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凤

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凤

邻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各类急诊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评分军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其接收的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临床护理的难度较大。同时,该科室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大,若没有加强管理,很容易发生纠纷,导致护理和治疗工作无法顺利展开[1]。由此可见,在急诊科内实施优质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各类急诊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实践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各类急诊患者150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者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3.6±2.4)岁;对照组患者75例,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9±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 护理技能培训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进展迅速,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前瞻性护理分析,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急诊常见病的特征表现、体征、护理原则等,提高急救能力。

1.2.2 优化急诊流程 急诊科患者通常发病突然,其很难接受自己的病情变化,加上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就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交流,询问其病情状况,收集信息然后报告给医生[2],以供判断。根据情况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氧气吸入等,正确使用抢救器械和药品。医院应当进一步优化急诊流程,包括急救药品定点放置、急救器械专人管理、建立急救流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等,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配合效率,为急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1.2.3 加强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当选择适当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急救进展以及治疗方法、效果和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其次,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护理,很多家属会因为情绪激动而无法耐心等待,护理人员应结合心理学理论,对其进行疏导,鼓励其正确看待疾病,使家属能够保持安静,避免对医院秩序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冷静,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征服患者和家属,以此来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以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3]4项指标评价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向患者和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护士仪表、沟通效果等内容,总分100分,按照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层次,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评分分别为(96.1±3.2)、(97.1±2.8)、(95.8±2.7)、(96.3±3.0);对照组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评分分别为(77.2±2.5)、(75.4±2.3)、(80.9±2.6)、(81.7±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满意42例,基本满意3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对照组中满意30例,基本满意26例,不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4.67%(5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均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外上、妇科大出血等疾病患者,需要立即实施紧急救治。优质护理是目前新型的护理模式中的代表,其以患者为核心,开展的护理措施较为连贯、系统,可以针对急诊科的需要,通过护理操作来规避风险和纠纷,为急诊科工作提供辅助。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科,需要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理论及操作能力,同时,优化急诊流程,使急救器械性能完好,急救药物处于有效期内。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注重心理护理,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这对保持医院良好秩序有着直接的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评分军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诊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9):837-839.

[2]周玉英,聂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09):1808-1810.

[3]同小利.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探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721-1722.

[4]余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2):283-284.

论文作者:黄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