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学中的建筑描写
姚邦泽 四川省苍溪县歧坪镇南阳小学校 628466
建筑与文学作品为不同的种类范畴,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括地说,文学中描写建筑,建筑中产生文学。当然,文学中的建筑虽取自现实生活,但作为文学作品中人物特定的生活环境,与现实中建筑又有所区别。作者常常会为了故事情节发展和表现主旨的需要去布置空间格局,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去刻画特定的室内布置。因此,文学作品中的建筑特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础,受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影响很大。反过来说,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亦可以借助作者别具匠心的建筑描写,把握作品形象,领会创作主旨。
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 “大观园”景观的文化名园。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 二百多年来,人们只能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看那关于大观园绘声绘影的描写。现在,你可以身临其境,自由出入于多愁善感的黛玉的闺房, 也可认真探索羁傲不驯的宝玉的生长环境。也许你是《红楼梦》大观园的憧憬者,也许你是慕名而至,移步入园,时光绝不会虚度的。
关于小说、楹联与建筑融合。小说与建筑在美学上有相互重叠或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 小说创作的明线与暗线、明朗与含蓄同建筑设计的明与暗有异曲同工之妙,起、承、转、合不仅在小说中体现,就是建造园林也有此四法。小说意识流的抽象、飘忽也与现代建筑的抽象相呼应。 建筑产生小说,小说描写建筑,它们依存、互补。通过小说与建筑的融合,我们不仅能从一个侧面了解社会与人生,而且可以获得丰富的建筑设计思想。
楹联与建筑融合可以达到珠联璧合之美。与建筑相关楹联,既体现人文理想,也体现设计思想。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映衬, 如果只有幽静的寺庙书院,典雅的画阁芳苑,却无名联妙对相衬,纵是鬼斧神工,也觉美中不足。如有佳联相配,以文辞之隽永,令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增添游兴。
我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对此深有体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红楼梦》的主题我不敢妄加评说,但凭我管中窥蠡之见也可看出曹翁在从宅院描写和室内布置上刻画人物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能看出建筑为文学服务的痕迹。
一、居住位置揭示了人物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贾赦的居住位置通过黛玉的行踪进行了清楚的交代。从贾母院落到贾赦处,要坐车,还要架上驯骡,穿堂出门,方往东至过正门到仪门。此处描写除了说明“侯门深似海”外,也说明贾赦的院落很偏远。而贾政所住则是荣国府的主体建筑,是“正经正内室”——门前有一条大道甬道,直接出大门的。在传统建筑格局中,居住位置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小说正是以二人的居住位置来揭示他们的地位。贾赦系荣国府的长孙,又袭职一等将军。而贾政是贾赦之弟,祖上的爵位被兄长承袭了,只是靠父亲的临终遗本,才额外得到皇帝赐了一个主事之衔。由此,兄弟二人的秉性以及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 所住建筑风格和丫鬟姬妾暗示了人物性格
贾赦的宅院“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树木山石皆在。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作为荣国公长孙和一等将军,其院落还不及颐养天年的70岁老母亲院落轩峻壮丽,足见贾赦之胸怀抱负和性情趣味。还能看出这位大老爷很懂得享受,沉溺在家享乐。对读书求官、仕途经济,甚至对家族命运、国家政治似乎不太有兴趣。“盛装丽服”的姬妾又暗示了“头发花白,儿孙一片”的一等大将军其实是个贪淫纵欲的老色鬼,后文他觊觎鸳鸯也就不足为奇了。
贾政的“荣禧堂”也同样拿贾母的院落作比较,但是比贾母处更轩昂壮丽,更高大气派。作者落笔气势磅礴:大厅、大院落、大正房、大甬道,赤金九龙大匾,大紫檀雕螭案,墨龙大画。就连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三间耳房都是临窗大炕、大条褥、高几。且色彩艳丽——大红金钱蟒靠背,银红撒花椅背等等。以此来衬托贾政的身份地位和谦谦君子形象。
其实,《红楼梦》中这样的表现手法还很多,如“一座小巧院落,翠竹掩映,游廊曲回”的“潇湘馆”,连贾政都赞叹这是读书的好地方,无不暗示了主人黛玉的孤傲空灵和书卷气。同样对“蘅芜院”那雪洞似的,除炕桌上放着《女儿经》外别无饰物的居室描写,亦使人能从中读出人物来——对宝钗这一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人物性格的深刻隐喻。
许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所接触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大师们让建筑服务于文学这一娴熟的技巧:鲁迅先生《祝福》中这样介绍四叔的房内陈设:一边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案头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暗示了四叔伪君子的本性。《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破陋的房舍描写,让读者很容易看到老葛朗台的吝啬和冷血。
甚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这样的优美的言志散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这样的抒情诗篇,都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相融相辅的联系。因此,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宅院居室描写,能为我们赏析文学作品开辟更宽阔的路径。
论文作者:姚邦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建筑论文; 红楼梦论文; 院落论文; 大观园论文; 文学作品论文; 人物论文; 小说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