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论文_周萍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在肺结核患者康复过程中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结核;满意度;心理状态

当前肺结核仍然是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危害的传染源,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易传染,在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对疾病的预后及快速康复十分不利[1]。随着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生理关系与心理的突出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因此,及早发现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的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7.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7.4)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检、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锻炼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措施如下:(1)首先是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对于初发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着重鼓励复发患者。新病患入院时要将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医院环境详细的告知患者,是患者对自身所处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排除对医院的陌生感,减少不安、恐慌情绪对自己的干扰。同时医护团队的人员组成介绍给患者,将康复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预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医患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增强,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此外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尽最大努力去关心关爱患者,使患者能够深切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用心良苦,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以满足其心理需求,从而以一种相对平和、舒缓的心情接受康复治疗,增加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往往会随着其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开展护理工作。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病人,可以对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宣教,使其能够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从而能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的治疗措施;对于文化程度一般的病人,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与其交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耐性倾听患者心声,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选取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使其注意力能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而不是天天想着疾病;老年病人有时候会因为自己年纪比较大,往往会觉得康复治疗对自己病情的恢复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治疗信心会严重缺失[2]。此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接触,选择恰当的时机将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讲述给患者,并指导其进行诸如读书看报、听戏曲、打太极等放松技术,分散其注意力。同时还可将治疗成功案例讲述给患者听,借此来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3.1使用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越好。

1.3.2 使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DS改善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分别为(69.04±5.73)分、(68.67±6.94)分,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分别为(41.44±4.21)分、(52.37±3.67)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全心护理理念的深入施行,在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已成为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的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了解病人的情绪和感受,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在面对疾病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预后恢复[3]。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除了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同时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运用到了病人的康复治疗中。首先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沟通,同时详细分析了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在前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了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护理计划,使护理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绪变换进行留心观察,在短时间内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按照制定和相关预案进行从容不迫的疏导[4]。综上所述,在肺结核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苑爱荣,李剑波.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8):683-684.

[2] 徐静.心理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162-163.

[3] 辛瑞敏,纪滨英,高兆霖,等.5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哈尔滨医药,2016,36(1):99-100.

[4] 廖申玉.心理干预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3):151-153.

论文作者:周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论文_周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