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构建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班主任工作论文,模式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劳动性质决定了他们处在素质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中。根据班级工作的经验和需要满足的条件,适应素质教育的、较为完备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应由以下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有机构成:
一、班主任主导下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主导下的教育合力是以班主任的工作为主,通过班主任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争取班内、班外各种教育资源协同起来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在教育集体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计划
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教育方针,学校教育任务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育目标。目标要始终定位在学生的健康发展上,应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工作的安排要系列化,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学生特点的不同,工作的内容、侧重点和要求也要不同
三、中学班主任工作五种具体模式
(一)“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
1.在学生互相教育和自主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基础上,制定《班级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评标准》,建立学生操和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制度,在班级中开展文明小组百分竞赛评比活动,制定“先进生”、“三好生”、“特长生”和“进步生”等评选条件和民主评议制度,同时依靠学生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班级讨论会讨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尤其是结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道德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在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学校、年级、班级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教育作用,强调学校、年级、班级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德育作用,以及以校风和班风为主的德育环境作用,从而形成优良的德育环境,充分发挥其在道德培养上的渗透、熏陶的作用。在实施德育中,班主任有必要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内容上互相补偿,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信息,从而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当然,其他各种教学也要以德育为主线,体现德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教育。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讲演会、报告会、班会、团队会、升旗仪式、晨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建立“教师、家长”互访制和交流谈谈会制度,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和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的配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4.在社会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创建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通过“学、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还要加强对学生进入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尽可能消除不良影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地掌握社会道德规范。
(二)“兴趣组合,面向全体”的活动模式
1.在构建活动模式时,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程体系:
(1)思想教育活动系列:包括主题班会、团队会、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升旗仪式、社会调查等。
(2)科技文体活动系列:包括各种科学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小发明、小创造、歌咏队、舞蹈队、体育运动队和绘画书法小组等。
(3)传统活动系列:包括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举行的常规大型教育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
(4)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包括参观、郊游、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等。
2.构建新型活动课的可操作运行模式,坚持兴趣组合,面向全体学生以小组活动为突破口,使班级中每个学生能在活动小组中选择适合自己参加的活动。
3.建立新型活动课的运行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制约机制的建立使每项活动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自我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条件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自我管理。首先,实行班级双线管理,即常务班委管理班级和值周班委管理班级。常务班委设常委班长一名,负责班级所有事务,开展工作时向班主任负责,并协助指导值周班长开展工作。设各职能委员若干名,负责班级的日常学习、量化考核、文体卫生、公务管理、班费支出、“评优树先”、对外宣传等工作,并协助指导负责班务的相关值周班干开展工作,他们开展工作向常务班长负责。值周班委实行自由组合,由五人组成,负责本周班级的所有事务,一位任值周班长,其余四位同时分工负责班级的学习、体育、卫生、纪律等班级日常事务,每周进行施政演讲,周末写出详细工作总结,下周一晨会讲评一周的情况。其次,团队带头参与制,就是团支部或少先队组织参与班级管理并起带关作用。设立“团(队)员之家”园地,用来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先进理论等,及时表扬先进,做好舆论导向工作,设立“班级信箱”,了解团(队)员的困惑或建议,并讨论解决办法,向班主任献计献策。再次,实行专项承包责任制,就是除常务班委和值周班委管理班级外,又分公物、思想、行为三方面,让每位同学承包其中一项来参与班级的管理,实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
2.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即班主任在充分研究学生和班集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切实可行的集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以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习惯、技能等,从而不断控制和改正自己的学习行为。目标是方向,是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班主任在向学生提出奋斗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班集体发展目标;
(2)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并注意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3)要制定细致、具体的保证措施,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应的计划;
(4)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动学生讨论,由学生提出,让学生去实践执行。
3.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班主任把握好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这一过程。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头绪多、牵涉面广,要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必须加强对每项工作的计划执行和组织实施进行检查和不断总结。制定计划时要根据班级现有的情况做到切实可行;实施计划时要组织好学生并及时进行教育和激励;检查时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时要注意提高管理质量,不能原地踏步。整个工作要做到善始善终。
4.条件管理。条件管理是指班主任应制定适用于每个成员的班级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奖惩制度、学生干部岗位责任制和任用制度等。我们要给予学生学习行为上的自由,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在课堂、在班级、在学校为所欲为,这种自由就不是真正的自由了。班主任在进行条件管理时应注意:
(1)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民主,最好是由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
(2)要注意照顾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残疾学生、家庭有困难的学生;
(3)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调节全体成员的关系;
(4)要善于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还要奖惩分明。
(四)“四指导、促发展”的生活指导模式
1.个性心理健康发展指导。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他们所面临的人生任务,其健康心理标准可以从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对于同他人的交往和对待自我这三个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方面来确认。
(1)乐学心理指导。班主任要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需要的满足,班主任对每个学生不能提出同样的要求,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来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帮助那些学习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上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满足与成功。
(2)人际交往指导。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与自己的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员发展良好的关系,与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同学中建立起正常的关系,使学生既接纳别人,又被别人接纳,从而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3)自我意识发展的指导。班主任要给学生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权利,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己。班主任应能够从社会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2.学习指导。从小学跨入初中,从初中进入高中,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宽和加深,学生必须探索一套新的学习方式,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给学生以具体的学习指导,缩短初高中“磨合期”,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较好地承担起初、高中的学习任务。
(1)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技术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课外学习与自学的指导。
(2)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左右学生的行为、经常起作用的应该是习惯,所以应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关键是:一要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和浓烈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要反复进行训练,并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进行;三要着力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3)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又称人格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各项心理品质以及气质、性格等。人才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超常儿童的调查结果一致表明,各种杰出的人物身上都具有非智力方面的优秀素质;反之,绝大多数后进学生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甚至突出的缺陷,积极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4)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逐步养成“疑—问—思”的思维习惯;
2)要有丰富的表象和语言,要结合有关学科,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更多地掌握有关信息;
3)要掌握思维的方法,最好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
4)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结合实际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和发展自己的思维;
(5)指导学生学会信息处理。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信息的巨大冲击。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扩大信息接触,可以采取多走、多看和多参加各种活动、多阅读图书资料、多听广播、多观看电视及通过互联网等方法来接触各种信息,加大信息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设施,让学生利用图书馆来学会信息处理等。
3.闲暇生活的指导。有意义的闲暇生活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闲暇生活,使学生在闲暇生活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班主任可作如下指导:
(1)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闲暇生活的特点、模式,从而了解自己的生活。
(2)让学生列举自己一天或一周中所做的事及活动的感受,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班主任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开展讨论会,总结自己的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经验,帮助学生选择和参与闲暇生活。
(4)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课余进行有计划的读书活动,推荐好书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从而使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文化积累;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既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又丰富闲暇生活;要指导学生提高艺术活动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美、评价美、体验美。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如:喜欢听音乐,爱好书法、绘画、集邮、下棋、看书等。
(5)针对一些学生玩乐过度(如沉溺于电子游戏,课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睡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是班主任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的指导。它是班级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教育平等原则赋予每个学生的权利。任何班级都会有不同类型的学生存在,所谓的优等生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后进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个别指导要求班主任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五)“激发独立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评价模式
班主任工作模式中的教育评价,其对象主要是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的主体可以是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和学生自己。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因而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1.客观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我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让学生参与期末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的自评-互评,让学生给自己写评语。在此基础上,再由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家长给予评价。对每个学生都要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进行完整、系统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2.实施教育性评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外活动等教育情境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多表扬、肯定,少批评、指责,更不能放任自流。此外,班主任的评价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活动前实行诊断性评价,在活动中实行形成性评价,在活动后实行终结性评价。通过以上评价,班主任可以达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
3.改进作业布置和评阅方式。实行弹性作业布置,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采取自改互批与教师批阅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评价自我与他人中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4.改革考试及评价方式。考试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考试阅卷,对有创见的学生应给予加分鼓励,要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5.改革评语。对学生期末的操行评定,班主任一定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激励为主,对学生的不足要委婉相告。
6.让学生参与对班集体活动的评价。班主任要抓住每一次集体活动诸如运动会、文艺联欢会和郊游活动等契机,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讲评,让全体学生对活动的形式、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自由评价,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每一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内容及要求,从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