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创新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是“十六大”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历教育、网络教育构成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将大有前途。
一、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的经济增长从依靠劳动力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就是由自然属性的人,转变成知识属性的人。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劳动力的数量。而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必须依靠劳动力的质量,没有人才质量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历教育后的继续教育。
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生产力。这里所讲的知识生产力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它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企业中,需要加强企业管理,需要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否则,就没办法在市场上竞争。同样,企业现代化管理以及新产品研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家可能注意到,很多外国企业,在销售一种新的产品的同时,就在加速研制另一种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新产品研制、开发,需要靠高科技的人才;在企业的全面管理方面,没有高素质的团队,企业不可能立住脚。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利润增长,80%靠知识生产,20%靠劳动生产!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劳动生产力,变成了知识生产力。比如,一个硅片价值2-3元,可购买某地原版的硅片,就要50-60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在这个产品生产过程中,依赖高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增加了知识含量。高科技人才的成长一个是靠大学培养,另一个是靠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现代企业相当重要的制度,在更高、更新成就的情况下,知识的淘汰率、更新率逐步加快。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学校的正规教育是不行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继续教育工作相当重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国人力资源很丰富,主要是自然人。如何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本强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的人力资本的培养,主要是义务教育,平均大概是9年时间。我们高科技人才占整个人才资源的比例很低。现在的继续教育要注意培养高级技工人才,或叫“蓝领电脑”,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需要的工作。目前,并不是需要那么多的博士、博士后,而是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大家通常所说的“蓝领电脑”。特别是在企业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人员,既要看到高科技人才,又要重视高技能人才。
第三、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要聘请一位高科技人才,而这个高科技人才不需要资金注入,他也可以拿“干股”。这“干股”是什么呢?就是他的技术,就是他的知识,就是他本身的专长或是专利。据我了解,在深圳的一些企业,知识产权要占10-15%的股权,并可以分红,这就体现了我们培养人才的回报率。为什么大学要收费?就个人而言,当他取得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人才的回报率很高。这里的回报率既包括工资待遇、又包括股权、择业率。我们搞人才培训工作的同志应该看到,对于个人而言,追求的是人才的回报率。现在学生拼命地考博士、考硕士、上大学,虽然我们收学费高,可是学生的回报率更高。学生的择业率、股权率、就业率、晋升率都很高。另外,还要注意在引进国外人才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缺乏的是中间一层管理人才,这是我们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的管理人才。
我们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包括会计师、涉外律师、涉外会计师在内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就更加匮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教育市场虎视眈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培养我们自己的各级涉外专门人才,这也是历史赋予继续教育很重要的培训任务之一。这种培训依靠大学培养是来不及的,要依靠社会中介组织,发挥首都教育和人才的资源优势。
二、继续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继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性的教育,大量的工作是在职培训,与市场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继续教育要全部推入市场。要与市场接轨,利用市场机制搞好继续教育工作。
教育应在政府调控下,适当引进市场经济,其主要原因是居民在社会消费选择中选择了教育,使教育进入了市场。教育消费在膨胀,而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目前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而北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比如投资研究表明,在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后,消费热点就有了变化,居民消费在教育和房地产。尽管我国银行存款利息降了8次,目的是想要拉动消费,但效果不明显。现在采取教育消费,目的就是要适当拉动经济,刺激消费。
继续教育要有市场经济意识。教育是要收费,要掏钱买教育。我们交的学费或培训费虽然不完全是教育的价格,但都在起价格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市场是在政府调控下,非完全竞争式的市场。我们的教育不能离开政府,反过来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不能完全靠政府投资,要想办法,利用市场手段办好教育,特别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工作。
人们要就业、要晋升,要高回报率,必然要加大教育的投入,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看到教育消费在膨胀,这正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对于非义务教育而言,非要进入市场不可。政府是管不起的,要靠市场运作,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继续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也有人讲,教育是公共产品,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投入。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公益性。我们采取市场手段的目的是为筹措更多资金,办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这本身就是公平,就是公益。如果我们完全依靠政府来投入,政府财力有限怎么办?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学,受不到高层次教育,这就公平吗?在我看来利用市场手段融资不是目的,而是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提高性教育、继续教育和高层次教育。受教育的人越多,公平性就越强,公益性就越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有规模控制,在100万人内,这么大的国家每年100万是不行的,1999年后高等教育扩招,而扩招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的储备。有人怕就业有压力,要慎重,现在看来,要发展就要储备人才,高中失业与大学失业是不一样的。上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和日本他们都走过这样的路,因为他们储备了人才,所以他们发展得就更快。我们在教育消费这么热的情况下,适当收取学费或叫培训费,是有好处的,可以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将来的方针,应该是非义务教育要交给社会,义务教育全部由国家供给。不这样两头都弄不好,将来的继续教育,会实现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格局。
三、教育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的创新主要障碍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教育体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我这里主要讲办学体制的创新。
第一、我们要大力发展私立教育。《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第一个改动是删掉了“任何办学机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第二个改动是“为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家、社会资金办教育,投资者要给适当的回报”,合理的回报过去是没有的。第三个改动是为什么不直接叫民办教育法?而称《民办教育促进法》,现在是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是主要的。在促进中必然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继续教育机构可以私人承办,这是一种形式。
还有一种形式是“国有民办制”就是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这个模式第一个打出来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李金初校长,因为他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办学的口子。有一次我与陶(西平)先生一起开会,遇到李金初,我问李你下一步怎么办?“国有民办”学校国有包括两个方面: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国家的,退休人员工资是国家拨款的。校长主要承办,法人代表要承办,这个学校怎样办下去,在一定意义上有了法人的资格,不是真正的法人。现在的校长还没有完全的法人化,但私立学校是法人化。经费自筹就是从初中开始收费,义务教育也可以收费,高中阶段按照成本收费。办学自主,经费自筹。剩余资产,固定资产怎么处理?李金初回答说:我是想发展教育,将来我不干了,资产全部交给国家。今后教育的体制改革不宜搞“国有民办”,要办好公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因为“国有民办”是特定条件的产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时代前进了,再继续办是不行的。因为学校的资产、房产、地产都是国家的,却参照私立学校政策按照成本收费。
再比如大学的二级学院,也不能“一校两制”两种收费标准,可以全部改成独立学院,办成私立大学,北京师大在珠海创办了新校区,家长有意见,为什么?北京师大校本部学费标准平均5000元/年,而珠海校区学费标准:文科12000元/年、理科13000元/年、特殊专业在15000-18000元/年,一个学校两个收费标准,今后不允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搞民办教育,社会吸纳资金,依靠大学在人才、师资上的优势,创办合作制的教育机构,发合作一方的大学证书是不行的。比如北京师大珠海校区大学生问:“珠海到底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教育部明确回答:“是私立的!”但我们发给学生的入学通知是北师大的。教育部提倡的社会投资,教育机构输出管理者和师资,建立的合作企业制的办学模式,要做到“四个独立”即是校园独立、法人独立、财会独立、证书独立,在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上,可以多搞一点合作制的机构,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继续教育。
第二、教育的中介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机构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有很多事情要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比如:建立教育咨询公司、教育投资管理公司、教育信贷公司、教育培训公司或者教育培训中心等等。这并不困难,10万元就可以注册,这是继续教育今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这个眼光,要敢想!中国的教育市场太大了,而教育成本又很低,教育的收益会很大。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校长职业化培训班,收费4000-10000元/人,好多人争着去学习,这是我们继续教育的内容。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均生产总值很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股份制学校。学校实行三股制,政府股、法人股和自然股。为什么在政府调控下来搞市场经济?因为政府股就是给人们信心,使人们看到政府还在管,有好处。你的政府股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干股,虽然不掏钱,但是要承担风险,拿20%的股份;第二种是拿教育经费参股;第三种是教育局人员集资入股,但不以个人名义出现,而以教育局名义出现,是双法人制度。继续教育也可以搞股份制试验,不会上市的,当然是内部股。
此外,浙江省还搞了教育政府采购。什么叫教育政府采购呢?有800个学生上不了学,政府拿出5000万元招标,谁能解决800人上学,政府就把5000万交给谁,让他在政府监管下办学,这叫做政府采购。
浙江还实现了“教育券”。把钱给学生,学生拿着“教育券”选择学校,学校拿着“教育券”到财政部门要钱。总的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新观念,要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发展继续教育事业。
WTO中有个副贸易总协定,规定有四种入世方式,我们在加入WTO时对网络教育没有承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网络还有一个认识过程,如果哈佛大学建立一个网站的话,那就了不得了,网上讲课,网上考试,不需要人来注册交费,考试全在网上,之后颁发证书。中国不行,所以没有承诺。对联合办学我们承诺了,但是要注意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同,货物贸易的壁垒是关税,服务贸易壁垒是中国的政策、法律、适合不适合国际需要,证书制度、培训制度、教育制度必须改,这同关税壁垒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联合办学要注意,最近,我们开了教育国际展,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很多人要来中国办学。我们有规定,中外联合办学外方可以在资产上占较大比例,可以当董事长,但不能做校长,这是产权与主权相分离,我们的教育主权不能扔。这一条同样适用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由于大使馆、奥运村都在北京市,国际化程度很高,所以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注意国际化。除了联合办学之外,还可以吸引外籍教师,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任教,要有国际视野。我们的继续教育在武术、中药、汉语、气功等方面有很多优势,我们要注意继续教育要有国际化思想,要开放国际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