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效果观察论文_吴佳,范学文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以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上肢功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057-02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脑组织由于缺血和缺氧发生坏死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上肢是人体开展活动的重要部位,一旦出现上肢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相关研究发现有超过85%的脑卒中存活患者都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情况,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难度高,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加强探究有效的康复治疗办法,对于改善上肢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纳入标准:患者满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初发患者;患者没有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患者有一侧上肢存在功能障碍;患者没有语言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患者的病情稳定,且病程在7d以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在54岁至78岁,平均(64.2±5.8)岁,偏瘫部位:23例左侧,14例右侧;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1例、16例,年龄在53岁至79岁,平均(62.9±5.4)岁,偏瘫部位:22例左侧,15例右侧。在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吸氧、脱水、营养神经、抗凝等内科药物治疗,以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带患者病情稳定48h内开展以下治疗措施:(1)体位的摆放,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需要帮助患者排放正确的体位,选择健侧卧位,将患肢完全前伸,然后屈曲肩关节90度左右,完全伸直患者的肘关节、手指以及腕关节,稍微屈曲膝关节和髋关节。在选择患侧卧位时,需要让患者的肩胛关节保持前伸,同时屈曲肩关节90°左右,完全伸展肘关节,并屈曲髋、背、膝等部位。确保患者每隔2h翻身1次[2]。(2)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上肢精细活动练习,具体包括:进食、刷牙、洗脸、穿针等,训练手掌和手指各个方面的活动,逐步恢复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3]。(3)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情况需要详细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属,并让患者逐步掌握各种康复治疗的手段,了解具体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鼓励、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负面兴许,调整治疗心态。(4)给予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将一对电极分别置于患侧冈上肌以及三角肌部位,一对电极分别置于患者的前壁北侧远端1/3处和1/2处,然后将电极频率调至30HZ,脉冲设置为300ug,以80V的电压输出,每次治疗时间为0.5h[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通过Fugl-Meyer评估患者上肢,通过简化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以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以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分,x-±s)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上肢承担的技能活动较多,在恢复上难度较大,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帮助患者重组脑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根据患者每隔阶段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在本研究中位减少患者出现痉挛,保护患者的大关节,对实施了正确的体位摆放,为了抑制患者出现异常运动,防止肌肉张力增加,采取了运动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诱导正常的运动功能。通过开展运动功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上肢的运动能力。通过该功能性电疗刺激患者的肌肉,帮助患者逐步提高上肢肌肉的肌力,恢复期随意运动的能力,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以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h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患者的上肢功能。

总而言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显增.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 障碍的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7,26(7):36-37.

[2]李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301-302.

[3]陈秋蓉.血栓通早期应用聚合综合康复疗法的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93-94.

[4]苏敏,韩立影,杨卫新,等.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 38(3):175-179.

论文作者:吴佳,范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早期综合康复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效果观察论文_吴佳,范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