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化美术教学,关注“特殊”群体-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研究论文

趣化美术教学,关注“特殊”群体-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研究论文

趣化美术教学,关注“特殊”群体
——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研究

黄 旭

(浦东新区致立学校,上海)

摘 要: “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始终是摆在教育领域的难点所在,本研究以此为核心,将趣化教学模式应用到美术学科的特殊教育中,制定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实践策略,并对应用成效进行分析,使得趣化教学得以在美术特殊教育中发挥价值,促进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趣化教学;美术教学;特殊群体;特殊教育

美术学科是一门蕴含美的艺术,能够对智障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产生综合性的影响,如这一群体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于美的感知能力等。美术学科本身是特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发展问题,需要去革新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而趣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趣味化的内容为智障学生带来更生动的美术教学形式,增强特殊群体对美术的感知与体验,为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的意义

趣化教学的前提与核心价值是让智障学生感受到美术之美,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以此发挥出特殊教育的价值[1]。美术学科在特殊教育中有其特殊性,对于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趣化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铁生之所以对生死观照有如此痴迷和坚韧的热情,当然与他的自身经历有关,22岁那年他两腿瘫痪,曾一度丧失生存的勇气,很想自杀,但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他开始写作的动因。关于这一点,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有更明确的描述,他在那座古园里苦思冥想的问题只有三个“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其一,促进智障学生发现美。对于智障学生而言,由于智力方面的限制,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速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学生进一步感知美术的美。在这种情况下,则十分依赖美术教师做好引导。如在认识色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赋予每一个色彩以全新的生命,通过一些小的故事或者儿歌等,让智障学生进一步感知美术的色彩。例如: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等,让智障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色彩,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其二,促进智障学生欣赏美。趣化教学的应用,在赋予智障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之后,对这一群体学会欣赏美将产生积极作用。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发现生活当中的色彩,会对美术本身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时,教师则需要借助趣化教学将色彩感知阶段的内容转化为实物,培养学生在发现美之后欣赏美的能力。如事先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实物素材,并在课堂之上进行展示,引导智障学生去欣赏美术的美。其三,促进智障学生热爱美。美术特殊教育开展相对困难,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十分必要,趣化教学的方式,能够带给智障学生全新的美术学习体验。智障学生的世界十分单纯,对于色彩的感知、美的认知较为敏感,以趣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这一群体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只有愿意配合教师发现美、欣赏美,才能够热爱美。趣化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其四,促进智障学生创作美。美术特殊教育的核心是让智障学生对美有深层次的感知,而发现、欣赏和热爱,都是为创作美奠定条件。教师借助趣化教学的模式,能够引导智障学生动手实践,达到创作美的目标[2]。总之,对于美术特殊教育而言,针对智障学生的趣化教学实践,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智障生的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实践

从针对智障学生的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的应用意义出发,其对于智障群体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和创作美等多层面,都展现出趣化教学的有效性[3]。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趣化教学想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从而达到美术特殊教育的目标,持续发挥效用,为趣化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智障学生与正常的学生群体有所差异,他们并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很多孩子性格内向,反应木讷。基于这种表现,趣化教学很难得以实施。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智障学生缺乏安全感。对此,教师需要在美术特殊教育中高度关注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身作则,制定实践标准。教师在课堂之上,面对智障学生时要通过爱和微笑感染学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温暖,在心理层面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这样的方式,能够逐渐感染学生,使得智障学生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在标准层面也需要看到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就好,要以更多鼓励的方式来增强智障学生的自信,降低标准,以满足智障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4]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针对智障学生的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将发挥出优质作用,并且目前趣化教学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已经相对成熟,如何做好其在特殊教育当中的应用,前提则是要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1.给予智障学生以安全感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是以秸秆作为原料,在微生物菌种作用下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减少化学肥料的施加。通过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改善土壤与周围环境的质量[1]。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强化物

积极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对于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美术教学当中作用显著。心理氛围是趣化教学的铺垫,想要达到趣化目标,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当中的素材,引起智障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更主动地与教师进行配合,而不是以木讷的状态去应对美术课堂。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内容,对于智障学生将产生积极影响。生活化的实践,要从课堂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果等三个层面着手。其一,课堂内容生活化。智障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感知能力较强,如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方面,在课堂之上创作情境之外,则还需要与家长配合。智障学生虽然能够在课堂之上认识水果,但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购买水果的过程,并强化认知,而后再一次回到课堂,模拟角色,重新带来更真实的内容,强化对于水果的感知。课内外的衔接过程,是趣化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其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相比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智障学生的美术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要求更高,需要极强的体验感,让智障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如在《好吃的点心》一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形状、颜色和味道等,准备好各种类型的点心,让学生去品尝[6]。以体验为核心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更理想,智障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体验感也将全面提升。其三,教学结果生活化。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趣化教学不单单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还需要在教学结果方面展现出趣化教学的特点。如对于智障学生的表现,则需要对智障学生每一点小的成长给予肯定,并通过展示平台的创设,让智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信心。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以情感为纽带,调动智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去感知美术。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活美术学习兴趣

这里指的强化物,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一个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都将成为智障学生的“礼物”。美术教育在开展趣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趣化教学方法本身,更要达到强化的目的。如对于智障学生表现良好的群体,则可以在脸上贴上五星、笑脸和太阳等标志,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发挥出强化物的作用,让智障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对增强智障学生的心理强度作用显著[5]

(三)趣化教学与现代科技并用

趣化教学在美术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前期的教学氛围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能够带给智障学生良好的美术体验,但想要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进一步强化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趣化教学与现代科技的并用,具体包括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使用和多媒体教学。近年来,远程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已经明显提升,并且与教育的融合逐渐走向成熟。在特殊教育领域中,远程教育的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对智障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势必带来良好的反响,但远程教育还需要家长方面的支持,让智障学生以全新的状态去接受美术教学,感知美术的内在美;借助网络资源的便捷性,教师所能够应用到的资源十分丰富,对于智障学生而言,美术教学的资源选择十分关键。当前,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获取十分便捷,针对智障学生的美术教学过程,教师也可以合理地选择,确保能够带给智障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也可以去学习更多针对智障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教学则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更多内容具体呈现,创设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基础环境和课堂氛围。例如,在前期的氛围创设方面,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效果良好。趣化教学与现代科技的并用,对优化美术特殊教育环境作用明显[7]

省内陆上天然气资源匮乏,预计2020年、2030年,广东省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分别为115亿m3和215亿m3。省外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卡塔尔、澳大利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天然气供应充足。广东省天然气输送通道主要包括省内LNG接收站、管网通道和少量槽车输送,接收及输送能力强。

(四)走出课堂创设美术趣化教学空间

走出课堂,是美术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空间的创设,对特殊群体将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智障学生而言,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环境,成为创设美术趣化教学空间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走出课堂之前,教师需要针对智障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外实践的方案,并与家长进行配合与协作,做好安全工作。当然,教师还需要对场地进行前期的考察,排除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并布置好相关的空间环境,使得智障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可以发现美术之美。在一切准备性的工作完成之后,则可以确定时间,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课外空间的选择,教师最好选择一些美术馆等空间,拉近智障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智障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展现出独特的创造精神,遵循和传递内心的呼唤,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断让智障学生在走出课堂的前提下,感受美、发现美和欣赏美,使得智障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课内外空间的协调,既能够凸显趣化教学方法的价值,也能够促进智障学生对美的深层次感知[8]

参考文献:

[1]吴丽华.引领智障学生在美术情境中漫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16.

[2]王凯.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智障学生的参与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33-34.

[3]马巧仙.美术教学在智障学生康复中的作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6(19):64-65.

[4]黄英军.培智美术教学生活化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3):105-106.

[5]毛思月.图形创意对智障学生发展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81-83.

[6]陈晓峰.自主·合作·创想:智障生美术课堂教学三部曲[J].现代特殊教育,2016(11):65-66.

[7]迟满.开展综合性美术教学,提升智障学生多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4.

[8]姜雪.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5(22):282.

作者简介: 黄旭(1983.6—),男,汉族,上海,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浦东新区致立学校,研究方向:智障学生美术教育(七年级左右)。

·编辑 郭小琴

标签:;  ;  ;  ;  ;  

趣化美术教学,关注“特殊”群体-美术特殊教育趣化教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