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的大跃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跃进论文,欧洲论文,大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盟的东扩对欧洲经济而言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但对于欧洲大陆而言,却是个飞跃:1 0个欧盟新成员争取赶上西欧繁华的竞赛从此拉开了帷幕。
“历史性”这个词已经用滥了。不过,欧盟增添10名新成员这一事件是完全应该用“历史性”这个词来描述的。柏林墙倒塌之后才过了14年,欧洲的政治分裂就开始得到了改善。但经济分裂情况却依然故我。生活标准的趋同还得再过几十年才能做到。对于新成员来说,加入欧盟就意味着对西方标准的承诺不可更改了。对于旧成员而言,欧盟扩张带来的是焦虑多于希望。不过,其影响目前还几乎是难以察觉的。
新成员中除了塞浦路斯和马耳他这两个人口分别只有76万和40万的地中海小国之外,其余都是1989年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自1989年以来经历了制度和政策的全面改革,因此才有资格加入欧盟。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对其委托国在私有化、市场自由化、金融和基础设施部门的改革等诸方面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2003年,中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国在小规模私有化和价格贸易自由化方面已经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总体上看,匈牙利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波兰、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根据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的“2003年转型报告”透露,到2002年,新成员国贸易(进口 加出口)对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平均比率已经从1995年的35%上升到50%以上,欧盟 旧成员的比率为65%。到2002年,欧洲市场在新成员国的出口份额中平均占到63%,而在 1995年是53%。这个比例已经接近欧盟原成员国了。虽然新成员国的重新建立的贸易取 向是完全西方化的,它们还是应该对贸易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但不要开放得过于剧烈 。
在1989年到2003年间,流入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国外直接投资累计为1170亿美元,其中波兰获得420亿美元,捷克共和国获得380亿美元,匈牙利获得210亿美元。在2003年,流入资本占爱沙尼亚GDP的8.3%,占捷克和拉脱维亚GDP的2.8%,占立陶宛GDP的2.6%。2 002年,流入捷克共和国的资本占GDP的11.9。资本的流入是预期这些国家会加入欧盟而 做出的,因此,加入欧盟后资本的流入速度不会增加得很快。
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初见成效后,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向欧盟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看齐。如果新成员国的实际GDP的年增长率比法国快两个百分点,那么生活水平赶上法国在斯洛文尼亚就要花21年,在立陶宛要花57年。如果年增长率只快一个百分点的话,就要再过42年到113年生活水平才能看齐。结合起来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西班牙人均GDP年增长率比法国快一个百分点,葡萄牙的人均GDP自1986年以来增长了1.5个百分点。爱尔兰增长得更快,而希腊的情况却很不理想。
有些征兆是令人不安的。三个最大的新成员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已经失去了财政控制力:约占新成员人口总数一半的波兰的财政赤字平均占了2001到2003年GDP的6%。捷克和匈牙利的平均财政赤字也是如此。波兰的失业率从1996年的13%迅速发展到去年的近20%。捷克共和国也是一样,失业率从3.5%上升到10%。
“2003转型报告”强调指出,这些国家在发展成“有效、功能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还存在重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宽度和深度上,……表现在例如能源、重工业和农业等战略部门的重组上。在公共行政管理 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这些弱点令人担心这些国家是否有能力来有效吸收和使用加入 后获得的欧盟内聚和结构资金。”
因此,适度发放这些资金绝不是件坏事。从现在起到2006年年末,欧盟已经为新成员国拨出了400亿欧元。新成员国也必须对欧盟的预算作出贡献,这使净收入降低到每年100亿欧元,即欧盟综合GDP的0.1%。2006年之后会怎么样,还没有做出决议,但是,欧盟预算所占的GDP份额却不会再增长了。欧盟已经决定,在2013年东欧农民有资格获得西欧农民一样的补贴之前,它会一直保持这样的预算。欧盟又决定对新成员的地区性援助的最高额度限制在它们GDP的4%。这样一来,国家越穷,获得的援助就越少,这是有悖常理的。
欧盟现成员国不仅害怕新成员国的竞争性,而且还害怕来自后者的移民潮。实际上欧盟扩张对它们的经济影响不仅很温和,而且是良性的。
欧盟扩张使欧盟人口增加了1/5,但以市场价格计算,经济体的规模却增加了不到5%。 如果一切都出奇地顺利的话,扩张将使欧盟获得又一个德国。如今它只是为欧盟增加了 又一个荷兰。此外,许多市场都开放了,然而许多新成员国保持着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巨 大贸易赤字,从新成员国的进口依然只占欧盟现有GDP的1%左右。
中东欧的工资远远低于西欧的水平,这会继续吸引投资的进入。对某些成员国来说(如西班牙),竞争态势可能会极其不利,但大多数发达国家应该非常欢迎这种较低的价格,因为这可使它们的公司通过把劳动密集型生产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邻国的方式来参与全球竞争。这对于德国特别重要,虽然人们认为这种好处是以前东德经济的不断衰弱为代价的。
对欧盟旧成员而言,这次东扩最具争议的问题是移民问题。有些成员国(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坚持要求在扩张以后7年内限制工人的流动。考虑到这些国家很高的失业率,这在政治上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担忧未免有些夸张。大多数分析资料显示,移民将会趋于年轻化和熟练化。由于他们可以及时自由地来来去去,所以移民也是一种暂时现象。研究表明,长期移民约占新成员国当前人口的3%左右,即现成员人口的0.6%。没人知道情况会变得怎样,但为这件事担忧似乎是庸人自扰。
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欧元区的进入问题。有些新成员国(特别是爱沙尼亚)如果允许 的话,明天就可以进入。但其他国家还远远不符合标准,尤其在财政政策上。这些国家 应该从欧元区的低通胀和政策稳定中获得益处。它们的进入也有可能对现成员国带来麻 烦,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应该具有较高的通胀水平。但其后果将是微不足道的。
欧洲的两大部分在政治上联合了起来。它们应该在经济上进入更长期的融合。但是只有在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点。最需要努力的国家是新成员国,但是旧成员国也要避免犯某些错误。最大的失误就是对新成员国进行过分的管制和施加繁重的成本而削 弱了它们的竞争力。另一个危险是新成员国推行保护主义政策来抵制从其他国家进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
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积极的向往应该远远多于焦虑。欧洲最终得到了和平统一。欧盟对整个欧洲大陆发出了自由的承诺和繁荣的期望。这始终是欧盟的目的。这次东扩便是欧盟实现其抱负的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