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健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常规开腹胆道探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10.2±32.4)min、(28.6±12.5)mL、(1.3±0.4)d、(5.6±1.1)d和(40.2±8.0)d,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2、8.045、6.234、7.373、8.048,P<0.05),在引流时间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4周、8周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9.483、8.048,P<0.05),在术前、术后16周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0.948,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字】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常规开腹胆道探查术
胆囊结石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人群一般为成年人,其中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1]。对该疾病患者若以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时,往往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且患者还容易出现胆管损伤、十二指肠损伤疾病,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2]。目前,伴随着腹腔镜与胆道镜器械与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逐渐被人们重视,并获得了较多的应用。为此,本文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纳入标准如下[3]: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病史采集、B超、ERCP、MRCP等检查后确诊。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分布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46.4±11.6)岁。胆总管结石在上段的患者有11例,位中下段患者19例;单发12例患者,多发18例患者;胆总管内径平均为(1.4±0.3)cm,结石数量平均为(2.3±0.3)个。在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分布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45.5±10.2)岁,胆总管结石在上段的患者有10例,位中下段患者20例;单发13例患者,多发17例患者;胆总管内径平均为(1.3±0.2)cm,结石数量平均为(2.4±0.2)个。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胆道探查术,术中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留置T型管、腹腔引流管。观察组患者通过电视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等设备采取手术,先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通过可吸收钛夹夹紧,将其作为牵引。然后分离胆总管前壁,沿着胆总管进行纵行切开,长度约为1.0cm,通过胆道镜插入胆管,进管时将生理盐水注入,保持胆道在适度扩张的情况下,将其显露在较为清晰的视野中,对左右肝管、肝外胆管是否出现结石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检查结石的数量、性质、部位和大小等性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活检钳、水冲法和碎石法等方法将其取净,然后通过胆道镜对胆管下端通畅情况进行确定,并将胆囊进行切除,最后将放置12~22号T型引流管,应用4-0号无损伤缝线对胆总管进行缝合,手术结束之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8周、16周对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对GIQLI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44分,正常人群为介于121.5~125.8分之间。
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X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10.2±32.4)min、(28.6±12.5)mL、(1.3±0.4)d、(5.6±1.1)d和(40.2±8.0)d,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2、8.045、6.234、7.373、8.048,P<0.05),在引流时间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05),详见表1。
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6例,胆汁漏的患者有2例,腹膜炎2例,出血患者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均通过对症处理后治愈。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13例,胆汁漏4例,腹膜炎4例,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通过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5)。
讨 论
传统开腹手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胆石残留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患者很容易出现胆管损伤、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具有如下优点[4,5]:①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时间短。②术后疼痛轻,可显著减少镇痛时间,减少了下床活动时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③手术切口小,术后瘢痕小。
另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判断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胃肠道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状况。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4周、8周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9.483、8.048,P<0.05),在术前、术后16周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0.948,P>0.05),表明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快。而从长期观察,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未出现显著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更长,且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情况,这就需要患者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水平,提高腹腔镜下的缝合技巧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行雁, 徐智, 王立新, 等.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6): 515-517.
[2]章志军, 王波, 黄俊伟,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52 例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8): 1321-1322.
[3]陈盛, 郑江华, 区应亮, 等.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9(11): 1213-1217.
[4]潘步建, 周蒙滔, 徐迈宇, 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1, 17(10): 816-819.
[5]谢浩, 龙昊, 宋正伟,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 42(20): 2359-2360.
论文作者:曹长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患者论文; 总管论文; 胆道论文; 结石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