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体像及恋爱心理教育的干预实践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吴 桐 曾丽蓉 何锡嘉 徐晓君 赵 磊
摘 要: 本研究以体像理论、依恋理论、心理场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体像及恋爱心理问题的40名个体开展干预工作。结果发现,团体辅导能够较好地帮助个体提升自尊水平,降低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程度,在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自我探索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爱情及恋爱技巧的索求。团体辅导是解决群体性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团体辅导 体像问题 恋爱心理 自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学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中提到,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心理健康与否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健康。比如,消极的情绪会让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此类和消极的情绪有关的疾病。身体的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比如,个体的过度抑郁焦虑等这方面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更高一些。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科学为指导,尊重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调节情绪,维护心身健康。在提倡“以本为本”的工作背景下,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开展“多形式、重需求、有成效”心理健康宣教工作,是帮助学生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受到长时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都认为农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及时进行翻耕施肥,否则不利于下一季作物的生长。加之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当年并不会看到多大的经济效益,尽管应用该项技术具有省肥、省力、省时的优势,但很多农民群众看不到切实效益,很不愿意采用,不愿意参与。
一、实践背景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根据埃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处于该阶段的个体(18~25岁)主要面临着亲密感对孤独感的冲突,如能成功解决这一危机,则会形成“爱的美德”,反之,则会造成“混乱的两性关系”。与异性的交往是帮助个体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恋爱是此阶段男女相互爱慕的行为表现。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受到环境、生理、心理及教育等因素影响,单恋、爱情错觉、盲目冲动的选择等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包含恋爱压力在内的诸多恋爱问题。同时,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会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容貌和形体,在该群体中由于对自身容貌、形体现状感到不满意而产生体像烦恼,从而引起消极情绪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亦有存在,在行为上表现为对自己的体像问题过分关注,有强烈的改变自身体像问题的行为倾向。研究者也发现个体的人格特质、社会文化的导向以及遗传等因素对大学生体像烦恼存在影响作用。外貌和形体既是维持爱情的因素,也是导致爱情解体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自我体像的认知对恋爱压力的形成也存在着影响,
本研究基于“个人主义的体像理论”及“成人依恋理论”展开研究,在前序研究中,利用体像烦恼量表、自尊问卷、恋爱压力量表等量化工具结合质性研究分析已经发现,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与恋爱压力之间相关显著,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17),体像烦恼对恋爱压力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尊水平间接的影响恋爱压力的形成发生。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体像问题及恋爱心理困扰的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掌握面对恋爱问题的方法,是将本研究落地的重要途径。团体辅导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完善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尝试使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干预工作,并期望通过小范围的尝试为扩展性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实践过程
1.工具。青少年体像烦恼量表;自尊量表(2010修订版);大学生恋爱压力量表(2009修订版)及自编“团体辅导观念调查表”。
2.对象及筛选流程。在G大招募自评存在恋爱心理问题的被试40名,所有被试均自愿加入。随后按照性别分组,从每一性别组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作为干预组(共20名),再各抽取10名作为对照组(共20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她所处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他/她的社会关系。工程师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属性是工程师的本质属性。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榆钱儿可以用来充饥。春天,榆树在没长出叶子之前,就长出一串一串的榆钱儿了。在科尔沁沙地长大的小嘎子,童年都有上树采榆钱儿的经历。一边采,一边不忘往嘴里塞。新鲜的榆钱儿,甜丝丝,滑嫩嫩的,满口清香。只消一会儿,就采满满一兜子。
3.方案设计及分析。确定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为“悦纳自我,享受恋爱”,在此主题下设计六次团辅活动包括有缘相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相处之道、直面压力、笑迎未来等6个单元,这6个单元分别有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目的和主题内容组成。比如,有缘相识单元是通过首次活动使成员进入团体状态,制定团体契约,开始团体辅导,主体内容有活动介绍、建立团体、订立契约。悦纳自我单元则是使成员学会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主体内容包括自我盾牌、天生我才、镜子中的我。相处之道单元帮助成员明确成功走向爱情的因素,掌握恋爱中的相处技巧,学会沟通交流等,内容包括非常男女、爱情中的我和你、交往之道等(见表1),干预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处于自然学习状态。团体心理辅导由同一指导者完成,每周1次,每次1.5~2.0小时,连续进行6周,每次团体辅导活动中都有分享环节,让成员真正有所收获。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量表测试,并且依据杨婉秋在团体辅导中使用的观念调查表,结合本次团体辅导具体内容形成适用于本次活动的“团体辅导观念调查表”,用于收集干预组成员对团体辅导过程的评价(见表1)。
表1 “悦纳自己,享受爱情”团体辅导方案
三、实践结果
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进行成对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干预组在经过团体辅导后,在体像烦恼上的得分明显降低;在恋爱压力总体得分及各维度总分上均有了显著降低;在自尊上得分提高显著;对照组在自然情况下各项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团体辅导在提高干预对象自尊水平,降低体像烦恼程度和缓解恋爱压力问题上是有效的。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T检验(M±SD)
研究结果显示,在通过团体辅导后,干预组被试的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程度有了显著的降低,并且自尊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干预后对干预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调查时发现,多数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是非常满意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恋爱是较为普遍的行为,但大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爱情的观点不甚明确,在交往中缺乏技巧。另外,受到目前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爱情关系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团体辅导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给予学生认识自己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肯定自己的长处,悦纳自己的不足,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通过团体辅导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和感染传播乐观积极的心态。②满足学生对恋爱认知和技巧索求。大学生已是性成熟的个体,但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恋爱的课程或学习,给予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不足,学生的自我探索存在误区和漏洞,被试在团辅中获得有关恋爱观念和相处技巧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正视爱情,对爱情抱有积极的态度。③帮助个体在团体中获得成长。团体辅导作为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将团体与个人结合起来,让个体融入团体,利用团体的氛围帮助个体成长,每次活动后的分享既能检验效果,又可以让参与者在反思中成长。所以,对存在恋爱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提供有效的平台帮助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分享与感悟,有助于改善他们对自我的看法,提高沟通交往能力,理智面对恋爱中出现的压力和挫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提升交往技巧的有效辅助途径,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以主线为引导,参与者对存在共性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也可以将自身存在的特性问题放入团体中,利用集体的力量促成个体的成长。本次团体辅导后参与者表示满意并有所收获,但通过反馈得知团辅的活动设计及活动的时间分配两方面依然有待完善,显得活动的重心较为分散。因此在此基础上,需从准备上完善方案、从安排上确保场地和道具、从工作流程上保障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更多存在体像及恋爱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秀娟.大学生心理测查与行为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夏永林,曲江月.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以西安2000例“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3]杨丽梅,吴亚光.大学生常见的恋爱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4]肖广兰,Gail Huon,钱铭怡.节食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5]苏雅兰.大学生恋爱伤害应对方式及其与恋爱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余丽军.大学生反刍思维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恋爱宽恕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9
[7]程蓓蓓.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及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8]李 倩.大学生恋爱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促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9]陈艺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爱情观变化趋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19-0231
(本文系广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GXMUYSF201838)
作者简介: 吴桐(1992—),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