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论文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论文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杨欢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崭新治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发挥着凝聚各方力量,增进各民族团结互信的现实价值。通过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关键词】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

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经历了从自发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在近代抵御外侮的不屈斗争中,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渐成形,同时共同体意识概念也日益为人所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内在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现实多方考量,从中国具体民族发展状况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新战略,这是新时代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要加快落实这一重要任务。

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述

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集合体。不同民族在千百年的进步历程中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进而形成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统一的趋势便不可逆转,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统一融合不断在发展延续,而这种一体意识是直到近代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才由原来的自发逐渐转变为自觉,并将各民族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一体特质由此延续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全体社会成员自觉为其中的一部分并自愿维护这个整体。

习近平曾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此次会议中,习近平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向。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讲话:“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次会议提出了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论述了亲密的民族关系,再次强调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是我们继续深化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增进民族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凝聚力量的基本依据。

一方面,若A∈clcsX{M},由A∈csX,下证A⊆M,又只需证A∩(X\M)=Ø即可。反设A∩(X\M)≠Ø,注意到X\M∈O(X),于是A∈cs(X\M)。又A∈clcsX{M}且cs(X\M)∈τ,故{M}∩cs(X\M)≠Ø,于是M∈cs(X\M)这与cs(X\M)的定义矛盾。

中华文化是长期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的产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语言文字到传统习俗,都具有各民族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一章,众多文化汇集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十九大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这是十八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工作的方向。随着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少数民族地区也迎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机,做好民族工作尤为重要。各个民族应以共同体意识为思想指引,坚持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坚持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民族政策措施,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不是哪个民族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将各民族全部纳入这一发展轨道中,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多民族优势,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构成的统一整体,这种统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任何民族都不能脱离国家而单独存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利益密不可分,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同,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国家的认同,就是认可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贯彻执行。在对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各个民族的归属感提升,对同属这个国家的各个民族的认同度提高,有利于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巩固了强大的民族共同体,对于共同抵制各种破坏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行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但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思潮,这些思潮威胁着国家的统一,为了抵制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避免动摇人心,就需要从思想领域入手,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坚决同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思想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联系各族人民情感的纽带,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的纽带。

民族团结是永远的任务。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分布于我国的边疆地区,容易受到外来分裂势力的干扰和影响,一旦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干扰,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会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国家安全,因此,维护民族的团结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十分关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和交流,对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尽管进入了新时代,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现象,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进行渗透,企图破坏分裂中国,粉碎这种势力的有力武器就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筑牢意识形态领域高墙,坚定人民信念,凝聚共同力量。让广大人民在实践中深刻感知各族人民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

鉴于此,在信号系统安全预评价模型要素中,增加任务要素,以便于辨识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隐患,提高预评价隐患辨识量和安全控制精准度。图1所示为5M信号系统安全预评价模型。

(4)检测分析结论。从底泥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来看,底泥样品呈现弱碱性,无产酸能力,但存在高浓度的游离离子;总氮、总磷含量十分低;底泥样品中钙含量很高。从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底泥通过改良应用于矿区生态恢复是可行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联系各族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就是民族的交汇史,各民族不断交流最终形成由多元到一体,由分散到集中的历史,其中,统一始终占主导地位;进入新时代,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现象,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进行渗透,企图破坏分裂中国,因此,我们更要突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同一切企图破坏中国完整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在实践中深刻感知各族人民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我们要讨论的“主动性”归属于心理学范畴,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探讨,是对发挥学生能动性要素的探究。“主动性”作为经常被人提及、备受重视的教学要素是怎样被定义,它有哪些自身规律和特点呢?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培养各族人民具有更强的整体意识,进而在行动上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同威胁破坏国家行为进行抵抗。民族团结不仅仅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对各民族自身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员,民族整体利益事关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利益,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所在。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得以迅速加强,推动了地区的发展,但相比较之下国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不利于共同体意识的建构,长此以往,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持续强化,而中华民族的认同却相对滞后,民族团结统一的传统容易遭到破坏,民族情感疏离,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遇到阻碍。因此,为防止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增强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责任感,扩大社会建设的力量,增进各民族的情感联系。

除了认同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各民族之间也需要互相借鉴交流,欣赏认同彼此的文化,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容。认同源于了解,了解基于交流,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在交流中吸收借鉴他族的优秀文化,为本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内容形式,增强文化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广西的壮歌、西北各民族的“花儿”等,都是这些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正是这种文化交流密切了彼此的联系,了解了彼此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增强各自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文化生命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提出:“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再一次使我们认识到对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坚定了民族工作的方向。

泛舟江上,琴曲悠悠。是谁惊扰了鸥鹭?又是谁敲响了离人的心?是入耳的音符吗?不是,应该是那悠远的琴意吧。

从历史上来看,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队伍中一直都有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身影。鸦片战争爆发后,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兵加入到抵抗英国侵略者的行列中,不少爱国将士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英军的轰击下,土家族将领陈连升带领其子及土家族、苗族等六百余名官兵奋起抵抗,但因不幸中计,最终寡不敌众而壮烈殉国,其余官兵也无一生还。但是,在敌人已占据优势地位,陈连升等人已无力抵抗的情况下,仍然与敌人展开肉搏,绝不投降,彰显了少数民族将领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抗战,与汉族军民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其中有回族人民的抗日斗争、黎苗族人民的抗日战争、沿海及台湾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滇桂黔各族人民的抗战、东北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抗战等少数民族的坚持抗战。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着深重的灾难,但正是这种极度困境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在共同的困难面前,抛弃了历史分歧,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内涵也日渐丰富。

在我国,民族团结始终是一项重要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共同体精神,能够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积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壮大力量。有了共同体意识的指引,各族人民越来越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得到提升,也就越来越团结。民族团结事关重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以促进团结为目标导向,从大局出发,以思想文化上凝聚人民力量,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现实力量,践行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共识,既能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意义,使传统文化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有助于消除文化认同的困惑,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发挥文化的反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所处环境特殊,文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同时,我们要坚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人民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其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力量,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任何民族都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并拿出实际行动。这就需要发挥共同体意识的导向作用,将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极其复杂的情景下,要及时把握思想阵地,必须从思想上入手,从观念上将各族人民汇聚到一起,这就需要坚定一致信念,在实践中提升认同感,主动参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家各项基本政策制度;就是要坚持弘扬我们特有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团结各方力量形成最大同心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人“掉队”,更不允许有任何人破坏。

稳定的环境是实现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因素,共同体意识就是从思想上为构建稳定的环境创造可能;民族团结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共同体意识就是从情感上巩固民族关系,文化交流是沟通联系各民族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大团结的重要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是整个民族的使命,要坚持以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导向,达成全体社会成员共识,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

在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发展,我们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有新发展、新突破,将其转化为现实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等“南方”报刊向来以“敢为人先”而被称道,其所属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自然也是业内转型升级、多元发展的先遣队。2005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传媒”二字的加入,意味着其多元化步伐的迈进。其后,旗下的产品由报、刊、网向多形态多品牌化发展。除《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杂志》,以及南方网等传统产品外,还上线了南方+客户端,开发了289艺术园区,等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聚合效应,也把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0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习近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N].人民日报,2019-03-06(01).

[5]本报评论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0(01)

[6]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22.

[7]钱穆:民族与文化[M].九州出版社,2012.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01).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课题(项目编号:17M03JK203)、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SHJD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欢(1996-),女,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姜桂义

标签:;  ;  ;  ;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