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 北京 100022)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于2002年12月~2007年4月收治的31例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随访,男15例,女16例,年龄32~79岁,平均50.1岁。均使用日本S1月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31例患者的头晕、耳鸣、视物障碍和恶心等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改善率与年龄无关(P>0.05),与术后时间随访时间无关(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改善率无差别。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6例,良6例,可5例,差4例,总体优良率为70.97%。总体有效率为87.10%。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中远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颈性眩晕;中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57-01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与头颈部活动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对颈性眩晕的概念一度比较混乱,有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或交感型颈椎病[2],有称之为椎动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还有人称之为伴颈性眩晕颈椎病。因颈性眩晕发病机理及诊断标准至今仍不明确,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尚未达成规范化的共识,而在我院行颈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大多数患者术后眩晕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对收治的31例伴颈性眩晕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随访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旨在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资料的时间段,如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
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并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患者31例。分为男性组15例,女性组16例;>60岁组12例,≤60岁组19例,年龄32-78岁,平均50.1岁。均排除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疾病所致眩晕。本组颈性眩晕特点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性.常在颈部活动时发作,颈部在某一特定位置诱发眩晕者2l例。另10例眩晕的诱发无特定的颈部位置。伴视物障碍13例,恶心呕吐11例,耳鸣10例,头部胀痛3例。本组病例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31例均行PLDD治疗,治疗椎间隙均为病变间隙,共67个,单间隙3例,其中C4/5l例,C5/62例;双间隙19其中C3/4、C5/61例,C4/5、C5/64例,C4/5、C6/74例,C5/6、C6/711例;三间隙7例。其中C3/4、C4/5、C5/64例,C3/4、C5/6、C6171例。C4/5、C5/6、C6/72例。影像学检查均行颈椎正侧位、双斜位片、动力位片、颈椎MRI;颈椎X线片及MRI示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椎不稳及椎间盘变性突出;颈椎不稳。31例患者均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其中13例存在颈椎不稳。
1.2 手术步骤[1-3]
患者一般取仰卧位,肩胛间纵行放置一块窄薄方垫,上端与双肩平齐.肩关节可自由向后、向下活动,使颈位于轻度后伸位。常规消毒后,将无菌克氏针置于颈前,在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下确认穿刺部位并作标志。左手食、中指将食管气管向左牵拉拉过中线,右手食指可触及椎体前缘,局部用0.5%利多卡因lml麻醉后。用21G穿刺针常规右侧入路刺入目的椎间盘,穿刺针尖应位于上下两椎体终板之中央.椎体中后l/3~l,4处为宜,拔除针芯,接好三通管,置入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另一端提前与激光发射仪相连接)。以10J/s的预定能量向椎间盘发射激光,总能量为250~500J。术后常规佩带颈部围领,建议卧床休息1~2小时,如无特殊不适可下地活动及进行日常工作。颈部围领佩带3周为宜,就寝时可不带围领。术后无需应用抗生素。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7~90个月,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评价疗效,注意观察生命征及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1.3 临床疗效评价
应用数字评分(number rating scale,NRS)法[3]评价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严重程度。以回顾分析病历、门诊复查及电话等方式,对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进行术前总结和术后末次随访。应用改良Macnah评价标准对眩晕及伴随症状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优良率=(优+良)例数,患者总数x100%;有效率=(优+良+可)例数/患者总数×100%。改善率=(术后评分一术前评分)/(术前评分)x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NRS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年龄组间以及性别组间的优良率和有效率比较应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病人术前术后NRS评分比较
由表1结果可见,根据5种症状将NRS评分分为5组,每组症状内术前和术后的NR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头晕症状P值<0.0001,耳鸣症状P值<0.01,视物不清症状P值<0.0001,恶心症状P值<0.001。经过手术后,颈性眩晕患者的头晕、耳鸣、视物障碍和恶心等伴随症状的评分明显较术前降低。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多种因素导致,但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的一种症候群。其诊断标准、病名以及治疗手段均处于探索阶段。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往往涉及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多个科室,容易混淆,靠单一科室往往不能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如果由上述相关科室联合出诊,相信对于颈性眩晕的诊疗具有非常积极的实际价值。随着对该病不断的基础实验、临床研究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手段将会不断清晰化、规范化。就现阶段而言,PLDD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亦较满意的特点,在目前尚无明确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时期,仍然是一个可供医生和患者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任龙喜,赵巍,张彤童,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15:205-209.
[2]杨有庚,任宪盛,杨晨,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08-1410.
[3]任龙喜,郭保逢,韩正锋,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52-56.
[4]葛植厚.颈性眩晕临床诊断标准和初步探讨[J].颈腰痛杂志1999:295.
[5]顾韬,袁文,王新伟.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和诊治现状.脊柱外科杂志2006,4:381-384.
论文作者:吴冯胜,任龙喜,郭,函,梁喜斌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椎间盘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激光论文; 症状论文; 颈椎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