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物证技术与侦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侦查学论文

1998年物证技术与侦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侦查学论文

1998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证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物证技术学的研究

1998年我国物证技术学的科研工作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学术研究、气氛浓厚,2.各类技术、硕果累累,3.联系法律、重视理论。现分述于下:

(一)学术研究,气氛浓厚

目前分布在全国公安、司法系统、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物证技术教学、科研和物证鉴定工作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不下二万人,这是一支可观的科技队伍。他们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和物证鉴定工作的同时,承担着许多课题的研究任务。正是他们繁忙的科研活动,为物证技术学领域创造了浓厚的科研气氛。在这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项活动:

1.公安部所属刑事科学技术协会于今年5 月在深圳召开了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和有关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和专业教师160余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有350多篇。除小部分纯属法医学和警犬技术以外,大部分都和物证技术有关。一次研讨会收到如此大量的论文,堪称学术盛会。

2.北京市科委为了加强对物证技术的研究,以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拨出数千万元经费与北京市公安局共同创建了一所名为“北京物证技术研究中心”的高新实验室。这个研究中心的建立,对发展我国物证技术科研事业无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今年9月, 北京物证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了“首届全国物证技术最新进展及物证技术管理体制改革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公安、检察、公安院校等单位的技术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70余人参加了研讨班。海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和海口市公安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参加听课。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总结了当前我国物证技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实现我国物证技术跨世纪发展的对策和建设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参加这次学术活动,收获较大。

(二)各类技术,硕果累累

物证技术学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的学科领域,既有理论问题,又有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从纵向看,可分为发现物证技术、记录物证技术、提取物证技术和鉴定物证技术;从横向看,可分为痕迹技术、文书物证技术、化学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和音像物证、电子证据技术。在1998年这一年中,对各类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痕迹技术方面,1998年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不少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验研究出来的新方法。例如,青岛市公安局江吉勇等研制的“QZ—1指纹显现粉”就是显现潜在汗液指纹的一种新的粉末, 它可以在现场上使用。显出的指纹置于多波段光源或365 纳米紫外线下能发出黄色荧光,因而能产生更强的反差,纹线更加清晰、连贯,可通过拍摄荧光的方法提取,也可以象提取一般粉末显出指纹那样,用透明胶带提取。对人造革、牛皮纸、画报、人民币、本色木等客体上的指纹,QZ—1指纹显现粉的提取效果优于一般粉末。“QZ—1指纹显现粉”已于1997年7月报公安部科技进步奖。

在痕迹技术论文中有一些是作者在实践中运用某种技术方法的体会和改进意见。例如,甘肃省公安厅王伟写的“激光检测指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一文,就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对激光显现指纹法提出的个人体会和看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检测指印的激光方法和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激光显现指纹的方法并无实际意义,而花费的人力、物力却比较大。但作者认为,虽然这项技术有不足之处,却仍有潜力可挖。目前,采用激光法在多数情况下必须用502 胶或茚三酮处理汗液指印后才能用荧光剂处理,作者设想,如果对某些廉价的指印药品(如502胶、茚三酮)进行分子结构改造, 使其在显现指印过程中能够一次性形成荧光手印,那么,从性能价格比上讲,就比较理想。作者还认为,目前利用的激光荧光染色剂大多数激发的荧光波长较短,要使用氩离子激光器,而这种仪器价格高,操作复杂,携带不便;如果指印荧光染色剂激发的波长能在620毫米以上, 选用廉价的半导体激光就比较理想。

在文书物证技术方面,许多论文都有实践意义。例如,杭州市公安局宋志华写的《树脂制版伪造印章的检验》,揭阳公安局李文写的《谈物证文件书写时间鉴定的概念及其系统鉴定的原理》,北京市公安局曾义等写的《溶解速度法测定圆珠笔油文字的相对书写时间》、《傅立叶变换显微拉曼光谱法鉴定文字书写时间法》,以及公安部王锦生、北京市公安局张云分别撰写的关于激光打印机和针式打印机打印字迹的检验的论文,对检验伪造文书都有较好参考价值。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刘莉研究的圆珠笔书写文件添加字迹的无损检验的课题,1998年已经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此项技术检验手段既不损坏文件,又能为揭露伪造、变造文书提供可靠证据。刘莉同志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验圆珠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和检验印章印文的相对盖印时间,使我国物证技术在检验伪造和变造文书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化学物证方面,北京市公安局余静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红外显微镜联用技术检验超微量油漆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0.01微克量级油漆检验的难题。北京公安局宋朝锦等研究的吗啡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检测吗啡提供了准确方法,已达到国内最优和世界先进水平。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牛同燎关于利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检验汽车油漆的研究,也是1998年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这项技术具有准确性高,信息量大,图谱容易辨认,差异性明显,易于区别,分析速度快,检材量小,无需制备等优点,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已成为鉴定微量炸药或毒品(例如,从嫌疑人衣物、指甲缝提取的微量炸药)的有力工具。现在作者把这项技术用于检验超微量油漆,对调查经常留下微量的油漆物证的撬门偷盗案件和交通肇事(水上船舶相撞、陆地车辆肇事)案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物证方面,杭州市公安局程建波写的《医用隐血试纸在血痕预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介绍了利用医用隐血试纸替代传统联苯胺对可疑血痕进行预试验的新方法。作者通过实验认为,此项技术可以代替有致癌危险的联苯胺方法。陕西省公安厅李笑松等写的《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体液斑ABO血型检验中的应用初探》,提出了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A、抗B抗体,采用免疫渗滤法检测体液斑ABO血型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胶体金标记能直接染色,可以省去酶标法需要对底物进行显色的过程。当然,这项技术提出的时间不久,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郑秀芬等与杭州市公安局程建波、浙江省公安厅吴薇薇合写的《应用PCR技术对指纹掌纹进行性别鉴定》一文, 也有实践价值。作者在这篇论文中报告了他们应用PCR 技术(即扩增技术)扩增X—Y同源基因(amelogemin),对已显现的和未显现的指纹、掌纹进行性别鉴定的研究工作。作者认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为确定指纹、掌纹性别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对缩小侦查范围,指明侦查方向有一定意义。

此外,还有许多论文,如:天津市公安局匡金枝等写的《SRT—PCR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前景》,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郑秀芬与浙江省公安厅吴薇薇写的《染色的混合精斑涂片的PCR分析》, 辽宁省公安厅刘锋等写的《应用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技术对混合血液进行个人识别鉴定分析的探讨》等,都对DNA 指纹扩增技术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在现场和物证摄影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如:昆明公安局吴峻写的《如何识别数字照片》,广东省公安厅吴国锋写的《电子成像技术在刑事照相中的应用初探》等都是摄影技术中的新问题。北京市公安局陈建华教授等写的《用微机实现刑事案件现场信息数据化和自动测绘》,更是刑事案件现场摄影技术的一大突破,只需用一个普通相机或摄像机在现场不同地点拍摄数张照片、画面,扫描入微机,并经数据处理后,即可由微机绘制出现场比例平面图、展开式平面图或立体图。

在音像物证技术方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孟建国、广东省公安厅王英利、唐山市检察院王和明撰写了《视听资料鉴定技术》,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局江一山、公安部二所刘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等撰写了《音像物证、电子证据技术》,这些论文都为音像物证、电子证据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局还组织力量研制了“计算机多媒体法庭举证系统”,为法庭审判时控方与辩方出示物证或其他证据提供直观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研制的“多波段现场勘查灯”也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此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发现微量痕迹物证的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联系法律、重视理论

我国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于1997年相继实施,一些相关解释规定陆续出台。联系法律问题开展物证技术理论研究,是今年物证技术学研究的特点之一。

不少专家根据修正后“两法”的实施,研究与物证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写出了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论文。例如,浙江省公安厅齐育新撰写了《适应“两法”新要求,加强与完善刑事技术鉴定工作》的论文,西南政法大学王成荣教授撰写了《论“两法”的实施条件及刑事技术的发展战略》,广州市公安局技术处李培林、梁赏猷等撰写了《刑诉法修改后刑事技术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不少专家还针对诉讼法规定的鉴定措施,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撰写了论文,研究我国鉴定体制问题和正确评判科学鉴定结论问题。例如,北京市公安局高光斗教授写了关于鉴定活动管理体制及统一立法问题的论文,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林忠写了《关于完善物证鉴定法规建设思考》的论文,北京市警察学院庄明洁教授写了关于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与运用的论文。

在1998年召开的首届全国物证技术学高级研讨班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徐立根教授全面阐述了“物证双联论”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任何物证必须一方面与案件中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另一方面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两种联系缺一不可。物证双联论对正确理解物证的概念、正确理解物证技术产生的必然性,以及正确审查物证是否属实、是否可以作为定案或认定事实的依据,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1998年物证技术学研究的概况。回顾1998年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满怀信心地展望1999年物证技术学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在1999年中将成为枪弹痕迹鉴定的一项突破。在字迹书写时间的鉴定、微量物证的检测手段、DNA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以及鉴定体制研究、物证技术学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方面,预料也将会取得新的科研成果。

二、关于侦查学的研究

1998年我国侦查学界走过了平静与思考的一年。面临二十世纪末,尽管侦查学研究仍然比较散泛,但学者们已经更多地开始理性反思,形成了一些学术研究热点、重点。5、6月间司法部组织专家学者赴台参加了在台湾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犯罪侦查学理论研讨会,两岸学者就大陆、台湾地区区际侦查协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10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在武汉联合召开了’98侦查讯问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入选论文79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侦查讯问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一)1998年侦查学研究热点、重点回顾

1.关于侦查讯问。武汉会议上学者们对侦查讯问的研讨涉及侦查讯问性质和特点、侦查讯问法律、侦查讯问组织和环境、侦查讯问心理、侦查讯问策略和方法、侦查讯问逻辑语言以及侦查科技应用等内容。有的学者剖析了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体系、方法、学科名称、特点和任务,对建构侦查讯问学进行了基础理论的探讨;有的学者则比较了侦查讯问与审判讯问、检察讯问、治安讯问在性质上的差异,指出其有直接性、冲突性、强制性、时限性、结果的虚假可能性,另有学者从讯问阶段、主体、客体、对策、结果等方面总结了侦查讯问的多元性。一些学者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对诉讼权利的保障机制展开讨论,并论述了相关的律师介入法律制度;另一些学者则探究了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方法的遏制对策,或者对制作讯问文字笔录、录像予以说明,以此显示他们对侦查讯问法制化的关注。一些学者划分了侦查讯问的阶段、过程,剖析了侦查讯问失败的原因种种。侦查讯问心理、侦查讯问谋略和方法是此次研讨会的热点,有些学者论述了侦查人员在讯问中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超前意识、验证意识和消极心理等,有些学者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尤其是供述障碍心理展开争鸣,另一些学者针对性地提出察言观色、情感影响的讯问方法;学者们论述侦查讯问谋略仍表现为,一部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一部分是兵法权谋的借鉴,但深度有所增加,论及的侦查讯问方法包括教育方法、使用证据方法、利用矛盾方法、用“诈”方法、“气象杠杆”测试法及测谎等辅助手段。一些学者对侦查讯问语言的要素、类型、艺术、技巧、场所、环境及运用等展开讨论,汇整了讯问语言研究的成果。具体的侦查讯问方法研究涵盖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杀人案件、毒品案件等几乎所有典型类案,突出了近年来典型类案的讯问规律和特点。侦查科技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方法和侦查讯问现代化的研究。

2.关于侦查法制化和科学化。在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修正实施后,一些学者围绕两法修正对侦查工作(包括预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影响展开了讨论,较集中体现在论述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实行律师提前介入、实施侦查监督。许多学者认为侦查法制化必然要求依法收集证据,这就使科学侦查更显必要。有的学者侧重阐述了科学思维方式、科技手段的威力、侦查现代化之路,有的学者侧重阐述科学侦查的内涵,有的学者研析了利用科技手段开发犯罪情报资料、收取犯罪信息和进行物证技术鉴定为侦破工作服务,还有学者全面分析了CCIC(“全国犯罪信息中心”)网络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构筑CCIC框架的措施。

3.关于侦查协作。有的学者分析了我国加强侦查协作的必要性,并阐述了侦查协作的基本类型、内容和组织实施;有的学者剖析了国际侦查协作的基本特征、具体形式,并阐述了国际联查、跨境追缉、域外调查取证制度;还有学者探讨了大陆与台湾开展区际侦查协作的可能性和趋势。

4.关于侦查体制。侦查体制改革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有的学者在阐述我国侦查管理体制、运作体制的基础上,分析了侦查机构、侦查工作程序、方法,并对侦查体制改革进行前瞻,对侦查体制改革的内容比如落实破案责任制、实行侦审一体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等逐一予以说明;有的学者阐述了刑侦和派出所工作机制改革中要落实警务责任制,处理好派出所与刑侦队、派出所、刑侦与其他警种、侦查队伍与侦查业务的关系;有的学者对公安部刑侦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进行了阐释,探讨了科学划分责任区和配置刑警警力的方案;还有学者认为侦查破案机制改革应实行“资源再配置”,明确办案分工、办案程序、办案责任。

5.关于类案侦查。本年度对具体类案侦查方法的研究涉及各种不同类型案件,以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走私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等常发的、严重的案件的侦查为热点,研究成果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一些学者还开展了对计算机犯罪案件的立案、现场勘查、计算机系统搜查、计算机数据资料扣押等问题的研究。

(二)1999侦查学研究展望

1999年是本世纪最后一年,正好世界范围内现代侦查学建立刚满一百余年,我国侦查学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和蓬勃发展满二十年。至此学界同仁对学科百年和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发展应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我国侦查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中也确实有许多值得学者们冷静思考的地方,相信明年会有大批侦查学学科回顾的论著问世。此外,侦查学理论研究和侦查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侦查学学科体系整合、反侦查理论、国外侦查理论、高科技犯罪案件的侦查、黑社会犯罪等新型犯罪案件的侦查将成为研究重点。

标签:;  ;  ;  ;  ;  

1998年物证技术与侦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侦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