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引发的一点思考论文_佟远洋

历史核心素养引发的一点思考论文_佟远洋

佟远洋 吉林省汪清四中历史组 133200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吉林省教育学院和延边州教育学院高中部联合举办了聚焦课堂教学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讨会。省教研员张岩老师对两名出课老师的评课是从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的,她问道:备课时是否考虑到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听到此话,尤为汗颜。说实话,课改之风还没刮到我们小县城,我们的备课并没有多少变化。对于历史核心素养,我仅仅了解一些皮毛。最近我翻阅了大量的期刊,也认真阅读了叶小兵和徐蓝老师对于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指导思想),时间观念(核心思维),史料证实(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一、理清单元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整体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三历史朝代还会混淆,所实行的具体措施靠死记硬背,完全不了解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最终的结果是越学越多、越多越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让高一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可利用几节课的时间把初中的通史体系进行归纳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时间、空间概念。学过的每一单元都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单元线索,坚持到一轮复习时,按照通史体系整理出中国史、世界史,并逐渐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局部与整体。

二、历史课堂,用史料说话,形成科学的史识。

考据学代表人物傅斯年说过,一分材料一分货,十分材料十分货,没有史料不出货。可见历史课堂不能把这些原汁原味的史料丢掉,而捡一些鸡肋(所谓的结论)让学生生吞,否则学生不但不消化,久而久之还会丢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极具个性的主张。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利用史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如讲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情景再现回到1787年制宪会议,出示史料:邦权代表佩特森等人认为试十三个邦处于自然状态,不更换《邦联条例》,只对其进行修改。而国权代表汉密尔顿等人希望成立一个国家级政府,分别由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组成。 最终结果,双方妥协,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拥有大权后,制宪会议的代表又对议会席位如何分配这一问题陷入争执,大邦代表伦道夫等人同意全国议会的席位按人口比例分配(比例制),小邦代表威廉佩特森认为既然共和各邦的主权就应该平等,每邦一票,邦邦平等(平等制)。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即参议院实行平等制,每邦2名代表;众议院实行比例制,按人口比例选出。问题接踵而至:黑人奴隶有没有选举权?出示材料:南部蓄奴州认为黑人的劳动和马萨诸塞自由人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议会里应该享有同等的席位。北部工业州的观点是,黑人没有自由,没有公民权,不算人口,只能算固定资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完全服从主人的意志。最终结果是妥协——黑人奴隶折合3/5计算人口。通过以上的表述及易中天《费城风云》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得出怎样的启示?

材料:富兰克林说,现在的问题,是双方都在走极端,因此两难。……木匠做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均,他们就会两边各削去一点,让连接的地方严丝合缝,桌子也就平稳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

——易中天《费城风云》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学习研究,更加真实生动。同时要求老师对一些简单的史料要做到信手拈来,如讲到土地兼并影响的时候,一句“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要努力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师者。

三、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家国情怀。

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明,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民族气节,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探索与奉献,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威武不屈更体现出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至今回想无不令我们热血澎湃。历史必修一从中国古代的专制到现代民主法治的建立与完善,融入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探索与心血,注入了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支撑他们前行的正是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

作为一位师者,亦是母亲,我多么渴望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死知识,更多的是掌握学习的能力、方法、态度及思维方式。这样有助于他们的终生学习,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不要太功利,学习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论文作者:佟远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历史核心素养引发的一点思考论文_佟远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