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贵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人民医院663200)
【摘要】对我院收治的7例外伤性急腹症的误诊作一总结,分析了导致误诊的多种原因,并对如何减少急腹症的误诊进行讨论。
【关键词】外伤急腹症;误诊原因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39-01
外伤性急症十分常见,多表现为闭合性损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性危重,变化快,一旦误诊,就会造成灾难性并发症,是腹部损伤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就我院2003年—2013年间收治误诊的外伤性急腹症作一总结。
五例的误诊的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中、其中男四例、女一例、年龄17—58岁之间、无死亡。
1 讨论
在外伤性急腹症处理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误诊、本组5例误诊病例,术前误诊一例、术中误诊三例、术后误诊一例,误诊的原因如下:
2 先入为主
显然正确的诊断是建立在全面观察之上,观察越全面,误诊率越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只根据某些症状,单凭经验便妄下诊断,即使患者出现一些不相符的临床表现也视而不见,不加分析,固执已见,往往造成误诊,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如病例1 患者虽然就诊时有明显的腹部外伤史,失血性休克,腹部压痛不明显,紧急予以施实剖腹探查术,诊断为脾破裂进行脾切除。令人遗憾的是术者仅满足于脾破裂的诊断,以致术中未能按常规探查整个腹腔而漏诊,术后腹腔引出大量的淡黄色液体,被迫转上级医院进行二次手术。术中仔细探查才发现回肠中段有一小穿着孔,由于肠管的蠕动,肠粘膜呈唇状,肠内容物或在在网膜堵塞,漏出的肠内容物少,因早期临床上缺乏典型腹膜刺激征而造成误诊。
3 侥幸心理、经验不足、缺乏耐心
由于在诊断时或手术时不能排除某些疾病,或现有诊断存在疑问尚需进一步探查时,往往以“暂时观察”或“可能不会”为借口,省略了进一步探查而造成误诊。本组例2以外伤性空肠穿孔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十指肠降部有一1CM*1CM 的血肿,周围有黄染(误为空肠内容物污染所致),故未作进一步探查,术后患者腹痛腹胀加重,且向腰背部扩散,发热体温超过39 度,腹腔引出混浊胆汁样液体,术后第三天考虑十二指肠损伤,急行二次探查,发现十二指肠降段有1.5CM 的裂口,有气体和胆汁溢出,虽经紧急处理,但因病情太重术后第二天病人家属要求转省级医院治疗。十二指肠位于上腹腹膜后脊柱的前方,上腹部损伤都要考虑十二指损伤的可能,对于十二指肠周围血肿或腹膜后的游离气体和胆汁染色时更应该考虑十二指肠损伤,切莫心存侥幸而漏诊。
4 患者的误导
患者由于种种难言的隐私,担心医生传言出去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自主或不自主地隐瞒病史,接诊医生不加分析,一味的相信患者而误诊。本组例4、女性患者、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以胸腹部为主、一般情况尚可、腹部症状体征不重,无腹膜炎表现,腹部B 超未见异常,住院一周后自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当日再行腹部B 超检查发现中等量积液,术中证实为“延迟性脾破裂”,行破裂修补术,术后病愈出院。该患者为车祸致伤、自费、患者为了忍受病痛省钱,加之医生经验不足。
5 思维僵化,固执已见
长期的医疗工作对些疾病的处理形成了习惯性思维,过分地依赖过去的经验或思路考虑问题,局限于一种情况,对患者的新情况,甚至是明显的征象也不闻不问,不加深分析。处伤性急腹症尤其是复合伤,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常掩盖了患者的某些病情造成误诊。再次探查时,术前误诊的病情几乎都能确诊,说明急腹症正确的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严密的观察、腹穿、B 超及术中认真细致的探查。一旦有手术指征,应该尽快手术。因此,外伤性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明才主编,实用外科急腹症.第二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 詹世林,陈国忠,杨飞等延迟怪性脾破裂的诊与治疗.中国实用处科杂志等.
论文作者:张丽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急腹症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腹部论文; 损伤论文; 腹膜论文; 外伤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