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探讨论文_王洁

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探讨论文_王洁

文山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五位一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力求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方面也理应加大关注力度。同时,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要求和难度也会随时代发展不断增强。因此,如何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力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探讨

引言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1年6月29日审议通过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了修订。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有效遏制了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缓解了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趋势,进一步加大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实现了对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对水土保持法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法律条文是否能够较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适应科学技术新发展,只有对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才能给出结论。

1生态文明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协调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要举措。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实则就是在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过程。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保持地方水土,维持整个环境的水—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过整个工作的开展落实使得整个地区的水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动态监测,进而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甚至可能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隐患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过实际有效的监测使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管理和开展建设经验,进而使得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打破传统的开展方式并解锁新的可延伸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因此,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2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内容

其一,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监测纲领文件开展工作是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完善、可行的纲领文件和开展工作的相关条例要求可以进一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使我国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水土保持监测这方面的工作得以高效、有序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整体水平。此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实施落实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体制机制也是其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这一环节中,需要依托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的政府部门通过积极考察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在实际中的开展情况并不断收集整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水土保持方面的管理体系和实施发展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为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更好落实和发展。其二,联动机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实施落实联动机制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对环境的监管和监测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可以使生态文明建设在水土保持这一方面更加完善。在监管监测这一环节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投资方向和加大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监管力度。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联动机制来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时反馈整个过程中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情况。由此观之,通过结合联动监测、监管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

3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相关对策的完善

3.1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五位一体”的重要性并提出我国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这一个环节中,负责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各级相关监测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针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具体方案,做到将方案中涉及的相关监管部分(如:水土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认真负责执行到底,力求做到在整个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严格有序完成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也需要注重因地制宜。在完善的过程中要积极结合到各地方、各环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综合性考虑完善相关的水土保持监测制度。

3.2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的意识

在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意识这一环节,各相关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或者是广大群众都理应适当提高自身的水土保持监测意识,来更好地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落实服务。随着科技的广泛运用,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运用现代的大众传媒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意识的水平。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反馈相关的水土保持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方式。同时,在水土保持监测意识提供方面,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思想,不断结合现代的新思想,进一步突破限制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适当结合社会公益性组织一起,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同时借助相关的社会公益力量,动员和拉动更多的社会群体、个人等投身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中来,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意识。健全地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加快出台指导性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可探索建立以省级财政为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受益地区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偿、共建园区、人才培训等方式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关系。

3.3自动化地面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这些环节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工作量也很大。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应该多关注技术的提升,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提升水土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节约经济成本,让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鉴于现有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风蚀监测和沟道侵蚀监测等环节中的监测力度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加完善的系统弥补这些薄弱环节。(1)桩钉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坡面样地内,采用类似钉子形状的额钢钎向下打入坡面,如果坡面的面积比较大,可以多打一些钢钎,但要尽可能少的扰动地表的土壤,在钢钎上标记出和土壤表面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的高度,等到降水之后,在观测地表土壤的厚度,然后通过计算,反映出降水的情况和土壤流失的情况。(2)侵蚀沟样方法。这种方法是选择样方进行侵蚀沟样方法的测定,通过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进行侵蚀量的判断,从而得出侵蚀的强度。(3)简易径流小区法。这种方法需要根据监测地点的实际地形,来安排流经小区的布设,如果地形比较复杂,可以先布设临时小区。如果地貌是典型的地貌,则可以结合控制站和观测点的基础布设出长期监测的小区,同时在径流场较低的一端安装收集槽和测量的设备,以便对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进行测定。(4)沉沙池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水面和地形进行排水沟渠的开挖,然后在排水沟出口处挖出临时的沉沙地,当雨季或者大暴雨过后,对沉砂池里面的泥沙的体积进行测量,从而由此推算出水土流失的情况。

3.4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管理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需要对全国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监测,因此需要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进行网络式的管理,建立起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网络,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高效率的对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分享,将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为不同的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数据信息。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网络式的管理,还可以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对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集中分析,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1)布设原则。布设时应该选择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或者临时堆土区进行布设,并设置为监测点。此外,还需要对施工便道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只能进行现场的调查监测,无法设置具体的监测点,所得到的数据,需要反映出全路段的水土流失情况。(2)监测点布设。监测点的布设需要根据工程的工期进行选定,还需要能够反映出各路段的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情况,综合全面的设定监测点。(3)监测时段和频率。监测需要从施工准备的阶段一直到施工结束半年的时间,尤其是项目坐在区域的降雨季节,应该重点进行监测。监测数据采样应该随时进行,水土流失的情况应该在采样后及时的进行观测,暴雨季节需要加大观测的力度,并且需要同步观测侵蚀的过程,以及径流、泥沙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不断增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也不断加深,总体上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面仍需继续努力,力求进一步完善,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姜德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4(6):131-136.

[2]张萍.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低碳世界,2017(32):96-97.

[3]张金慧,张春亮.贯彻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奋力开创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新局面——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J].中国水利,2017(24):24-25.

论文作者:王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探讨论文_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