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花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花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1)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的成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危重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均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3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9例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组内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强化急诊救治成效同时,改善护患服务关系,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全程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63-02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valuation analysis of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valu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nursing model.Methods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treated 78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s the object of nursing service, digit grouping method 7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39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whole nursing model,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39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total effective contrast 2 groups of patients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Results After different mod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9 patients nursing effec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group of patients service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For the critical patients, the whole nursing mode was adopted , which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care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serv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s worth popularizing subsequent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Emergency;Critically ill patients;Whole nursing;Effect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病症患者的重要科室,通常所救治患者多存在病情急迫、病情复杂的现实特征,如不能及时做好抢救性治疗,易受疾病迁延、进展导致患者伤残、死亡等不良结局,亟待给予足够关注重视。另外,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来讲,涉及的环节、流程相应繁复,在急诊抢救过程中能否辅助做好护理配合工作,也是决定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存在着较强的预后保障作用[1]。本研究为选择适宜急诊抢救患者应用的护理服务方案,切实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综合纳入了我院2016年5月以来接收的39例危重症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了全程护理模式,且为便于护理成效观察,特纳入我院同期接收的另39例危重症急救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最终对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危重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22~64岁,平均(48.2 ±11.3)岁,患者疾病分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创伤患者8例,其他3例。

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21~67岁,平均(47.45±12.7)岁,患者疾病分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创伤患者7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39例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服务内容集中如下。

(1)院前急救护理。现实中,接到危重症患者急诊通知时,应及时安排120急救车辆接诊,在接到患者时,需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诉症状实施初步了解,做好初诊工作,并合理估测车辆到院时间。且院前抢救护士还需做好全面抢救准备,实时监控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辅助医生为患者完成吸氧、补液、输血等急救措施,以便为患者院内抢救提供有效保障[2]。在患者院前运送过程中,应确保动作迅捷、安全规范,避免转运过程中的患者颠簸情况,在最快时间内顺利抵达院内急救,为患者救护争取更多时间。

(2)快速分诊、护理交接工作。针对危重症患者,需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负院内分诊工作,分诊护士接到急救信息后,应及时准备抢救床、转运车、氧气等设备,并在患者到院后迅速分析患者病情程度,如危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生命体征不稳,存在大出血、休克、呼吸骤停、昏迷、心律失常等情况。重症患者则为病情较急、潜在危险性较高患者,如心肌梗死、胸痛、急腹症、严重创伤、剧烈头痛、高热、严重骨折等患者[3]。参与患者急救的医护人员,应在预计时间提前到达急诊室门口等待患者,以便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当危重患者进入急诊室抢救时,还应需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交接患者实际情况、病情程度,并交代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导管标识解释,以确保交接工作的全面无误,节约时间展开更精准的患者抢救工作。

(3)急诊抢救护理。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抢救操作,保证急救工作在准确、迅速状态下展开,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吸氧操作,并快速开放静脉通道,维持机体循环稳定;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神智、瞳孔变化。另外,预先准备齐全抢救所需的药品、器械物品,并根据抢救流程,准确摆放,减少取用的不便,确保能够为急救医生及时递取所需物品;且护理人员还应在抢救期间,合理调节急救室内温湿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探照灯角度,以此确保急救操作的顺利有序[4]。再者,急诊抢救工作开展时,还需保证危重患者使用器械物品的洁净无菌,使抢救处于无菌操作下展开,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保障。

(4)综合管护。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各类应急防范、检查工作,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抢救结果,做好解释及沟通工作。待患者病情趋稳后,给予危重患者标准化的基础护理服务,尤其危重患者在急救至恢复期内,通常会置入各种管道,护理人员即应着重关注患者管道情况,避免管道脱落、扭曲情况,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并做好管道标识[5]。另外,护理人员还需细致观察患者生理指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护理操作前应先洗手、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通过各环节护理服务措施的有效衔接,更好的强化危重患者预后康复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脱险、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顺利转至科室治疗,即为抢救成功。同时,综合对比两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实施护理总满意度调查,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比

本研究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9例危重症患者中,经急诊抢救成功患者共计38例,抢救成功率达97.44%,抢救无效死亡患者1例,抢救无效率2.56%。对照组39例患者中,经急诊抢救成功患者共计34例,抢救成功率87.18%,抢救无效死亡患者5例,抢救无效率12.82%。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38例抢救成功患者中,十分满意28例(73.69%),满意8例(21.05%),不满意2例(5.26%),护理总满意度达94.74%。对照组34例抢救成功患者中,十分满意21例(61.77%),满意7例(20.59%),不满意6例(17.64%),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82.36%。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室危重症患者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病情迁延发展较快特征,在患者急救过程中,切实做好患者护理管理工作尤为必要[6]。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39例患者展开的全程护理模式,是根据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分析之上,本着强化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展开;首先,通过有序的院前急救措施及科学的分诊、交接步骤,为危重患者抢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其次,根据急诊室抢救需要,积极开展了患者抢救护理配合工作,确保了患者抢救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抢救工作的无序性;最后,在急诊抢救完成后,通过标准化的患者管护制度,强化了重症患者的护理服务成效,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了良好保障。综上所述,通过全程护理工作衔接,良好凸显了专业化急救护理服务水平同时,也赢得患者及家属认可,有效改善了护患服务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观察组39例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均相应高于同期对照组39例患者(P<0.05);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价值,可切实强化患者抢救效果同时,良好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田.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55.

[2]郑秀梅.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38-140.

[3]庄一渝,周艳,周丽萍,等.快速反应系统对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69-573.

[4]王娇阳,李飞,梁丽萍,等.标准化抢救流程在颅脑出血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5,(1):67-68.

[5]龙海艳.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J].饮食保健,2015,2(17):53-54.

[6]尹凤宝,黄美顺,等.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6-766.

论文作者:黄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