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样本,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检验的方法完成血常规检验,观察患者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阳性率、观察两种检验方法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镜检阳性率的观察发现,WBC、RBC与PIT三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9.98%、98.19%、99.20%,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率对比优势显著。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的观察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NE、LY、EO、BA方面,临床价值较高,在MO检验方面,临床价值相对较差。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细胞形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将其与血涂片显微镜检验联合,可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临床意义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combined with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71 cases of blood test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s a sample, using the method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complete blood test,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observe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two test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si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test instrument.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WBC, RBC and PIT were three, 99.98%, 98.19%, 99.20%,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ith 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esting NE, LY, EO and BA, and its clinical value is relatively poor in MO test. Conclusion: the automatic hematology analyzer has some defects in testing cell morphology.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reduce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Full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clinical significance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患者血液成分、诊断疾病的主要参考标准。常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常规,无法全面了解血细胞形态,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将其与显微镜检验联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两者联合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样本,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性34例,女性3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58.76±10.89)岁。
1.2检验方法
准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另准备显微镜、真空抗凝管等器械:1)采用真空采血法,抽取患者静脉血共2mL;2)将血液注入抗凝管,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成分;3)推制血片2张。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阳性率,包括WBC、RBC与PIT共3项指标。
观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包括NE、LY、EO、BA、MO共5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数据,如P<0.05,则认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分类结果比较情况,判断各检验方法临床应用可行性,入值越高,代表可行性越强。
2结果
2.1 WBC、RBC与PIT阳性率
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检验方法WBC、RBC、PIT陽性率。
通过对患者镜检阳性率的观察发现,WBC、RBC与PIT三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9.98%、98.19%、99.20%。可以看出,三项指标镜检阳性率均较高。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WBC、RBC与PIT阳性率分别为75.20%、63.33%、30.71%。与镜检阳性率对比,其阳性率相对较低。
2.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
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的观察发现:前者NE、LY、EO、BA、MO五项指标的γ值分别为0.933、0.930、0.896、0.874、0.557。涂片镜检NE、LY、EO、BA、MO五项指标的7值分别为0.901、0.862、0.713、0.700、0.894。
对比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NE、LY、EO、BA方面,临床价值较高,在MO检验方面,临床价值相对较差。
3讨论
3.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显微镜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用于血液常规检验的主要器械,在综合应用光学与电学原理的情况下,仪器可实现对血液组成成分的快速检验,在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方面,具有检验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的优势。但由于器械本身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机体血细胞情况具有复杂性,因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用于血常规检验,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检验结果发生的情况。如血细胞形态正常,采用该仪器检验,临床价值较高,但如细胞发生了病理变化,其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则会受到一定影响。
显微镜检查可有效弥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漏洞,将两者联合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方法,可使发生病理变化的细胞被及时发现,在降低误诊以及漏诊几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2本文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镜检情况下,WBC、RBC与PIT三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9.98%、98.19%、99.20%。三项指标镜检阳性率均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高。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涂片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情况的观察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NE、LY、EO、BA方面,临床价值较高,在MO检验方面,临床价值相对较差。
3.3镜检注意事项
为使显微镜检验能够有效弥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率,在镜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粒细胞变化情况:当机体受细菌感染时,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大小及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表现为胞质颗粒增大等,镜检中需对上述现象加以关注。2)注意白细胞变化情况:当机体受细菌感染时,血常规检验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但白细胞增高并非仅仅由感染所引起,镜检需判断其是否存在假性增高的问题,以降低疾病误诊率。3)注意血小板变化情况:镜检中需关注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问题,判断血小板是否增高,判断增高状况由何种原因引起。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细胞形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将其与血涂片显微镜检验联合,可有效提高检验的准确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昭霞,李灵,陈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2]李岚岚.浅谈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7-8.
[3]崔凤霞,孙丹.浅谈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32(7):85-86.
[4]陈斌.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临床检测结果分析[J].延边医学,2015,26(14):205-206.
[5]刘玉琪.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4(7):87-88.
论文作者:侯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血细胞论文; 分析仪论文; 全自动论文; 涂片论文; 血常规论文; 阳性率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