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面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60年代中,德国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基于这一主张,1968年,联邦政府召开全国11个州总理会议,通过了《联邦各州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协议》,从法律上,确立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

短短三年间,首批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科学校诞生了。它们是在原工程师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充实办学条件而改建的。这些学校的产生,为德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7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多变,在德国的巴符州,创办了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1989年,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了职业学院的地位,明确了职业学院毕业文凭与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文凭具有同等的职业价值。

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行政管理、信息服务、职业代理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又建立了一批文科性质的行政管理高等专科学校。

经过短短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数量上看,三类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可谓是异军突起,形成了绝对优势,学校数已达130多所,约占高校总数的一半过,且呈发展趋势; 从就学人数的分布看,约1/2的新生进入大学,1/3的新生进入高专和职业学院,1/6的新生进入综合大学、艺术、师范学院。全国最大规模的科隆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校生已达15000余人;从调查结果看,60 %的学生期望就读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业,失业率低于大学,使公民把矛头指向大学,原有支持高等学校的各利益团体纷纷转向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关注,从而加速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明确规定专科教育·职业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应用型、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从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来看,其突出特点是,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办学形式强调与企业合作,专业设置强调针对职业岗位,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从学制看,学习年限大都为三年,三年中有两个学期为实践技能训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从入学资格来看,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主要接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如果是六年制实科中学毕业生,则要经过两年的预科教育,专门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然后进入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学习;如果是九年制文科中学毕业生,则要接受为期半年的实践操作训练,合格者进入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深造。

笔者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习年限、入学资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高等行政管理专科学校均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范畴。

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据国外资料分析,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相比,是有相同之处的,但办学模式各有特色。

1.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根据1968年《德国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协定》规定,高等专科教育不是大学的初级阶段,而是一个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传统大学完全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因此,在德国的经济界、工商管理界,把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称之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职业人才”。

2.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应用技术为主,针对性极强,如: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环境保护、摄影技术、肉类加工工艺、饮料制作工艺等都是针对急需设立的。这些专业大大满足了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从而,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就业率高于大学毕业生。

3.人才培养的国际性

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国际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德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世界培养人才的办学主张。到80年代中期,多数高等职业学校与国外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以奥斯纳布吕克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生四年间有一年在国外学习和实践,并通过国内认可的在学国有关科目考试。这种做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被其他欧洲国家所效法。

4.办学形式的合作性

德国高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企业资助学校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接受教师到企业承担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学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和知识转让合作,促进企业生产与操作过程的革新。同时,学校还为企业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

5.能力培养的创造性

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自立性的“三性”原则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学生按教师的意图去做,而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这些被发现的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发现问题中,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强化和提高。坚持反对教师把答案提供给学生。

6.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是交叉进行的,三年中有2/5的教学时间用于实践训练,如德国行政管理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中有近一半时间是实践期。在这2/5的实践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用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工作前景;第二阶段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一阶段的实践主要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接轨,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又全力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一旦学生毕业,大都被该企业择优录用。

四、从中得到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研究、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大有裨益的。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它既不是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普通专科教育的简单组合,而是市场经济环境中职业教育中的一个较高层次,有自己独立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办学特色、教学模式。这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点。

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问题

培养目标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借鉴德国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着重强调学生对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结构、职业素质。

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是以培养目标为本位的。实践能力应强于中专,特别是某一专门技能方面,应优于专科和本科,理论知识应高于中专,特别强调知识在生产现场中的应用;突出生产运行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4.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

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教育规律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超前性,把握市场性,提高可行性。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社会和市场的特需,力求超前,又要依托行业特色,发挥综合效益,还要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和特长,敢于创新。特需加特色再加特长,形成特色型专业模式。

5.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问题

如前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高级职业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本专科、中专教学计划的不同之处。笔者认为,培养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提高职业能力的突出要求。

标签:;  ;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