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回龙镇中心小学 开江 63625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数学是科学之母,从事数学教学自豪而责任尤艰。新课程的推进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广大一线教师在惊喜教材再修订的同时却再陷课改反思的泥潭,回眸中患得患失,于课改的初衷无益,于实际的教学无补,甚而回初。殊不知“有所得必要有所失!”,故此,我们认为,倚重辩证逻辑的数学学科教学,不求全责备,在“淡化”中推进,在“拓展”中创新是明智而当然的抉择。
一、淡化学科本位,拓展应用实践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它不应具有高等数学的专业性,在各学科中共进,在生活实践中证明,在综合领域中应用,是其发展的轨迹。于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注重两个方向的转变:
1、淡化教材本位,立足和谐共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调员。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才会生动,学习才会有激情。《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结果教学,而是过程的尝试。正如数学练习没有过程的演算,只是结果的猜测,那无疑将助长瞟窃的气焰,削弱学习本身的热情。第二,也只有给学生一个“当局”,才能让教师“旁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不“清”,又如何破“迷”呢?第三,教师本位的淡化,也包括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和谐共进,我们提倡特色教学,但这特色应是吸他人之长而后长。
2、淡化教材本位,掌控导学主权。数学教师应向其他科任教师学习,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也应相互渗透,多缘化、综合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一些习题教材中没有明例,从传统的数学观来看似有几分含混,但它恰是应用数学的一大体现,模糊数学,统筹数学、分析推理题不用算式,用文字来表术已是近年来各类数学测试的一大亮点,数学、语文的归一表现正是这类习题出彩的保证。当然,新教材的变新也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科研的机遇,不需逐章按节,结合校本教材、学生兴趣,跳、舍、增是新教材的最大企求,一些地方的珠心算轰动全国,正是活学活用新教材的成功举措。实际上,也只有如此实践,教学的主导权才能真正回归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拓展和深化。
二、淡化备课教案,拓展教学设计
“先备课后上课,不备课不上课”这是教学的常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数载的常规已让众人麻木,书市的各类教案,详实而周密,“取人之长”的心理让大家变模仿为抄袭,课堂成了样板戏的舞台,一大批懒老师相继诞生,教师减负了,减得几乎不再备课。一项调查显示,数学教师看《备课教案》的比例达40%,看《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的却不足10%,一样不看,照本宣科的更占50%,机械式、作坊式的教学自然“功成名就”。
备课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是动态的,备课教案却是定型的,静态的,以静制动,但万不可以静导动,开放的教学需要开放灵活的过程驾驭,立足宏观的教学设计才是纲举目张。当然,这种备课教案的淡化,更需要教学设计的拓展。适宜的教学设计在理清教学重难点的同时,更应注重“三维”目标的确立;在抛弃传统“组复新巩布”的同时,应弄清自己的教学意图或教学设想;在更新一步一趋的程序式教学的同时,要构思教学的逻辑,螺施上升,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在不照搬所谓经典教案的同时,应注重教学参考书的领会和教辅资料的综合,把抄袭教案的时间花在研究学情和生情之上,多思考自己的特色,让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让自己的风格化导学墨化学生。如此,一种过程设计、结果案例,并在结果中反思的方阵自会成形,课堂就会活力四射,真正化腐朽为神奇!
三、淡化课堂讲授,拓展多维变式
课堂是教学的平台,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程下的新教材,繁难偏旧皆已删除,量少而精,讲解的内容也相对减少,一个单元下来,老师以为书上的都已讲完,学生以为该听的都已听懂,哪知成绩却让人失叹!于是乎,老师又“穿新鞋走老路”,内容少那就讲一遍又一遍,连习题、作业都一一讲过,学生疲乏,老师劳累,成绩仍不上升,只得总结为学生太笨太懒,教材太深太偏。
相反,如果我们多读一些教参书目,多看一下《课程标准》和《解读》,多参加一些集体备课,你一定会发现教学的方向至关重要。淡化课堂讲授对小学教学来说十分必要,结合章节实例拓展多维的变式方可事半功倍。数学计算题的简算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捷途径,数学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也是开辟学生创新训练的大本营。当然,拓展应抓住要害,对学生的误区的导航十分重要,诸如概念教学中“时间”和“时刻”、“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平行线、垂线等尺规作图题中的各种变式等,如果老师能恰当引入,合理归纳,将大大拓展你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定然提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穿新鞋走新路”。
四、淡化作业积累,拓展质的反三
数学教学提倡精讲,更提倡多练,然而怎样多练,却被人忽视,市场上资料如山,家家上榜,要谈作业量的积累何日是尽头!更何况现在的考试已不是标准化考试时的题库筛选,教材变簿了,方向最重要!新课程教学计划也不断提出减少语数授课时数的要求,只讲量的积累,无异于加重学生负担。
勿需患得患失,从量的积累转为质的反三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各级学科带头人的实践证明,以教材练习为主,精选一种拓展教辅实在而可行,《小学数学举一反三》正是此类书的代表。试想,一道数学例题,往往对应数道作业练习,而检测练习又很难与此雷同,甚而是负向逆题的引申迁移。一些老师为他的差生“鸣怨”,考题偏纲偏难,熟不知,你的教学偏死偏呆。一些人也公然叫嚣,出题人为显示水平专考老师,熟不知,考学生的题把你也难住了,你又如何去教学生呢!
回顾历史,数学是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力量,从“勾股定理”到“1+1等于2”都是国人自豪的阶梯。成功需要铭记,创新才有未来,正视未来,在既往的成功上,尤如数学教学的模式上去淡化,去拓展,数学教学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数学教学效益才会越来越高。
论文作者:曾,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案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