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研究
吴孟诗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要: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反映生态旅游地居民环境友好行为作用机理,基于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为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地方依恋2个维度均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同时地方依赖显著影响地方认同。因此,建议南朗森林小镇通过营造生态旅游地文化原真性,促进居民人地情感的形成,是居民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环境友好行为;原真性;地方依恋;生态旅游地居民
森林小镇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1]。然而,随着森林小镇的快速建设及生态旅游的高速发展,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退化不仅削弱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等公共问题的缘由之一[2]。居民作为旅游地最核心的利益群体[1],其生活与经济行为对他们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根源性的影响[3]。如何引导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地实施环境友好行为(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简称EFB),是促进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基于此,对居民环境友好行为的研究已成为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目前,关于EFB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内生因素与情境因素的探究,内生因素包括环境知识、价值观、满意度等,情境因素包括政策、环境质量等[4-7]。但个体的行为决策是由多元动机共同驱动的,并非完全出于理性[8]。1974年,Mehrabian等提出了M-R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性特征对个体行为决策具有驱动作用,因此,旅游情境下的地方性特征对EFB的影响不容忽视[9]。原真性(authenticity)作为地方性特征重要内容,为探究居民EFB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视角[10]。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学术界有关原真性感知主要聚焦于游客的原真性感知体验以及原真性保护,而从旅游地居民视角探究原真性感知的研究鲜有探讨[10]。因此,探究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居民EFB的影响关系显得极为迫切。地方依恋作为EFB研究的重要源泉,且有学者将地方依恋纳入地方性特征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当中[11-12]。基于此,本研究在构建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居民EFB理论模型时,以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究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如何影响地方依恋与EFB。
1 研究假设
1.1 文化原真性感知
原真性感知的研究最初聚焦于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表示文物或者文化遗产的起源及其真实性[10]。随着研究的深入,原真性感知这一概念被学者们引入到旅游学领域,用于探究旅游地节日、饮食、服装等是否“真实”。旅游领域的原真性感知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原真性感知从游客动机到体验,逐渐演变为站在游客的视角对“真”与“假”进行探究。此后,学者们提出了定制性原真性感知的概念,认为原真性感知是主体与客体互动作用产生的结果,即主体(利益相关者)与客体(地方)共同营造的原真性感知[13]。因此,本研究基于主体(利益相关者)与客体(地方)互动产生的文化原真性感知,从生态旅游地居民对文化原真性感知出发,进行实证探究。
地方文化原真性是主体对特定情境进行的一种主观感知结果[12]。本研究中的文化原真性是从居民的视角对地方特征的主观感知。地方性理论指出,个体一般从主观层面构建特定地方文化的感知,而这种感知逐渐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14]。Devine-Wright研究发现,当个体在旅游地活动,会因该地方的文化与社会属性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15]。余意峰等对恩施居民地方依恋的研究发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原真性能够培养居民地方依恋的产生[10]。可见,居民对特定地方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感知对地方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连带,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也是生态旅游地核心特质。基于此,为了厘清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H1、H2(图1)。
1.2 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指人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的情感连带与心理认同[12]。现有的文献梳理中发现,学术界将地方依恋划分为多个维度。而地方依恋在学术界被广泛采用的是Williams提出的二维划分,将其划分为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16]。地方依赖指人与特定地点功能性的依恋,地方认同指人与特定地点情感上的依托。现代的生态旅游多元化发展,对当地的居民的生活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居民对特定地点情感上的投入。因此,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采用地方依恋二维划分,将地方依恋作为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进行实证探究。
假设路径检验结果见表4、图2。
1.3 理论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和以上假设,提出了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与环境友好行为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假设模型
Figure 1 Hypothesis model
由图1可知,假设H1为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假设H2为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认同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假设H3为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假设H4为地方依赖对环境友好行为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假设H5为地方认同对环境友好行为存在正向驱动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选取中山市南朗森林小镇为研究案例地。南朗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中山市东部,与香港隔海相望。南朗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故乡。南朗镇通过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具了中山城、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等旅游吸引物,优良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2017年,南朗镇被评为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兼具环境教育功能。作为我国成熟的生态旅游地,南朗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为探究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居民EFB提供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研究情境。
改进前2#转化器因设计不合理,存在的触媒温层度高、压力大,烟气偏流且器体变形,焊缝频繁开裂漏气,存在触媒层垮塌,严重影响长周期稳定生产的隐患。
2.2 问卷构成
本研究问卷由2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人口统计特征,分别为性别、学历、职业、收入等。第2部分为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变量的量表构成。本研究中所有的变量均使用Likert7点法,其中文化原真性感知参考余意峰等的研究,用X 1-X 3测量文化原真性感知[10];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分别参考Williams等和黄涛等的研究,依次用Y 1-Y 4测量地方依赖,Y 5-Y 8测量地方认同[16,19];环境友好行为参考贾衍菊等的研究,用Z 1-Z 3测量环境友好行为[18]。
2.3 数据来源
2018年7月,在中山南朗森林小镇对部分居民进行了预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6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删除交叉载荷小于0.4的测量项,并对部分测量项修改语义形成最终问卷(见表1)。正式调研于2018年8月,采取街头随机抽样的数据收集方式,对于理解困难者采取代填。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244份,回收率93.84%,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87.29%。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样本统计特征
由表1得出,统计样本在性别方面,男性为(45.07%)、女性为(54.93%),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在年龄组成方面,各年龄段基本成正态分布,主要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总体比例的59.15%;学历组成方面,高中及中专以下为主,占总体比例为51.64%;收入方面,月收入以6 000以下为主,占总体比例的68.07%。样本统计基本与南朗镇政府调研数据一致,表明本研究的调研数据具有可靠性。
表1 样本统计特征
Table 1 Sample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样本统计特征见表1。
只有当“总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比率”RC<0.10 时,结果值可信、可取,否则要对判断矩阵中成对因素的取值进行调整。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应用Amos22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验证式因子分析(CFA),最终结果见表2。
表2 信度与效度分析
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actor analysis
由表2可知,量表内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在0.457~0.883之间(表1),均高于推荐值0.4;量表内各潜在变量的组成信度(CR )在0.754~0.819之间(表1),均高于推荐值0.7;量表内各平均方差提取量(AVE )在0.442~0.583之间(表1),均高于推荐值0.4,总体而言,模型的聚敛效度较好。
本研究的文化原真性感知测量量表为单维度量表,未来可对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划分进行深层次探究,构建多维度的文化原真性感知量表。此外,构建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概念模型时,并未考虑满意度、价值观等重要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将相关影响因素纳入概念模型中。
3.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最终结果分析见表3。
表3 模型拟合指标
Table 3 Model fitting index
由表3可知,结构模型的卡方值为99.033,自由度为72,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375,介于推荐值1~3之间;其他结构模型拟合值均在推荐值范围内,GFI =0.918,RMSEA=0.042,TLI =0.969,CFI =0.976,IFI =0.976,说明研究样本与结构模型输出结果具有良好的匹配度。
3.4 假设路径检定
地方依恋作为地方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环境行为领域研究的重点[17]。贾衍菊等人认为,当个体与地方互动产生情感依托于情感纽带时,则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强烈的保护意愿[18]。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大量学者证实。邱宏亮通过境外旅游实证发现,地方依恋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行为[17]。黄涛等实证探究发现,地方依恋对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19]。此外,诸多研究表明,地方依赖是对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如余意峰等人实证探究表明,居民的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影响作用[10]。基于此,为厘清地方依恋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H3、H4、H5(图1)。
表4 假设路径检定
Table 4 Hypothesis path verification
图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Figure 2 Results of the hypotheise test of SEM
居民的地方依恋是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维度构成的,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地方依赖是居民对森林小镇功能性的依赖,表达了居民因长期居住而对森林小镇生活环境产生的依恋;地方认同是居民对森林小镇情感的依恋,折射出居民对森林小镇更深层次的内心情感。
4 讨论
地方依恋对EFB存在正向驱动作用,文化原真性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EFB,即地方依恋在文化原真性与EFB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居民自发的情感连带与功能依恋在文化原真性与EFB之间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性的将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等重要变量进行整合,构建了居民EFB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一方面说明文化原真性是驱动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10];另一方面,验证了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EFB影响路径的可靠性,深化了地方性特征→地方依恋→环境行为的逻辑线。
本研究实证检验了文化原真性感知作为地方依恋的前置变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似,且再次验证了“文化原真性感知如何驱动地方依恋”进行了有效的尝试[10]。同时,本研究实证检验地方依恋作为文化原真性感知与EFB之间关键的中介变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似,且再次验证了地方依恋在地方性特征与行为意愿之间关键的中介作用[12]。
要培育和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参谋助手、监督员以及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民众主体。环境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利益无关、相对公正;二是层级简单,效率高;三是增加群众参与感,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相比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环境组织在调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桥梁作用。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提供平台、畅通渠道,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市场机制建设。
5 结论
文化原真性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存在正向驱动作用,并通过地方依恋间接驱动EFB。即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直接驱动其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文化原真性感知越高的居民对本地的情感依托与心理依赖越强。可见,营造生态旅游地文化原真性,促进居民人地情感的形成,是居民实施EFB的关键要素。
已有关于原真性感知探究主要聚焦于游客的原真性感知体验以及原真性保护,而从旅游地居民视角探究原真性感知的研究鲜有探讨[10]。关于文化原真性感知解读的研究大多数采用质性研究,鲜有深入探讨居民文化原真性与EFB影响机制的研究。本研究以居民文化原真性为视角,采用定量研究,实证探究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EFB的影响关系,弥补了学术界旅游地原真性的相关理论[10]。
2.3.1 提高插秧质量,搞好田间管理。插秧时应在晴天,插秧要保证浅插匀插,最好采取“不洗不扎”、“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等方法提高插秧质量,水稻移栽后,做到“浅水活蔸,湿润灌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图2)与假设路径检验结果(表4),居民感知的文化原真性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 1=0.660,P <0.001;β 2=0.364,P <0.05);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β 3=0.275,P <0.05);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对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β 4=0.212,P <0.05;β 5=0.358,P <0.05)。因此,假设H1、H2、H3、H4、H5均成立。
5.1.1 应实施“亮证经营”制度。经营肉品和豆制品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有效的肉品检验检疫证、豆制品送货单及熟食送货单。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A组、B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同时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分析A组患者入院后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30天后的血清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资料。
6 建议
6.1 聚焦文化原真性感知
森林小镇应该关注文化原真性的保持,通过文化原真性构建森林小镇独特的价值。同时,加强对森林小镇生态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让森林小镇居民深刻的了解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让居民意识到破坏森林小镇文化、环境的严重后果,及保护环境与文化的重要性。
新时期背景下,党史工作者应该建立“党史”的概念,构建“大党史”的模式,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克服困难,提高研究能力,加强理论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党史工作者和理论素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内容的支持。但是现阶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教材内容的陈旧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6.2 聚焦地方依恋
森林小镇因充分培养居民与小镇的文化内涵的情感联系,让居民深刻的了解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让居民切身的感受到小镇的文化原真性,培养居民与小镇的情感,促进环境友好行为的实施。
6.3 聚焦环境友好行为
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主抓文化原真性感知、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等途径来强化居民的环保认知与责任感等,让小镇居民深刻认识到实施EFB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范香花,黄静波,程励.生态旅游地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形成机制——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12):177-182,188.
[2] 张环宙,李秋成,吴茂英.自然旅游地游客生态行为内生驱动机制实证研究——以张家界景区和西溪湿地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12):204-210.
[3] 黄静波,范香花,肖海平,等.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行为机制——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10):1919-1927.
[4] 余晓婷,吴小根,张玉玲,等.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以台湾为例[J].旅游学刊, 2015,30(7):49-59.
[5] 黄涛,刘晶岚,唐宁,等.价值观、景区政策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基于TPB的拓展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10):88-94.
[6] 窦璐.旅游者感知价值、满意度与环境负责行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197-202.
[7] 洪学婷,张宏梅.国外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2):1459-1472.
[8] LINDENBERG S,STEG L.Normative, gain and hedonic goal frames guid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7,63(1):117-137.
[9] MEHRABIAN A,RUSSELL J A. 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74.
[10] 余意峰,徐曼玉,赵欣.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2):74-77,88.
[11] 周玲强,李秋成,朱琳.行为效能、人地情感与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愿:一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改进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2):88-98.
[12] 黄涛,刘晶岚,张琼锐.旅游地文化氛围对游客文明行为意向的影响——以长城国家公园试点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45(4):497-505.
[13] WANG Y. Customized authenticity begins at hom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3):789-804.
[14] 钱俊希.地方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3,28(3):5-7.
[15] DEVINE-Wright P, CLAYTON 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Place, identity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u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0,30(3):267-270.
[16] WILLIAMS D R,PATTERSON M E,ROGGENBUCK J W,et al .Beyond the commodity metaphor:Examining emotional and symbolic attachment to place[J].Leisure Sciences,1992,14(1):29-46.
[17] 邱宏亮.基于TPB拓展模型的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7,32(6):75-85.
[18] 贾衍菊,林德荣.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61-169.
[19] 黄涛,刘晶岚.长城国家公园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5):70-75.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of the cultural authenticity percep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Nanlang Forest Town
WU Mengshi
(Lingnan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663,China )
Abstract :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and truly reflect the mechanism of residen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in eco-tourism destination,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concept model of residen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cultural authenticity percep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intention of residents in Nanlang Forest Tow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ltural authenticity percep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attachment, and indirectly affec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through local attachment. Both dimensions of local attachment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while local depende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ocal identity.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Nanlang Forest Tow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residents’ emotions by creating the cultural authenticity of eco-tourism destination, which is the key factor for residents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Key words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authenticity; place attachment; residents in ecotourism
中图分类号: F59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 OSID):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4749( 2019) 03-0347-06
DOI: 10.13320/ j.cnki.hjfor.2019.0055
引文格式: 吴孟诗.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34(3):77-81.
WU Mengshi.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of the cultural authenticity percep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Nanlang Forest Town[J]. Forestry and Ecological Sciences, 2019,34(3):77-81.
收稿日期: 2019-03-02;修回日期: 2019-05-22
基金项目: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A070704042)。
第一作者: 吴孟诗(1993-),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林业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
(编辑 郭丽娟)
标签:环境友好行为论文; 原真性论文; 地方依恋论文; 生态旅游地居民论文;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