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父母,你们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孩子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12%在7岁的时候会出现行为问题,而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此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只有6%;
北京某调查机构调查显示,在父母离婚的头6个月,儿童易发怒的占17.2%,易烦躁的占16.2%,爱哭的占24.2%,情绪低落的占23.31%,经常发呆的占24.31%,25.55%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43.89%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悲伤;
美国婚姻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有37%的儿童在父母离婚5年后,心理创伤仍未消除,并表现出情绪消沉低落,性格古怪孤僻。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会表现出更多问题,这毫无疑问与父母的心态有直接的关系。
你什么时候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正视自己、正视生活,孩子才有幸福的希望。
你的心态决定你和孩子的状态!敞开心门、开启智慧,单亲父母一样可以成功!
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成长的绝对逆境,只要父母努力为孩子寻找爱的最佳方式,孩子依然能够积极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张琪和李静曾经是一对幸福夫妻,但在儿子浩浩6岁这一年,俩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张琪选择了第三者。
离婚后,抚养方李静将满腹委屈和愤恨在浩浩面前表露无遗,并拒绝张琪对孩子的探视要求和物质补偿,隔断了浩浩与爸爸乃至爷爷奶奶的联系。每当浩浩想念爸爸或对家庭变故产生疑惑时,李静便声泪俱下地对孩子控诉其父,甚至咒骂张琪。一方面,李静祈望用加倍的爱去弥补孩子所受的创伤,另一方面,她又严格要求孩子坚强上进,浩浩仿佛变成了她今后人生争气的砝码。为了给浩浩一个完整的家,李静还带着浩浩一次次去相亲。浩浩看着妈妈为了自己委曲求全,懵懂的愧疚感成了他心灵不能承受之重,逐渐变得谨慎卑微起来,生怕再失去妈妈成为孤儿。
分析:
李静的故事是个很典型的单亲妈妈个案,我们不能说她不爱孩子或者不为孩子好,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是将错误的爱以错误的方式施加在孩子身上。从她身上,也体现出4点单亲父母的教育误区:
1.排斥对方
将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离婚后,单亲家长特别容易将自己受到的伤痛转移到孩子身上,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说“你爸根本就不是个好人”或“妈妈不要我们了”之类的话。孩子听后,首先会产生怀疑:为什么昨天那个和蔼可亲的父(母)亲一夜之间就成了坏人呢?难道过去的温馨时光都是假的吗?随后在心里产生对另一方的排斥,感受到欺骗和遗弃的悲痛,最终演变为仇恨,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扭曲、偏激的重要原因。
2.缺乏自信
无法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有些父母自己就无法接受婚姻变故的现实,常常说些“以后就只剩我俩相依为命了”“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失去父爱”之类的话,这种怀疑、委屈和自怜的情绪特别容易感染孩子,使孩子变得惶恐自卑,心灵罩上阴影。
3.过分溺爱
任由孩子不良习性肆意蔓延
单亲父母常常企图用自己“双倍的爱”去补全孩子缺失的那份爱,在愧疚中不知不觉走向溺爱歧途。孩子并不能分辨这种溺爱缘自何故,甚至没有机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因为疏于管教产生行为偏差,其抗挫折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最终导致孤僻、脆弱、霸道、任性、自私、依赖等性格缺点。
4.期望值过高
视孩子为唯一的精神依托
不少单亲家长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或生活重心。厚望之下,孩子不得不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当超出其承载极限时,反而自暴自弃。也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作一种扭曲的动力,早早成熟起来,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加倍努力,但这种动力并非来自积极面,长期超负荷的压抑运作,一旦情绪缺口被引爆,便可能走向崩溃。
婚姻破裂哪怕对成人而言都是漫长而沉重的折磨,但是越到这个时候,单亲家长越要清醒和坚强起来,打起精神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和理智教育,最大程度地消除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成长的绝对逆境,只要父母双方愿意真正负起责任来,共同努力为孩子寻找爱的最佳方式,孩子依然能够积极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