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讨论”教学时机的思考论文_张立秋

关于“小组讨论”教学时机的思考论文_张立秋

双鸭山农场小学 张立秋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讨论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它强调以语言为中介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在这一年多来的观课中发现,我校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的运用上,主要存在着“时机把握不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那么,就如何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案例与简析

案例:教师(白板中间)出示例题“用同样的砖铺地,铺地面积是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师:教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按思考题讨论(白板右侧出示):

想一想(1)哪种量是相依变化的量?

(2)哪一种量是不变量?

(3)怎样找出两种变量中相对的两个数?

(4)怎样列式?

接着,学生就四个人一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学生汇报。

简析:对于小学生来说,设计一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是可行的,但是,“讨论时机”的确定,我认为过早,最佳时机,应设计在独立思考之后,也就是,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对于学困生可以看书或同桌讨论完成。

二、思考与对策

(一)“小组讨论”的最佳机

如何选择“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点:

1、在教材的异同处讨论。如,化简比与求比值、奇数与偶数……它们有的相似,有的相反。运用讨论法教学这类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辨清知识的异同点,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鉴别能力。

2、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及难以启发思维的关键点讨论。可以使学生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更清晰、深刻。

3、在自学后组织学生讨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了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通“有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进行讨论。教材中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教学此类知识时,组织学生讲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只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5、在操作实验、探索问题时进行讨论。数学的学习往往要求学生经历操作过程来构建某一概念、证明某一结论。这时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实验操作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6、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讨论。解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结果与不唯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发现。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如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教学等。

7、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讨论。在解决问题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此时的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根本原因。如果此时采用讨论,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有经验的老师常以“辩论会”的形式来组织。

8、在测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测验后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因为这时的讨论,可以把一些个别性的错误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而得到纠正。同时,由于没有经过教师的批阅,学生对试卷中的正误会产生激烈的辩论甚至争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去验证、判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辩论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得到深化;在辩论中创新思维的火花会也会时而闪现。

(二)不宜小组讨论的几种情况。

1、对某些确定的概念、法则的学习不宜小组讨论。因为这类知识的学习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

2、对简单的或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不宜用小组讨论。

3、当一堂课中,学习任务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一般也不安排小组讨论。

4、某些技能的训练,如计算能力的训练,通常也不用小组讨论。

5、在新授中,“枝节”性问题也不讨论。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因为讨论的次数太多,学生讨论的激情也会减退,影响效果。

(6)当遇到绝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宜小组讨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讨论,学生的思维也很难得到实质性地发展。也就是说,需要教师讲解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思考,并不一定要讨论。

(7)事实性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

(8)低年级学生、纪律较差的班级,也不能放手让学生讨论。教师应以“教”学生讨论为主。

小组讨论是一种好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很多,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组织领导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民主参与、合作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利于中后等生的进步,等等。但是,关于什么时机讨论、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讨论还有待于我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论文作者:张立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关于“小组讨论”教学时机的思考论文_张立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