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科学享受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企业家承担着企业决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繁重工作,承受着来自社会、市场、上级主管部门等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给企业家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现代压力管理理论表明,树立科学的享受观,学会享受生活、享受工作,是企业家不断成长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弄清“享受”和“享乐”的原则区别。享受具有创造性。任何享受都是以劳动创造为基础的。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没有了劳动创造,根本谈不上享受,谈不上人的需求的满足。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创造性的劳动是人享受生活最为重要的方面。而享乐追求的是不劳而获,不讲奉献和创造,只求满足自己需要而挥霍他人创造的财富。
因此,企业家要善于在组织设计、市场决策、企业文化构建以及日常管理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才能,以工作的付出为乐,这就是一种重要的享受。倘若整天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一种苦差,这就谈不上享受工作的快乐了。
其次,享受具有全面性。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要有远大的社会抱负、高尚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的享受才是健康的,值得提倡的。如果把拥有物质财富、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就会沦为金钱的奴隶,成为生命感性放纵的牺牲品,这要坚决摒弃。所以,提高精神文化需要的档次和水平,是树立科学享受观的题中要义。企业家要想享受生活,就要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心智结构,修炼自身的思想境界,这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享受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满足的程度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因此,人享受的内容和享受的意识必须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如果超出历史条件,就有可能使享受蜕变为享乐。目前,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艰苦奋斗便是“老土”。事实上,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才能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消除人的异化状态。只有立足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实际状况的享受,才是科学的。企业家虽然拥有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个人财富,但应提倡理性消费,不可攀比奢靡、一掷千金,这直接关系到个人在企业中、在社会上的形象,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享受具有普遍性。对于国家来说,人民既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也应该是享受财富的主体。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既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也应该是享受财富的主体。企业家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企业员工和自己一起分享企业的利润,让消费者享受企业的产品,让社会分享企业的价值。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享受成为了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之一。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却不能因此而跌进享乐主义的泥潭。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消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会消磨人的斗志和艰苦创业精神,动摇人的崇高理想和信念,甚至会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和纵欲主义的泛滥。当代企业家必须要防止享乐主义的浸染,要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求进”。要反思自己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应该怎样支配使用。要自觉回报国家和社会,帮助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决不能贪图享乐、富而不仁。要破除“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把致富与创业、致富与创新、致富与奉献结合起来,把办大事、创大业、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幸福作贡献视为人生的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