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凤
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摘要:在开展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作为旅游专业教师要采取多元路径,激活并释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的认知效果,实践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本文立足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环节,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探索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旅游专业;工匠精神;教学创新;中职
在开展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实现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创新目标[1]。
一、旅游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
全球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不断出新,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需求越来越多。为满足业态发展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追求质量极致,以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服务满足客人的要求,这就是旅游业所需要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要求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精细化、舒适化;要求旅游服务规范化、人情化、便捷化、个性化。我国的旅游从业人员如能永远把打造行业内最优质产品和服务作为"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中国旅游业就一定能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梦想。
二、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不仅要在知识层面为学生服务,也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旅游专业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在目前中职院校中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据有关调查统计,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在校学生对于传统的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效果表示并不理想,传统的教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我国对于中职生的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要适应于现代化建设需求,旅游专业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建立长效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使学生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工匠精神"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工匠精神"是旅游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追求。再次,"工匠精神"是旅游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不仅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规律,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2]。
四、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要素
(一)人员要素
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学生应该是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诉求,中职学校在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动向,针对中职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将旅游专业教学工作深植于学生内心[3]。
(二)时间要素
"工匠精神"培养要贯穿学生的整个中职学习生活,一是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教学时间,就对他们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旅游专业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教育管理,并科学合理的制定教育计划。二是学生的碎片时间,在学生的学习计划之外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包括日常思维教育与理念灌输,通过微信等载体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渗透。
(三)空间要素
"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空间氛围,旅游专业教育工作不是单一平面化的,而是要构建出一个立体形式的教育模式。中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内度过,在学习计划之内丰富学生的教育内容,多角度的设立课程,在学校内创建良好的教育学习情境,及时探寻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诉求,为学生答疑解惑[4]。在学习氛围营造上,可以打造班级文化墙等,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工匠精神"培育要具有全面性
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单方面的知识性培养,它包括了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教育培养,在学校层面也不单单由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还包括了校外资源和家庭资源。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综合性测评纳入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深层次的挖掘各种教育载体,鼓励学生参加到各类学校活动中来,通过社会实践、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考察和测评,并设立奖学金制度,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和成长,加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旅游专业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和矫正。
(二)"工匠精神"培育要有系统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一个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阶段,也是他们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学校就是他们目前所处的重要环境,环境也决定着他们的思维动向。中职生是一个可塑性特别强的群体,所以要系统性的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搭建起科学的教育体系。在"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下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空间立体教育模式,创建良好的旅游专业教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具有浓厚"工匠精神"的教学氛围。比如说,可以找专业导游和旅游行业佼佼者为学生进行讲座,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三)注重课堂教学外的实践教学
在开展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实现实践活动教育目标,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而要积极进行拓展,探索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活动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比如说,在中职旅游专业知识当中,要积极进行实践很多用探索,让学生在生活感知旅游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课堂外的教育资源,通过探索多样化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融入到知识体系中,然后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实现从课本到实践,再返回到课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旅游专业综合学习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善于领悟知识、运用知识,这对于中职旅游专业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外景区、展馆开展教学,模拟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教师自身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提倡"工匠精神"教育创新的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专业教学创新要建立在教师自身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老师要自身有一定的水准,才能在工作上有创新能力。在自身"工匠精神"培养方面,老师也需要充电和加油,要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和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旅游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老师是以教学为目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上也要注重自身的修为,有了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所以加强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对于教学上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旅游是一个重视实践能力的专业学科,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数都是理论,即便是老师安排一些实践操作,但是也有可能和社会实际工作有所差距,所以加强校企联合,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终极目标是能根据理论及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好的服务社会。中职院校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技能型人才,所以实践课程必不可少。中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联合,在整个中职学习期间都适当加入实践活动,为让学生不至于等到毕业才有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意向旅游人才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全新理念,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传统的旅游专业育人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专业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是坚持多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放眼于未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孔伟霞.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9):190.
[2]杨茜.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以绵阳市中职学校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中职,2018.
[3]朱晓洁.试论如何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J].湖北函授中职学报,2017,30(21):109-111.
[4]张慧敏.基于生涯教育理念的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河北职业教育,2018,2(6):17-20.
论文作者:陈海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工匠论文; 旅游论文; 精神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