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采血在生物等效性(BE)试验适用性。方法:将24例静脉留置针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BE试验时,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所用受试者进行采血,采血过程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标准,对采血效果、受试者适宜性及采血安全性进行调查。结果: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平均在1天左右,顺利完成了BE试验的采血工作,受试者主诉无明显不适,4例发生留置针堵管,无一例发生穿刺处感染及穿刺部位渗血。 结论: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BE试验当中,采血工作安全有效。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采血;BE试验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53-01
BE试验即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试验制剂与对照标准制剂之间,在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两者的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无明显差异时,则可认为这两种制剂生物等效[1]。BE试验对样本要求非常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的时间采集血液样本,正常情况下,给药后需采集14~16次血样,由于抽血次数频繁,采血时间点比较密集,且每一位受试者每次采血的时间间隔仅为2~3分钟,采集时间误差在±1分钟内,多次反复的穿刺,会对受试者造成痛苦,因此,为避免受试者承受过多痛苦,保护受试者血管,做到准时采血以及确保BE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研究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BE试验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4例静脉留置针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当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29.4岁。
1.2 材料
所用留置针为密闭式针尖自动回缩型留置针或静脉留置针,留置针规格为:套管外径为22G,套管有效长度为19mm,3M贴膜(6×7cm),一次性5ml注射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可分离采血针,其它同静脉采血所需物品。
1.3 穿刺部位
评估受试者血管情况,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可视的血管,切勿选择弯曲且较细的血管进行采血,由于采血次数较多,一般情况下将上肢静脉及肘正中静脉作为首选血管[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穿刺方法
穿刺前,由研究护士将穿刺的相关内容讲解给受试者,排除受试者内心疑虑,以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使其情绪放松。确定穿刺点后,在其上方约10cm的位置扎上止血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4cm,以此作为消毒范围,随后对消毒范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准备好套管针,摘除针套,随后转动针芯,确保针头斜面向上,开始穿刺时让受试者握拳,握拳的力度据受试者具体情况而定,研究护士使用左手对受试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固定,使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住针翼,进针时应保证留置针与皮肤呈30度角,注意进针速度[3],待回血出现,将留置针与皮肤之间的角度降低,再将留置针推进0.2~0.5cm,左手拔出针芯0.5~1cm,待研究护士用右手使外套管完全进入静脉后,将针芯全部取出,解开止血带,立即让受试者停止握拳,并采用3M贴膜对套管针进行及时固定。临床实践证明:在回血发生后,退针芯与置入外套管一同进行,可避免针芯触及血管,从而降低了血管穿破的发生率,因此与这种穿刺方法相比,待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在拔出针芯的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1.5 采血方法
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之前,先用一个5ml注射器抽1ml血液丢弃,再用可分离采血针抽血至负压真空采血管,轻柔颠倒摇晃8~10次。
1.6 留置针封管方法
临床常用小剂量肝素封管,我院在BE试验留置针应用中使用0.9%生理盐水进行封管,一般用5ml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因BE试验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留置针只需要保留一天,所以采用此封管方法,保证了采血时间准确与质量,且没有影响试验样本检测结果。
2.结果
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BE药物的临床试验采血,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为一天,BE试验采血工作完成。在24例受试者中,除4例发生堵管外,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穿刺部位出现渗血。
3.讨论
在BE临床试验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为受试者进行采血,一方面可减少穿刺的次数,保护受试者的血管,另一方面可减少受试者的痛苦,提高受试者的采血依从性;留置针的正确使用也十分重要,其在BE临床试验中不仅可实现多次采血,提高采血效率,保证采血时间的准确性,还可确保实验室血样检测的有效性,保证BE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受试者在静脉留置针保留期间,研究护士需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受试者解除疑惑,并嘱咐受试者禁止洗澡,以避免穿刺点发生感染。如果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渗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将留置针取出,并立即使用50%硫酸镁或呋喃西林对症状部位进行冷敷处理[4]。另外,研究护士需叮嘱受试者避免手臂受到碰撞或牵拉,穿刺肢体尽量不要活动,以避免静脉留置针因外力脱出。在采血方面,整个采血过程均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正确固定留置针,避免静脉留置针脱出。
【参考文献】
[1]朱赛楠,马林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概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19(5):388-392.
[2]胡洁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9,7(28):2605-2606.
[3]陈翔,陈观凤,蔡小琴,等.循证护理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实践[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159.
[4]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3.
论文作者:颜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静脉论文; 受试论文; 血管论文; 方法论文; 时间论文; 套管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