原酸和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以总黄酮为指标,系统地考察了洗脱溶剂浓度、上样量、上样药液的pH值、洗脱剂的pH值和加盐前后对陆英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对优化工艺进行了初步验证。该工艺为陆英有效部位的提取提供了实验依据。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含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以多西他赛(docetaxel)为内标,血浆经甲酸酸化后,以乙醚为提取溶剂进行液-液萃取,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空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阿魏酸与内标的测定,阿魏酸在0.50-8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阿魏酸单体、灌胃给予阿魏酸单体和陆英提取物后阿魏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考察了给药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静脉注射阿魏酸单体、灌胃给予阿魏酸单体和陆英提取物后,峰浓度Cmax分别为948±73 ng·mL-1,602.4±111.8 ng·mL-1,245.2±123.2 ng·mL-1,半衰期t1/2分别为1.65±0.53,2.59±0.44,2.81±0.88,AUC0-t分别为123.1±12.2 ng·h·mL-1,129.8±28.4ng·h·mL-1,295.4±50.8 ng·h·mL-1,AUC0-∞分别为128.4±8.93 ng·h·mL-1,144.5±27.4 ng·h·mL-1,513.0±124.5 ng·h·mL-1。本研究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将中药学、分析化学、生物药剂学、化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陆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建立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优化了其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建立了其相关成分在生物样品中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梁建丽[5]2016年在《广西民族药材走马胎、血党质量标准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广西民族药材走马胎、血党的质量标准,初步拟定走马胎和血党的质量标准及建立走马胎、血党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1)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对走马胎和血党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测定。(2)运用微波消解ICP-MS检测走马胎和血党药材中重金属Cu、As、Hg、Cd、Pb的含量。(3)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参照药典的方法进行TLC鉴别。(4)运用HPLC,测定广西不同产地和采集时间的走马胎和血党药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5)运用HPLC,通过相似度软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分析,得到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结果:(1)走马胎药材中水分含量5.65%~12.77%;总灰分含量1.54%~2.63%;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07%~0.62%;浸出物含量10.14%~17.36%。血党药材水分含量10.69%~12.50%;总灰分含量4.07%~4.8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32%~1.05%;浸出物含量12.03%~17.94%。(2)走马胎药材中重金属Cu、As、Hg、Pb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Cd的含量除2013年7月广西来宾市金秀县采集的走马胎药材外,其余批次均符合规定。10批血党药材中重金属Cu、Cd、Hg均符合药典标准规定,其中有2批血党药材中As的含量超过标准规定,4批血党药材中Pb的含量不符合标准。(3)走马胎和血党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可靠且重复性好。得到清晰的斑点,分离效果好。(4)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经方法学验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5)不同批次的走马胎和血党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各特征峰分离度较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结论:综合上述的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走马胎和血党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走马胎和血党药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较科学的实验依据。初步建立走马胎和血党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特征性强的特点,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结果均符合要求,可广泛运用于走马胎和血党药材的质量评价。
严慕贤[6]2015年在《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碱溶性多糖与水溶性多糖的HPLC特征图谱、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皆属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用石斛品种。多糖是铁皮石斛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中国药典规定了其以无水葡萄糖计,不得少于25.0%。金钗石斛的多糖含量相对较少,但已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别是碱溶性多糖,具有显着的抗疲劳作用。现代对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多糖的研究仅局限于水溶性多糖,往往忽视了碱溶性多糖的研究价值。传统认为石斛“质重、嚼之粘牙、味甘,无渣者为优”,而根据现实经验,石斛鲜品或枫斗热水泡开2小时以上或重复煎煮仍具有一定的粘性,由此可推测石斛中可能含有一定的碱溶性多糖等其他粘液质物质。而且目前发现的含有硫酸根的碱溶性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多糖硫酸化修饰及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将成为将来很长时间的研究热点。目的:1、建立鲜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碱溶性多糖的PMP-HPLC特征图谱,并初步比较齿瓣石斛、黄铜皮、兜唇石斛、玫瑰石斛、束花石斛碱溶性多糖的差异性,以期寻找一种不同石斛多糖的鉴别方法或探寻石斛多糖单糖组成的规律性。2、测定了 7种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计算其质量比,揭示碱溶性多糖的重要性。3、对仿野生铁皮石斛、栽培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为石斛碱溶性多糖的研究利用和石斛多糖的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比较了 7种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PMP-HPLC特征图谱,包括单糖的组成、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对照特征图谱等。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 7种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3、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包括WST法测定仿野生铁皮石斛、栽培种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1、建立并比较了 10批铁皮石斛、13批金钗石斛、3批细茎石斛、3批齿瓣石斛、3批兜唇石斛、3批玫瑰石斛及3批束花石斛多糖的特征图谱方法。结果各种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与各单糖含量不同,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以D-甘露糖和D-葡萄糖为主。各石斛的D-甘露糖与D-葡萄糖的峰面积比值如下.:铁皮石斛为3.026-7.181;金钗石斛为0.163-2.098;齿瓣石斛为3.297-4.734;细茎石斛为2.628-3.634;兜唇石斛为1.729-2.064;玫瑰石斛为0.808-1.089;束花石斛为1.085-1.141。铁皮石斛、齿瓣石斛与细茎石斛均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铁皮石斛的D-甘露糖与D-葡萄糖的峰面积比(2.4-8.0)的范围内。这表明此药典标准无法将铁皮石斛与部分石斛相区别,利用此方法评价铁皮石斛的质量还有待改进。而碱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较复杂,以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木糖为主。铁皮石斛、齿瓣石斛与细茎石斛(黄铜皮)的碱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D-甘露糖与D-葡萄糖的比值分别为:(铁皮A组)0.034±0.022、(铁皮 B 组)0.279±0.158、(齿瓣)0、(细茎)0.169士0.001;其 D-木糖与D-葡萄糖的比值分别为:(铁皮A组)0.094±0.036、(铁皮B组)0.898±0.208、(齿瓣)0.115±0.020、(细茎)1.437±0.336。换而言之,齿瓣石斛的碱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基本没有D-甘露糖的参与,而细茎石斛(黄铜皮)的碱溶性多糖中D-木糖的含量高于D-葡萄糖的含量,铁皮石斛的碱溶性多糖特征图谱虽然可分2种,但仍能通过此法相区别。2、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铁皮石斛的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21.94%-34.72%,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5.02%-21.80%;金钗石斛水溶性多糖含量为2.27%—21.63%,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6.09%-24.56%;齿瓣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24.2%-28.79%,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15.5%-17.10%;细茎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12.9%-18.82%,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5.14%-5.42;兜唇石斛水溶多糖的含量为22.3%-25.57%,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3.20%-3.79%;玫瑰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40.5%-43.66%,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11.1%-13.63%;束花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33.2%-36.03%,碱溶性多糖的含量为11.5%-13.61%。铁皮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较玫瑰、束花石斛少,故水溶性多糖的含量高低不能完全地反映石斛质量的优劣。另外,除金钗石斛的碱溶性多糖的含量>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以外,其他石斛的碱溶性多糖为水溶性多糖的1/10—7/10倍左右,换而言之,石斛的碱溶性多糖不可忽视,对于总多糖含量的测定和石斛生物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表明石斛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栽培品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在水溶性多糖浓度较高而碱溶性多糖浓度较低时整体可表现为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综合石斛含量测定结果可知栽培品铁皮石斛中碱溶性多糖含量为水溶性多糖含量的0.55-0.71倍,而金钗石斛则为1.03-1.43倍。故推测铁皮石斛总多糖可能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金钗石斛总多糖可能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石斛多糖的开发利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另外,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石斛碱溶性多糖清除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02)的能力强于水溶性多糖,清除DPPH ·的能力与水溶性多糖接近。实验表明,石斛碱溶性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结论:以上结果可推测石斛的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类型等存在差异,其生物活性也可能存在差异,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具有较其他石斛更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从古至今主流的主要的药用石斛品种。多糖是铁皮石斛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是目前石斛重要的药用价值基础,然而从实验结果和部分文献可知,铁皮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并非石斛属植物中最多的,但其药用价值、种植较广、使用较多,金钗石斛亦如此。而恰恰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碱溶性多糖的含量较其他石斛品种高,故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碱溶性多糖是否与其药用价值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必要对石斛碱溶性多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李伟[7]2008年在《叁种观赏果树在二氧化硫气体急性胁迫下的吸收特性及抗性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叁种观赏果树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中国李(Prunus salicinaLindl.)、山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的二年生苗木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这叁种观赏果树在SO_2胁迫下的吸收特性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S元素在叁种果树内的吸附状况,并对这叁种树木在SO_2胁迫下的抗性进行了综合评定。测定指标包括叶片叶绿素含量、植物叶液pH值、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MDA含量、ASA含量、Pro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蛋白质含量、保护酶POD、SOD以及S的吸附量。每树种设置的同一时间不同熏气浓度梯度:2.0,4.0,6.0,8.0mg·m~(-3),熏气时间为6小时;同一熏气浓度梯度不同处理时间:6h,8h、10h、12h,熏气浓度为4.0 mg·m~(-3),同时设置对照。分别表示为CK,M_1,M_2,M_3,M_4;0h,6h,8h,10h,12h)。研究结果如下:1、在二氧化硫胁迫下,不同树种对SO_2的吸附及抗性能力存在种间差异,出现伤害症状的时间不同。叁树种吸硫量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李>梨>杏;叁树种在不同浓度SO_2处理6h后,伤害程度由重至轻为杏、李、梨;在SO_2处理浓度达到8.0mg·m~(-3)时,梨、李表现出不同伤害症状,抗性表现为梨>李,山杏叶片全部萎蔫、脱落。2、在二氧化硫胁迫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叁树种的叶液pH值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李树下降幅度最小,山杏的下降幅度最大,梨介于两者之间。叁树种的膜质过氧化均受到影响,相对电导率上升,MDA含量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山杏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最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44.99%和242.9%,李次之,梨最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山杏的上升幅度最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36.89%和199.4%,李次之,梨上升幅度较小。3、植物对SO_2的抗性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而异。综合评定叁树种对不同浓度SO_2胁迫的抗性为梨>李>杏;叁树种对同一SO_2浓度不同胁迫时间抗性为李>梨>杏。梨即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把梨作为城市绿化中的观赏果树的优选树种。4、叁树种随着SO_2处理浓度的增加,各树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绿素含量降低,其中杏的降幅均为最大,李居中,梨最小;相对电导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叁树种的MDA含量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电导率的变化基本相同,不同树种电解质渗透性迅速增加的临界浓度由大到小均为:梨>李>杏;保护酶POD活性随SO_2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变化幅度为杏>李>梨;脯氨酸的含量随着SO_2胁迫的增加有不断积累的趋势,可溶性糖的含量出现升高的趋势;蛋白质的含量有随着SO_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5、用14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3个树种对SO_2的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各树种抗性强弱的排序结果如下:梨>李>杏。
汤欢[8]2016年在《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文中研究说明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和世界性大科之一,在全世界约有800属20 000~35 000种。兰科植物中可供药用的物种较多。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过度采挖、科研滞后等因素,导致许多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甚至丧失,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量急剧减少。兰科药用植物中的许多物种因其形态高度进化,物种之间仅有细微差异,从形态上对其进行鉴定较困难,急需寻求一种更高效的适宜用于鉴定兰科药用植物的方法。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兰科药用植物进行鉴定研究,探讨此分子鉴定法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上的可行性,期望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能从分子水平支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推动兰科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是近年来开发的热点,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生态适宜性问题,人们常常因所选择的引种地不适宜而使种植出的药材达不到药典规定的药材质量标准。鉴于这一现实问题,此研究期望寻求一种简便方法解决该问题,为兰科药用植物的引种提供科学支撑。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并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其中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并对在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兰科齿唇兰属新种开展相关研究。1.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困难,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水平验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以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已进行过形态鉴定的49属135种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经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及校对拼接后,将得到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运用MEGA 7.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物种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3份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样品均能成功提取DNA;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的PCR扩增效率分别为100%,100%和98.77%;此研究中共得到487条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其中的345条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到了相应物种的序列,142条为新增序列,这些新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将进一步充实GenBank数据库中的物种序列信息,促进兰科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运用NJ法,基于matK,psbA-trnH和ITS2这3种DNA条形码序列所构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中,大部分物种都能单独聚为一支,聚在一起的属种可以成为亲缘关系研究的重点,所得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中一些物种的亲缘关系远近;基于matK序列所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要优于基于psbA-trnH和ITS2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过程中互为补充,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用于辅助兰科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在相关网站支持下,制作完成了此研究中得到的133种兰科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信息二维码,方便使用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iPhone等)的用户获取对应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信息,为今后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提供便捷与研究基础。2.兰科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由于人们对兰科药用植物需求量的增多,对其野生资源的采挖更加严重,因此急需开展生态适宜性方面的研究,找到物种的适宜生长区域,加大引种栽培,以栽培品代替野生品以满足市场供应,减少人们对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采挖。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野外调查(GPS采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库,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2 725个分布点经纬度信息,再将经整理和转化后的各物种分布点经纬度(附录III)导入GMPGIS中,生成各物种分布点的shape文件,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全球气候数据库、药用植物分布空间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GMPGIS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最后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的主要生长区域气候因子值、在中国的分布点图和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分布图,并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区划,找出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适宜抚育区域和引种栽培区域。此研究中所得出的此19种兰科药用植物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均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这些物种在中国的全部分布区域,其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与相关研究中得出的分布区域相符,其主要生长区域生态因子值也与相关文献中记载的物种生态因子值相符,并且,此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在之前的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的新适宜分布区域。此研究为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所做的生态适宜性研究能为这些物种的野生抚育、引种栽培选地及生产区划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参考依据。此研究结果对这些物种的育种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为人们在分布区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干旱区域选育耐旱品种。3.兰科齿唇兰属新种研究基于前面的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了兰科植物一新种——那坡齿唇兰 Odontochilus napoensis H.Tang et Y.F.Huang sp.nov.,此新种仅被发现分布于靠近中越边境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境内妖皇山石灰岩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下,这个新种很可能在靠近中越边境的越南石灰岩地区也有分布。通过对此新种所进行形态描述及其与近似种的区别、保护和利用、潜在分布区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尽早认识此新种并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此研究,可以为兰科药用植物的高效鉴定、野生抚育、引种栽培及生产区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能对兰科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谢金良[9]2009年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的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武夷山脉中段重要的生物区系组份、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源头森林植被。其中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本研究在自然保护区科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走访,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分析,对其保护和利用作出科学的评价,以期为叁明市的天然药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60科519属878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37属57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5属814种。2、对保护区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热带分布科共85科,占53.13%,温带成分共37科,占23.14%,;热带成分共263属,占总属数的50.67%,其优势较明显,温带成分共208属,占总属数的40.08%。该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质。3、全草类、根及根茎类的野生药用植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4.48%、38.23%,是主要的药用植物类群。4、药用部位药性为寒性的植物有82科164属204种,药性为凉性的植物有80科147属191种,药性为温性的植物有81科162属212种,药性为平性的植物有86科184属273种,药性为热性的植物有2科3属3种。5、药用部位滋味为甘的植物有46科85属105种,苦味的有86科158属195种,辛味的有52科85属105种,酸味的有13科15属16种,药用部位为淡的植物有16科19属19种。其他药用植物具有2种以上滋味。6、有毒药用植物有126种,其中大毒植物6科7属7种,有毒植物39科49属61种,小毒植物25科47属59种。7、该区的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33属55种,具有多种药用功能。8、定量评价该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叁枝九叶草(Epimedium sagittatum)、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花榈木(Ormosia henryi)、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等植物急需保护。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及时开展资源收集和评价工作对这些丰富的野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意义。
李家湘[10]2005年在《湖南平江幕阜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认为湖南平江幕阜山位于湘、鄂、赣叁省的交界处, 113°46′52″-113°54′6″E,28°53′-29°6′N,处于罗宵山脉的最北端,南北长16.8km,东西宽10.8km,面积为6468公顷,海拔高度在100m至1596m之间,与湖南的雪峰山、武陵山齐名。植被类型丰富,共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8个群系。通过对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共有湖南新记录9种和1新记录属,分别是:鳞茎堇菜Viola bulbosa、红毛虎耳草Saxifraga rufescens、光叶荛花Wikstroemia glabra、浙江山梅花Philadelphus zhejiangensis、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朝鲜附地菜Trigonotis coreana、华东菝葜Smilax sieboldii、丝叶苔草Carex capilliformis、宽叶苔草Carex siderosticta,其中亚菊Ajania为新记录属。该地区拥有种子植物1437种(不含栽培种),隶属于699属、165科。区系特征概述如下: 1)对大科和大属的统计分析表明,优势科、优势属在该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显着作用。 2)对科分布型的统计分析表明,热带科占有绝对的优势,从科级水平上说明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 3)对属分布型的分析表明,平江幕阜山种子植物区系属于温带区系性质;热带属与温带属的比例相当,说明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热带、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T/R值比华东区和华中区都要高;存在较多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及一定数量的单型属,多为古老、残遗成分。 4)对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确认了本区主体属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华东地区,但具有浓厚的华中区系色彩:论证了武陵山至幕阜山一线可能是植物自西南向东迁移的通道之一。 5)从地质历史和植物区系现状上论证了本区系的起源不迟于第叁纪。 6)通过典型替代种的分析说明了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垂直替代和水平替代现象。 7)以属分布区类型数量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了该地区与邻近11个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本区的区系性质和特点与庐山基本一致,因此该地区为华东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但与华中区的联系密切。 8)该地区特有现象不明显,共有中国特有属18属,华东特有种19种和22种华中特有种,但缺乏浙、皖属种和地方特有属种。
参考文献:
[1].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工艺及规范化生产体系研究[D]. 李桂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2]. 叁种砧木对李树(Prunus Lindl.)影响的初步研究和评价[D]. 赵玉辉. 河北农业大学. 2002
[3]. 金钗石斛总黄酮与石斛碱的提取分离及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D]. 张露月. 江南大学. 2016
[4]. 陆英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天虹.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5]. 广西民族药材走马胎、血党质量标准实验研究[D]. 梁建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
[6]. 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碱溶性多糖与水溶性多糖的HPLC特征图谱、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 严慕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7]. 叁种观赏果树在二氧化硫气体急性胁迫下的吸收特性及抗性能力的研究[D]. 李伟.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8]. 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D]. 汤欢. 四川农业大学. 2016
[9].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D]. 谢金良.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10]. 湖南平江幕阜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李家湘. 中南林学院.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