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与经验

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与经验

一、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成效与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1](2020)在《包头市石拐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拐区作为包钢配套建设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包头市生产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规模的矿山开采也给石拐地区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如今,区内煤矿均已停产,城市转型也在稳步推进,矿山损毁土地的恢复治理和重新利用已是必然。本文以石拐采煤沉陷区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土地复垦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重点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学、生态学、土地评价和土壤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对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作了如下工作:(1)对沉陷区损毁土地进行评价分类,并将损毁土地划分为挖损塌陷损毁和压占损毁两大类型,阐述了矿山开采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地质灾害,分析了土地破坏对矿区地表环境、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土地复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2)根据沉陷区土地损毁类型,对评价单元进行了二级划分,选取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两种评价体系对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利用极限条件法对损毁土地的土地适宜类进行定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棚户区单元土地复垦适宜类型为耕地,其他评价单元复垦适宜类型为林地或草地;利用层次分析法、matlab软件、加权指数和法对损毁土地的土地质量等进行定量评价,得到了各评价单元不同适宜方向的质量等级,认为沉陷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质地、土地固结情况、岩土污染和破坏程度等,在土地复垦时要加强土壤的修复措施;(3)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依据,结合矿区特点及发展需求,提出了涵盖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复垦利用和景观再生—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的土地整治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区域优势资源,促进研究区的整体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苗伟[2](2019)在《包头市草场生态恢复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场,同时它与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共属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草场有地球“皮肤”之称,其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止风沙固定沙丘及保护生物平衡等方面,具有绝对主导作用。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南濒黄河,其草场资源丰富,全市草场面积为3019万亩,为其草场生态环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受自然灾害、企业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改善草场生态环境、建设草场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包头市的自然地理资源、社会经济概况,分析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研究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的障碍因素,并为该地区草场生态环境发展总结出有效对策,对我国草场生态发展有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出发,通过对比国内外草场生态环境发展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其次,本文从实质、内容上定义草场与草场保护,并分析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外部性理论等,为本文指明了理论方向。再次,在研究了包头市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水文、矿产、生物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包头市草场情况及包头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总结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四是对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揭示出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存在草场载畜能力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物内部结构失衡和土地荒漠化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受草场归属因素、自然灾害因素、企业因素及农民自身因素的障碍。五是主要介绍国内外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主要内容包括:加大草原保护的法制建设、转变草场畜牧业发展方式和加大草场建设的经济投入。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对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生态文明、社会稳定有序及发展民计民生皆有着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性建议,一是提升草场载畜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三是科学规划草场,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四是大力推进草场荒漠化治理进程。

刘建华[3](2019)在《基于层级分析的包头生态网络结构及格局演变研究》文中认为在西北半干旱区,伴随着人口增长,自然景观被人工景观代替,生境破碎,景观连通性变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构建多层级的空间生态网络是维持西部半干旱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低层级生态源地稳定依靠高层级生态源地,高层级生态源地对于维持层级生态网络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层级生态源地遭到破坏易影响周围低层级生态源地,以至于影响低层级生态网络稳定,引发层级网络的级联失效,导致整个网络崩溃。故本文以西北典型半干旱城市包头为研究区,在GIS空间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取了包头市的层级生态网络,对网络空间结构结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在2006-2016年十年间市域景观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生态景观破碎。在2010-2016十年间景观变化在包头市呈现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耕地密布草地破碎的农业耕作区和不同景观交替的边缘。包头市尚未形成优势景观,景观破碎度加剧。在类型尺度上,2006-1016年草地景观的散步与并列指数、分离度指数、分别减少了 15.98和1.12。建设用地的形状指数增长了 55.3,凝聚指数降低了 4.59。耕地的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分别增加了 79.5和447.74。(2)草地景观是包头市生态景观的主体,在景观尺度上,包头市全域内景观相似临近百分比指数与散布与并列指数较高,景观分割指数较低。在类型尺度上,1-7级所占比例较高,斑块密度较低,聚集指数较高。8-12级所占比例较低,景观分割指数高,景观破碎,连通性差。根据所提取的草地景观网络,利用度及度分布评价节点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分析生态网络的特点。发现该草地景观网络的度为6的草地斑块节点数量有5个。度最大值为8的节点有2个,平均路径长度为1.6061,该草地景观网络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3)在市域尺度上构成了分层的点-线-面相互交织的潜在生态网络。第一层由8个潜在生态源地,8条潜在生态廊道和7个节点构成。第二层由31个潜在生态源地,35条潜在生态廊道和28个生态节点组成。第三层由123个潜在生态源地,151条潜在生态廊道和47个生态节点组成。通过计算α,β、Y指数对层级生态网络结构进行评价,随着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数量增加,网络中可供物质流动的回路越多,生态源地的平均连通度变好。第二层和第三层网络中连通性高的源地比例较少。基于复杂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分析指标,对所提取的第1、2、3层生态网络的拓扑性质进行分析。(4)生态网络格局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精确模拟其景观生态网络空间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NN模型提取了元胞自动机的邻域规则,同时利用MCR模型构建累积耗费阻力面,基于MCR-ANN-CA模型对包头市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演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将MCR-ANN-CA模型模拟结果与CA-Markov模型进行对比,2种模型模拟结果的KIA指数分别为0.89和0.87,相对误差分别为3.10%和5.31%,MCR-ANN-CA模型对包头市景观生态网络空间的演化过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葛艳芳[4](2018)在《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伴随着资源消耗过度和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这一发展模式,给我国带来了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明确提出“要扩大全面治理环境的力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由此可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污染源环境监管的重要地位。但是调查与研究数据表明,当前的污染源环境监管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在污染源环境监管中,存在着污染源监管业务职能分散、缺乏统一的污染源数据库、信息公开不全面等问题,造成政府环境监管乏力且效率低下,责任履行不完全。因此,如何建设良好的环境监管体系,如何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从污染现状分析了包头市的环境质量问题,并对污染源环境监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包头市在污染源环境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包头市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源环境监管具有切实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地方的环境污染监管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王鑫[5](2015)在《包头市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污染是包头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环境污染管理是包头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污染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和环境政策目标下,包头市的工业环境污染管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应用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包头市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管理现状及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提出了环境管理对策。其主要结论如下:1)包头市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污染存量大、治理欠帐多、污染增长快、工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重型化、环境基础设施滞后。2)包头市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点行业企业排放量巨大,重点企业不能稳定连续达标,监管任务重、难度大。3)针对包头环境保护,提出了改善环境的6条措施,一是强化环境执法,依法治污;二是强化源头控制,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生成;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污染减排,在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同时优化“西移东进”战略,适度开发山北地区,充分利用北部环境容量;四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生成,确立装备制造业核心地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降低第二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生态转型,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控制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六是全力推进末端治理,通过工程最大限度削减污染,实施分散治理工程,控制污染源排污总量,强化污水集中控制,削减COD、氨氮排放总量。

赵岩[6](2013)在《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水土保持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水土保持区划又是水土保持规划等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但是,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全国性及大尺度区域水土保持区划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是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分区基础上,重点解决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划分的体系、方法和功能等问题。本文是在系统总结相关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自然地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特征,充分考虑区域水土保持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分区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水土保持功能类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数据上报系统获取数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统计分析(SPSS、MATALAB)等技术手段进行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的划分,并进行了三级区功能定位,根据三级区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提出分区防治技术途径。选择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区作为典型区进行了实例研究。旨在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思路与成果如下:(1)明确了水土保持区划理论基础与原则;水土保持区划是部门综合经济区划,与我国已经完成地貌、土壤、林业等区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划以自然地理分异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等为基础;以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主导因素和综合性相结合原则、区域连续性与取大去小原则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原则等为区划原则;在相关区划(分区)的等级层次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的目标和任务。(2)构建了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和方法。结合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影响因子分析,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的指标体系由自然地理要素、水土流失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和经济社会要素4个方面组成,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结合水土保持区划原则,提出采用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技术途径,确定了以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人工神经网络(SOFM)、空间叠加、现状评价和专家判别等水土保持区划方法。提出了以县级行政区作为区划基本单元。(3)水土保持区划二级区划分。提出了水土保持区划二级分区依据,二级区划分指标包括特征优势地貌及海拔、水土流失类型及强度、水热指标等参考共性指标。提出了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途径。以西北黄土高原区为实例,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林草覆盖率和强度以上侵蚀强度比例等5个主导指标,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西北黄土高原区分区5个二级区。采用空间叠加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OFM)分析的方法进行南方红壤区二级区分区实例研究,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10℃积温、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6个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初步的8个二级区: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平均径流量、>15°坡度面积比例、轻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山地面积等9个指标进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OFM)聚类,将南方红壤区划分为8个二级区:通过对南方红壤区的空间叠加和人工神经网络聚类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专家判别等方法将南方红壤区分为8个二级区。(4)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划分。提出了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分区依据、指标选择原则和区划方法。以西北黄土高原区为例进行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划分研究,并采取了按划定的二级区和按要素2种技术方案就行了对比研究。构建了西北黄土高原区三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地理要素、水土流失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和经济社会要素的共24个指标。以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相结合方法进行每个二级区的三级区划分,得到西北黄土高原区三级区方案一。以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和空间叠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按要素划分三级区,得到西北黄土高原区三级区方案二。通过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对比,结合专家判别等方法将西北黄土高原区分为16个三级区。(5)水土保持功能定位与分区防治。提出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8类,并提出了内涵及界定条件;构建了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结果得到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功能重要性评价图,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图,将综合评价图与三级区方案叠加,确定了西北黄土高原区每个三级区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根据三级区的主导功能提出了分区防治技术途径。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分析,提出了水土保持区划二、三级区目标和任务,构建了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例探索了主导指标、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人工神经网络(SOFM)、空间叠加和专家判别等区划方法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可行性;提出了以水土保持主导功能进行三级区定位和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分区提出防治技术途径。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葛金彬[7](2013)在《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而水资源又相对匮乏,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着包头市,这些问题已成为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紧密结合包头市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平衡、水质水量不匹配、地下水超采、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对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概括与评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及对策。文章首先对水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功能以及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概括陈述,介绍了包头市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其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包头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地下水超采,采补失衡,漏斗区范围不断扩大;二是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治理周期长、难度大;三是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四是节水设备、设施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不足;五是污水回用事业起步晚,污水再生利用发展缓慢。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用水结构不合理;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供水工程不能满足供水需求;水价格背离水价值,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最后,针对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条对策和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保护水资源;三是合理运用经济政策,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四是提高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本文强调水资源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开源节流和治污并重的原则,不断促进包头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任敬存[8](2012)在《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及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已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包头市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始于2000年,包头市2000年至2010年有12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总投资15400万元人民币。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了黄金期。根据对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实地调查,包头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a、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b、地貌景观被破坏;c、矿业开发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危岩体等地质灾害;d、固体废弃物堆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依据对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实地调查,总结出包头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以往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汇总和2011年包头市设计待批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汇总情况,以及包头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对于包头市地质环境治理分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其中,重点治理区包括山前全巴兔至河北村与土右旗南部一带的粘土矿治理区(Ι1),拉丹高速公路包头段两侧的砂石矿治理区(Ι2),白云鄂博稀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Ι3),石拐煤炭资源枯竭恢复治理区(Ι4)。次重点治理区为土右旗山区煤矿恢复治理区(ΙΙ1)和固阳、达茂铁矿恢复治理区(ΙΙ2),一般治理区包括石英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类型区(III1)和哈德门、赛乌素金矿(III2)。

杜兵[9](2012)在《包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针对包头市近五年(2006-2010年)环境质量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首先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环境质量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包头市总体环境质量以及环境监测的现状研究找出影响包头市环境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空气、水。最后通过空气、水两个环境因素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包头市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研究的过程中空气环境质量主要以SO2、NOx和PM20为主要指标,空气综合污染评析结果显示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盐化速率、二氧化硫;水环境主要研究地表水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两大部分,研究发现黄河三断面氨氮都有超标现象。通过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治环境污染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这项研究找到了影响包头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最终为包头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马强[10](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二、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成效与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成效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包头市石拐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矿区土地复垦研究
    1.3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矿山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开采历史及现状
    2.2 矿区自然概况
        2.2.1 气候
        2.2.2 水文
        2.2.3 土壤
        2.2.4 植被
        2.2.5 地形地貌
    2.3 矿区地质概况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质构造
        2.3.3 水文地质
        2.3.4 工程地质
    2.4 社会经济条件
    2.5 土地利用现状
第3章 矿区土地损毁分析
    3.1 土地破坏类型
    3.2 现有破坏状况
        3.2.1 土地损毁情况
        3.2.2 地质灾害情况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3.1 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3.3.2 对生物的影响
        3.3.3 对水资源的影响
        3.3.4 对土壤、大气的影响
    3.4 复垦可行性分析
        3.4.1 复垦潜力分析
        3.4.2 预期效益分析
        3.4.3 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4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内涵及评价原则
        4.1.1 评价内涵
        4.1.2 评价原则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因子的选取依据
        4.2.1 评价单元的划分
        4.2.2 评价因子选择的依据
    4.3 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4.3.1 评价体系
        4.3.2 评价方法
    4.4 土地适宜类评价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4.2 评价因子的确定
        4.4.3 评价指标适宜等级划分
        4.4.4 土地适宜类评定结果
    4.5 土地质量等级评价
        4.5.1 评价因子的选取
        4.5.2 评价因子的权重分析
        4.5.3 土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
        4.5.4 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石拐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
    5.1 地质灾害治理
    5.2 土地复垦
        5.2.1 工程措施
        5.2.2 生物化学措施
        5.2.3 生态措施
    5.3 景观再生—资源整合
        5.3.1 景观再生
        5.3.2 建立矿山遗址
        5.3.3 水资源修复与利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包头市草场生态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草场
        2.1.2 草场保护
        2.1.3 生态环境
    2.2 理论基础研究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
    3.1 包头市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草场资源情况
        3.1.3 社会经济情况
    3.2 草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
        3.2.1 草场退化的现状
        3.2.2 草场保护的现状
    3.3 草场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草场载畜能力较低
        3.3.2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3.3.3 生物内部结构失衡
        3.3.4 土地荒漠化严重
第四章 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草场归属因素
    4.2 自然灾害因素
    4.3 企业生产因素
    4.4 农牧民自身因素
第五章 国内外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5.1.1 美国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5.1.2 澳大利亚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5.1.3 新西兰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5.2 国内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5.2.1 吉林省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5.2.2 青海、新疆和西藏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
    5.3 国内外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经验的启示
        5.3.1 加大草场保护的法制建设
        5.3.2 转变草场畜牧业发展方式
        5.3.3 加大草场建设的经济投入
第六章 解决包头市草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6.1 提升草场载畜能力
        6.1.1 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
        6.1.2 加大草场环境建设投入
    6.2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6.2.1 加强草场保护法制建设
        6.2.2 实行强制封育、划区轮牧制
        6.2.3 加强草场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支撑力度
    6.3 科学规划草场,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6.3.1 合理开发草场
        6.3.2 科学划分开发区域
    6.4 大力推进草场荒漠化治理进程
        6.4.1 综合治理草场环境
        6.4.2 应用PPP模式治理荒漠化
        6.4.3 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层级分析的包头生态网络结构及格局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景观格局的优劣决定区域生态环境稳定
        1.1.2 生态网络结构稳定可有效遏制荒漠化
        1.1.3 复杂系统科学的发展促进景观生态学的进步
        1.1.4 层级生态网络构建现实意义重大
    1.2 干旱区景观格局相关研究进展
        1.2.1 干旱区的生态脆弱性
        1.2.2 干旱区景观格局重要性
    1.3 复杂系统理论
        1.3.1 系统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1.3.2 复杂网络研究进展
    1.4 生态网络相关研究进展
        1.4.1 生态网络提取模型
        1.4.2 生态网络与景观格局
        1.4.3 生态网络结构稳定性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2.3 技术路线
        2.2.4 关键科学问题
3. 包头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景观格局动态度
        3.2.2 景观格局转移矩阵
        3.2.3 密度分析模型
        3.2.4 景观格局分布重心模型
        3.2.5 景观格局指数
    3.3 研究结果
        3.3.1 景观格局动态度变化分析
        3.3.2 景观格局转移网络分析
        3.3.3 景观格局变化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3.3.4 景观格局重心转移变化
        3.3.5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3.3.6 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包头市主体景观结构及格局特征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草地景观分类
        4.1.2 草地景观斑块格局
        4.1.3 草地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草地景观分区
        4.2.2 草地景观斑块格局分析
        4.2.3 草地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包头市生态网络层级性特点及拓扑结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层级网络提取模型
        5.1.2 基于图论的层级生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
        5.1.3 复杂网络模型
        5.1.4 分层生态网络鲁棒
    5.2 研究结果
        5.2.1 层级生态源地提取
        5.2.2 层级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的提取与分析
        5.2.3 层级生态网络构建
        5.2.4 层级生态网络结构分析
        5.2.5 层级生态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5.2.6 层级生态网络鲁棒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格局模拟预测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最小累积耗费阻力模型(MCR)
        6.1.2 元胞自动机模型(CA)
        6.1.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6.1.4 MCR-ANN-CA模型
    6.2 研究结果
        6.2.1 基于MCR模型的适宜性规则构建
        6.2.2 基于ANN的CA邻域规则提取
        6.2.3 MCR-ANN-CA景观生态网络空间模拟
        6.2.4 模型模拟精度对比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 文中关键代码
    (1) 生态廊道提取代码
    (2) 恢复鲁棒性代码
    (3) 连接鲁棒性代码

(4)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污染源
        2.环境监管
        3.环境网格化管理
    (二)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2.精细化管理论
        3.多中心治理理论
二、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现状分析
    (一)包头市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概况
        1.包头市环境质量
        2.包头市主要污染源概况
    (二)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的必要性
    (三)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的现状
        1.实施污染源环境网格化监管体制
        2.施行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制度
        3.建立横向联动执法机制
        4.出台并公开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
        5.污染源环境监管模式由督企向督政、督企转变
三、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的困难大
        2.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运行不畅
        3.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不全面和信息碎片化
        4.网格化监管中的横向层面各部门协调不力
    (二)原因分析
        1.监管体制方面:多元环境监管体制下权力分散和各部门配合不力
        2.监管法律方面:环境相关法律的滞后性
        3.监管领域方面:对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4.监管手段方面: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
        5.监管队伍方面:环境监管执法人手不足、综合素质能力不高
四、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对策建议
    (一)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的公众监督
        1.健全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
        2.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环境信息化体系
        3.完善公众参与监督制度,鼓励环境公益诉讼行为
    (二)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污染源监管
        1.规范能源消费管理
        2.强化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3.加强重污染应急防控
        4.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
    (三)源头控制与末端高效治理相结合
        1.通过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降低污染监管难度
        2.优化"西边迁出,东边进入"战略以缓解环境的局部压力
        3.全面实施末端治理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排放的目标
    (四)加强污染源环境监察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1.重视环境监察信息化人才培养
        2.通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优化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内部管理
        4.加强与公、检、法的环保联动和联合执法
    (五)完善污染源环境网格化监管
        1.按照优势最大化科学划分网格内监察人员职责
        2.形成环境网格监察执法人员与企业群众的良性互动
        3.规范污染源环境网格化监管行为
        4.建立和健全污染源环境网格化监管问责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包头市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主要的研究进展
    1.5 发达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2 研究方法
    2.1 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
3 包头市环境现状与环境问题
    3.1 包头市环境现状
    3.2 包头市环境问题
4 包头环境管理现状(“SWOT”分析)及问题
    4.1 包头环境现状及问题
    4.2 环境管理优势-劣势(S-W)分析
    4.3 环境管理机遇-挑战(O-T)分析
5 包头工业企业排污对环境的影响
    5.1 能源消耗情况
    5.2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5.3 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5.4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6 包头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
    6.1 强化环境监管,依法治污
    6.2 源头控制,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生成
    6.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污染减排
    6.4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生成
    6.5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推进污染减排
    6.6 全力推进末端治理,通过工程最大限度削减污染
7 案例分析——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环境污染控制分析
    7.1 企业环境污染现状
    7.2 企业实施污染控制的措施与效果
    7.3 企业环境管理尚存的问题
    7.4 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研究的基础
        1.1.2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区划(分区)现状
        1.2.2 国内相关区划(分区)现状
    1.3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发展现状
        1.3.1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发展
        1.3.2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现状
    1.4 水土保持区划特点与问题
        1.4.1 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
        1.4.2 水土保持区划的问题
    1.5 研究基础、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研究技术思路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2 水土保持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1 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与原则
        2.1.1 理论基础
        2.1.2 基本原则
    2.2 水土保持区划数据获取
    2.3 水土保持区划等级体系构建
        2.3.1 水土保持区划等级体系
        2.3.2 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及编码
    2.4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构建
        2.4.1 区划指标选取原则
        2.4.2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结构
        2.4.3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建立
        2.4.4 指标的量化分析
    2.5 水土保持区划技术途径与方法
        2.5.1 区划基本单元
        2.5.2 技术途径
        2.5.3 区划方法
    2.6 小结
3 水土保持二级区划研究
    3.1 二级区分区依据与指标选取
    3.2 二级区分区模型选择与步骤
    3.3 西北黄土高原区二级区划
        3.3.1 区域特征分析
        3.3.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3.3.3 数据处理与聚类方法分析
        3.3.4 西北黄土高原区二级区分区方案
    3.4 南方红壤丘陵区二级区划
        3.4.1 区域特征分析
        3.4.2 空间叠加分析
        3.4.3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3.4.4 南方红壤区二级区分区方案
4 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研究-以西北黄土高原为例
    4.1 三级区分区依据与指标体系
    4.2 三级区分区模型选择与步骤
    4.3 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进行三级区划分
        4.3.1 指标体系与区划技术方案
        4.3.2 主成分分析
        4.3.3 数据处理
        4.3.4 按二级区进行划分
        4.3.5 按要素进行划分
        4.3.6 方案对比与分析
5 水土保持区划功能评价与定位研究
    5.1 水土保持功能定义和内涵
        5.1.1 水土保持功能定义
        5.1.2 基础功能类型
        5.1.3 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内涵与界定
    5.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与方法
        5.2.1 水土保持功能指标体系
        5.2.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方法
    5.3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5.3.1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5.3.2 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5.3.3 蓄水保水功能评价
        5.3.4 防风固沙功能评价
        5.3.5 生态维护功能评价
        5.3.6 防灾减灾功能评价
        5.3.7 农田防护功能评价
        5.3.8 拦沙减沙功能评价
    5.4 综合功能评价与功能定位
    5.5 分区概况与防治技术途径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国际研究背景
        2.国内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属性和功能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水资源的概念
    (二) 水资源的属性
        1.水资源的自然属性
        2.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
    (三) 水资源的功能
        1.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2.水资源的经济服务功能
    (四)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2.重要性
        3.紧迫性
        4.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
    (一) 包头市水资源概况
        1.河流水系概况
        2.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概况
        3.水资源总量与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4.水资源质量现状
    (二) 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取得的成绩
        1.水利工程
        2.供水系统
        3.排水系统
        4.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开发利用
    (三) 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下水超采,采补失衡,漏斗区范围不断扩大
        2.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治理周期长、难度大
        3.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4.节水设备、设施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不足
        5.污水回用事业起步晚,污水再生利用发展缓慢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
        2.缺乏统筹规划,用水结构不合理
        3.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供水工程不能满足供水需求
        4.水价格背离水价值,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进一步加强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
        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水
        2.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二) 加强统筹规划,保护水环境
        1.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2.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三) 合理运用经济政策,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
        1.运用经济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2.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四) 提高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发展节水型工业
        3.节约生活用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治理投资现状
        1.1.1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1.1.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现状
        1.1.3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存在的问题
    1.2 内蒙古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治理投资现状
        1.2.1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2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展
        1.2.3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沉陷区治理研究
        1.3.2 国内外尾矿坝安全事故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目的、依据与遵循的原则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依据
        1.4.2 论文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遵循的原则
2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2 社会经济发展及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2.2.1 社会经济状况
        2.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3 包头市各类保护区概况
    2.3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2.3.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现状
        2.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2.3.3 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3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3.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原则与依据
        3.1.1 分区的原则
        3.1.2 分区依据
    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3.2.1 重点治理区
        3.2.2 次重点的治理区
        3.2.3 一般治理区
4 包头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总体实施方案
    4.1 总体实施方案
        4.1.1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内容
        4.1.2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内容
    4.2 分类治理模式及矿山最终治理目标
        4.2.1 山前黄河冲积平原粘土矿和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砂石场治理模式
        4.2.2 石拐煤矿区治理模式和白云鄂博区稀土矿地质环境保护
        4.2.3 金属矿矿山治理模式、煤矿矿山治理模式和非金属及片石矿山
    4.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名录和治理费用
        4.3.1 2011-2015 年地质保护与治理矿山名录选择依据
        4.3.2 2015-2020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名录选择依据
        4.3.3 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估算及成果
5 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实施保证措施
    5.1 加强管理,建立责任机制和落实保证金制度
        5.1.1 加强管理,建立责任机制
        5.1.2 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5.2 强化执法手段和严格管理项目
        5.2.1 强化执法手段
        5.2.2 严格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5.3 实施信息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强监督
        5.3.1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
        5.3.2 拓宽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5.3.3 加强媒体监督及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包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相关理论
        1.2.2 国外相关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包头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4.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
        1.4.2 水文
        1.4.3 自然资源
        1.4.4 社会经济概况
        1.4.5 能源结构
        1.4.6 城市建设
第二章 包头市环境质量现状
    2.1 包头市环境监测概况
        2.1.1 包头市环境监测网络概况
        2.1.2 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2.2 包头市环境因素质量现状
        2.2.1 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状况
        2.2.2 水环境质量现状
第三章 包头市环境质量分析
    3.1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3.1.1 评价标准及方法
        3.1.2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3.1.3 包头市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际变化
        3.1.4 环境空气污染趋势分析
        3.1.5 环境空气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3.1.6 环境空气污染物变化规律
    3.2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结果
        3.2.1 空气污染特征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3.2.2 采暖期空气污染明显高于非采暖期
        3.2.3 多种评价因子超标
    3.3 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3.3.1 地表水评价与分析
        3.3.2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析与评价
    3.4 水环境质量分析结果
        3.4.1 黄河包头段三断面磴口断面污染最重
        3.4.2 四条排污沟污染较严重
        3.4.3 黄河包头段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
        3.4.4 集中式饮用地下水源汇水区水质良好
第四章 建议
    4.1 有效改善包头环境空气质量建议
        4.1.1 突出生态建设理念
        4.1.2 治理重点污染源
        4.1.3 排污权交易市场化
        4.1.4 推行交通管制,推广清洁燃料
        4.1.5 健全法制与法规
    4.2 水环境
        4.2.1 综合整治黄河包头段水环境
        4.2.2 限期治理排污未达标企业
        4.2.3 治理四大排洪沟
        4.2.4 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地下水源
        4.2.5 力争城市水系全面达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成效与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包头市石拐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 李磊.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2]包头市草场生态恢复研究[D]. 苗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3]基于层级分析的包头生态网络结构及格局演变研究[D]. 刘建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包头市污染源环境监管研究[D]. 葛艳芳.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5]包头市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鑫. 内蒙古大学, 2015(01)
  • [6]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D]. 赵岩.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0)
  • [7]包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D]. 葛金彬. 内蒙古大学, 2013(S2)
  • [8]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D]. 任敬存.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9]包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分析[D]. 杜兵.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标签:;  ;  ;  ;  ;  

包头市九原区大户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与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