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一、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
二、编制导学案要考虑的因素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2.英语的结构知识。英语的结构知识与英语的应用知识编排在英语的应用知识方面比较显著,但在英语的结构性知识方面比较隐蔽。作为英语教师在注重英语的应用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英语的结构性知识,因为结构性知识是英语运用的基础。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结构性知识的补充教学。
3.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要突出。牛津版每一话题的重点就在sectionA、B、C、D的1a中。一般来说对话sectionA、B中的1a是对话,section B中的1a是section A中1a的加深,对话部分语言结构比较简单,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听力及口语能力。sectionC、D中的1a是阅读部分,重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但在注重能力的同时,其语言知识不但不能丢失,而且应该加强。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短语及用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学案的分层设计。
三、编制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1.单元化原则。每一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的能力。(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2)问题不易太多,太碎;(3)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4)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参与化原则。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认知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导学案的运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2)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3)精讲应具有实用性。要使所讲的内容条理化、层次化、浅显化、实用化,力争用浅显的例句,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
4.反馈检测。这是导学案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由浅入深、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检测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既能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编制导学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这仅仅是个人的见解而已,望各位同仁多多指点。
论文作者:邱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