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我国皮划艇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启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皮划艇论文,启迪论文,雅典奥运会论文,核心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皮划艇项目在雅典夺取了奥运冠军,在短期内实现了落后项目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它的意义绝不是一块金牌,更重要的是金牌背后的思考、实践和探索。因此,对这个过程进行理性思考,特别是使中国皮划艇取得突破的核心启迪进行梳理,对皮划艇项目的未来发展乃至对其他落后项目均具有重要的价值。超常规思维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认识论基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1 超常规思维和“三个制胜”的构想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保证
要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使皮划艇项目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必须打破过去一切禁锢和束缚我们思想的传统观念,以开放的和世界的眼光去重新设计和规划皮划艇项目的发展战略。经过深入思考,水上中心的决策者提出了“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对竞技体育特殊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常规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理由充分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而超常规思维是在理由不充足或很不充足的基础上的思维活动,这种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人们已习惯充足理由规律的逻辑思维,而忽略非逻辑思维。不能超越自己,主要是打不破自身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三要素。皮划艇项目的实践表明:一个项目落后,看起来有很多的客观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主观原因。表现在项目决策管理者不能从战略上进行超前设计,把握趋势和方向;项目管理者缺乏专业规划和运作的意识,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导致系统封闭;项目实践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能机械模仿、东搬西学,总是游离于对专项训练特征及规律的深刻揭示之外。
“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开启了我们的智慧之门。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构建战略制胜、体系制胜、创新制胜行动方案。中外优势项目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表明:战略、体系和创新的超前性和专项训练的体系化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三个制胜”是当代竞技体育竞争的必然抉择,是“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指导思维的具体体现。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与其相对应的是“技术”(tactics)。是战争中,战略往往指的是宏观、整体的军事指导思想、指导决策以及目标。后来许多领域都引入和应用战略概念,在竞技体育中则试图通过事先制定计划和目标,整合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以有效利用,使其资源最大化,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争能力,实现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获胜的目标,并保持运动水平的持续发展。为了把“三个制胜”体现在实践中,在总局领导,竞体司、科教司和中心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们从2001年底到2004年4月间先后完成了《我国皮划艇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我国皮划艇科学化训练竞赛体系的构建规划》和《皮划艇项目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调查、研究工作。
体系是若于有关事物和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通过组件、组件之间和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其设计和演变的原则具体体现。中国皮划艇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构建完整的项目训练、竞赛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结构体系。在对我国皮划艇现状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皮划艇项目特点和训练制胜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结构体系。包括:
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选材及其评价方法和标准;
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及其评价、预测和规划;
我国皮划艇各项目优秀运动员能量代谢、输出功率与专项技术最佳化;
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测和快速诊断系统;
皮划艇项目专项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皮划艇高原训练有关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工作要有新局面,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皮划艇科学化训练理论体系和结构实践平台的需要。这个体系平台不是对成熟的国外训练体系的机械拷贝,而是以开放的眼光,对国内外皮划艇训练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辨,并积极借鉴其他项目一切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三要素。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要在某一领域产生创新就必须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要产生较高层次的创新就必须有较高层次的知识。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雷达。同时,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新思想不会得到论证,不会得到认可。
袁伟民指出:要不断深化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注重竞技体育理论创新。学会从丰富的实践中寻找项目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新一轮的奥运备战工作,推动训练思想、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秉承这一思想,在近3年的探索中,皮划艇队大胆地进行了项目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训练创新”的实践。在训练管理上,先后制订一系列涉及国家队选拔与组建、训练、科研、医务和后勤保证的规范文件;建立涉及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测验、机能、监控、伤病预防与治疗、营养品使用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数据库,形成周末合练和定期的测功仪机能监控制度;构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国家皮划艇队工作流动站等人才培养举措,启动天才运动员选拔、培养计划和优秀教练员培训发展计划。在训练实践和理论创新上,通过“三个坚持”训练指导思想的贯彻及其深化,围绕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运动员有氧能力发展与提高、专项力量提高、技术教学、多种竞速能力、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内部负荷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实践效果。
2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学习型、进取型和创新型的强势执行力的教练团队,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组织保证
运动训练具有科学研究特征,教练是运动训练科学探索的实践者,合理调整教练人才资源结构是提高皮划艇科学训练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动力。要实现我国皮划艇奥运会金牌的突破,需要调整和优化皮划艇教练团队的结构,选派一批年轻的教练去院校或走出去深造,吸引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体育科学研究者参与皮划艇训练实践第一线。同时,聘请国外优秀教练来队执教,构建东西方训练思想相互交融与碰撞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平台,培养一支学习型、进取型和创新型的强势教练团队。只有完成皮划艇教练团队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教练个体向群体、经验型向智能型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皮划艇教练团队的功能最大化输出,才能满足尽快实现我国皮划艇奥运会金牌突破的需要。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皮划艇这样的落后项目人才更是无比珍贵的资源。不可否认,我国皮划艇项目教练在知识、能力,对专项训练特征及规律的把握上落后于皮划艇强国的优秀教练员,导致了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难以树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训练原则与方法;导致科研攻关一直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导致了教练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滞后,使训练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分析、总结、提炼、整合。这又必然使得训练缺少理论突破,只剩下对国外一些先进训练理论与方法的零散地学习和借鉴。同时管理人员难以从宏观上把握项目发展的特征和整体态势,以致于对项目的管理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从业者的认知水平与中国皮划艇奥运冲金需要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袁伟民局长指出: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不去,不是因为实践不够,而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深刻,对工作内容、对象的分析不到位,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总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始终实现不了最后的跨越。
为改变这一状况,在总局竞体司、科教司和中心领导支持下,国家队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整合力度,想方设法提高项目从业者的整体素质。1)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形成一个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学习型教练科研群体,从一开始的3位博士长期定点跟踪研究发展到5位博士,强化了运动训练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的特征。2)聘请了部分国际高水平教练,先后有3位外教加入到皮划艇的执教中,他们的到来构筑了东西方皮划艇训练的大平台,多种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加速了训练实践创新的步伐。3)组织一批优秀教练员接受高层次体育科学教育,建立起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和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开展“借脑工程”,整体性解决了教练素质提高的客观障碍,形成“教—学—研—练”相结合的多维动力链。上述实践探索,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皮划艇教练队伍结构和科学执教能力,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学习型、进取型和创新型的皮划艇项目的强势执行力的教练团队,使该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组织保证。
3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关系和矛盾,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保证
“三从一大”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是中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实践证明:全面、自觉、积极、主动地贯彻“三从一大”是我国优势项目成功的保证,是我国竞技体育制胜的法宝,也是其与落后项目在训练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和分水岭。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各运动项目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作为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三从一大”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袁伟民局长多次强调科学训练的精髓是“三从一大”。但是,学术界对“三从”无疑议,而对“一大”则异议颇多。如何贯彻“三从一大”是新一届国家皮划艇队组建以来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2001年12月份组队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中不能够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要求,“以九运会后体力已经透支”为理由建议减量和调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为此,全队坚决贯彻“三从一大”,并得到中心领导的坚决支持,甚至表示“谁练习出过度训练给谁奖励”。经过一个阶段的思想斗争和大运动量训练的实践,运动员开始适应,并很快尝到了大运动量训练的甜头。仅经过5个月训练皮划艇队就结束了6年未进世界杯和世锦赛决赛的历史,在8个月内连续获得12个世界杯分站赛的世界冠军,8个亚运会冠军,改变了亚洲皮划艇的竞争格局。2002年从冬训开始,队内针对亚运会后运动员训练水平严重倒退的现象,改变过去慢节奏的恢复训练的安排,进行较高强度的恢复性训练,女子组有氧耐力在短短的6周内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合理调整运动负荷结构,初步尝试了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连续水上训练达到180km/周,整个冬训完成3300km,这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
实践证明,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深化了“三从一大”的科学内涵,有效提高了训练的积累效应。在贯彻“三从一大”的过程中,国家队不仅在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认识上,特别是在对大运动量训练的理解上也取得了重要收获,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关系和矛盾,进行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是“三从一大”的精髓。虽然,过去教练员从主观上也想实施大运动量训练,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很难在全过程中始终坚持,造成反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例如,某些运动员可能出现了所谓的过度训练和训练损伤,看起来是过度训练或训练损伤,而本质上却是训练不足和训练不到位。其实,这些过度训练,只是局部的、暂时的、表面的或阶段的;而本质上则存在着整体的、持续的、系统的训练不足和训练不到位。现象和本质的混淆影响了我们许多同志对项目本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必须培养和提高自己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训练不足主要是指“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不够,训练不到位则是从实战出发不够,或狠抓的专项训练只是“现象的专项”,并不是项目本质特征和规律的专项。通过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关系,可持续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当然,可持续进行大运动量练习的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运动训练中的体现。因为,要想实施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并非易事,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整合各种资源,优化和调整运动负荷结构,并在实践中统筹处理好各种关系。如运动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负荷与恢复的关系,水上训练和陆上训练的关系,体能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的关系,个体能力和多人配合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阶段突破相互衔接的关系等等。
另一种观念的转变是将“三从一大”贯穿到竞赛期。在2003年春季冠军赛比赛周,由于竞赛内容的变化,运动员在几天内需参加水上12km、2000m、10000m、500m,陆上3000m跑和各种力量测试。客观地说每天比赛的运动负荷较传统呈几何数递增,十分紧张,但是女子皮艇组的周运动量仍然达到160km的较大运动量。因为,每次水上专项比赛前后,都要安排4~6km的热身准备和恢复性训练。我们提出,比赛强度越大,超量恢复的梳理长划就越多。大部分运动员进行梳理长划后,其血乳酸浓度都降到赛前的水平甚至低于比赛前的1.0~2.0毫克/摩尔水平。可以认为这种赛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对比赛起到快速恢复、能量快速补偿和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改变了过去比赛期间小量训练的传统惯例。为成功进行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首先要注重运动员的第一时间的恢复,重点是进行较低强度、梳理性、动力性训练手段的恢复。其次,要注意不同阶段运动负荷结构的优化调整。第三,要加强机能监控的力度。可见,“三从一大”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2003年底在国家队成功获得4张奥运入场券后,个别教练认为今年的冬训应调整养一养了,建议处理好练和养的关系。经过激烈讨论和认真分析,大家统一了思想,认为这种思想倾向对最后备战奥运会是危险的。事实表明,2004年冬训是新一届国家队组队以来训练最扎实和最系统的一年,圆满完成了冬训任务和目标,为奥运会的最后冲刺夯实了基础。在是否坚持“三从一大”的问题上,对中外籍教练一视同仁。2003-2004年冬训,男子皮划艇先后开展了两次高原训练,由于担心过度训练,维克多教练多次调整训练计划,其结果是训练负荷量越练越小。针对男子皮艇不能够坚持“三从一大”,经常性减量调整情况,队里和他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沟通。而他却每次都拿测试结果予以应对。当该组运动员在他的减量调整、机能指标达到最佳和他认为应该出成绩的时候,却在2004年的全国春季冠军赛上全面遭到惨败。随后,国家队举全队之力,加强了对该组的训练管理。通过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的成绩开始提高,打破了多年的训练能力的平台,较顺利完成了亚洲资格赛的任务。相反,男子双人划艇的突破正是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的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关系和矛盾,是进行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的保证。同时,能够进行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又是科学发展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4 勇于否定自己、否定传统,不断进行运动训练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持续动力
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和整体性提高的双重使命,得益于“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与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分不开的。其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传统,是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过程。回顾3年来的创新实践历程,国家队一年一个台阶,重要创新内容达10余项之多(见表1)。
表1 皮划艇项目创新工程的阶段划分和基本内容
以上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对皮划艇项目特点和规律,对备战大赛和参加大赛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成果。例如:
确立皮划艇项目有氧训练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基于九运会调查研究和国家队组建后的学术研讨,确立了皮划艇项目的基本特征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快速力量耐力为特点的、技术性强、竞争激烈的短、中距离竞速项目”。有氧能力重要地位的确定,转变了多年来的训练指导思想(即过分强调以培养运动员“乳酸糖酵解”为目标的高强度无氧训练和忽视强化个体能力的多人艇训练),代之以“坚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坚持以发展个体能力为主体,坚持以每一桨效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形成“以能力提高为重点”的高原训练理念。为备战雅典奥运会,我队三个组分别开展了6次多种方式的高原训练尝试(如高住低练、亚高原到平原和高原、高住高练等)。成败的经验显示: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开展皮划艇项目的高原训练可以有力地强化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虽然,从理论上讲,高原训练具有发展能力、培养竞技状态和促进恢复等多种目的,但从实践上看,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高原训练成功率高,而把目的放在培养状态上则失败的概率高。如男子皮艇的高原训练多以培养状态为主,结果在世界锦标赛和全国锦标赛遭受失败;而划艇组以针对自身问题,采取发展能力为目的,实践取得了成功。以提高能力为重点、自觉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使高原训练平原化、避免以培养状态为目的而导致训练不足。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划艇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以我为主,灵活多样的程序化为核心”的成功参赛新模式。皮划艇项目属于分道竞速的项目,“以我为主,注重过程”是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要在比赛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注重过程”,必须牢固树立“心理为技术服务”的观念,为重视过程提供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为此提出坚持程序化参赛和“零失误参赛工程”。程序化参赛从生物学和社会学改造运动员,其主要作用有:1)参赛群体(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形成共识,形成强大的心理氛围;2)避免运动员因大赛的紧张造成过度紧张而忘却某些重要参赛环节;使不同角色各归其位,比赛现场忙而不乱;为运动员发挥比赛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运动员是训练竞赛的主体,其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认知水平的高低。为此,3年来,一手抓训练的科学化,一手抓运动员的智能管理,通过吸收孟关良等部分优秀运动员参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学习,提高运动员现代科学知识的水平,丰富其思维素质,提高其思维水平,培养运动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来提高运动员洞察训练竞赛本质的能力。
围绕奥运突破,积极进行赛制改革。多赛制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主动适应多赛制才能参与国际竞争。皮划艇的国内赛制延续近10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九运会后,我们在深入认识皮划艇项目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十运会周期的赛制进行了改革,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竞赛结构和积分体系。改革的重点包括几个方面:建立年度系列比赛制度,将年度比赛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实现对全体运动员的整体推进作用;将年度比赛与全国十运会相联系,形成4年一体化的皮划艇项目全运会竞赛体系,为整合皮划艇训练资源起到远程导向作用,避免全运会省市的冲击式投入模式的再现;建立“国内练兵、一直对外”的竞赛项目和内容,避免机械地与国际接轨,形成体能评价主导型春季冠军赛、均衡型评价的全国锦标赛、年度终极诱导的秋季冠军大奖赛等年度竞赛的合理结构。赛制改革调动了各省市对皮划艇项目投资体系的适应性变化。全运会位置的改变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积分制的引进,使得先进省市为了团体总分的争先进位,在把重点放在优秀运动员身上的同时,重视了整体规模的加大。这些改革举措,促使我国皮划艇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雅典奥运已经成为历史,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皮划艇项目虽然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但我们与皮划艇强国的差距依然很大,必须在深入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北京奥运周期的论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一届国家队。我们深信,有中心的正确领导,有全国水上界的大力支持,中国皮划艇一定能在北京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