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交际理论视域下游戏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启示
田惠东,刘小龙
(1.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摘 要〕 元交际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活动,元交际能力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始、规则制定、调节以及结束的有力保障。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发展滞后,游戏的参与度或是质量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游戏活动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不足,本研究意在通过讨论游戏对于智力迟滞儿童的价值、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发展特点、以及元交际能力与智力迟滞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元交际理论对于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启示。
〔关键词〕 元交际理论; 智力障碍儿童;游戏;
游戏作为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对于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是必须的。游戏作为发展适宜性实践(DAP)的主要内容之一,为集体环境中的幼儿教育奠定了基础。[1]同样,游戏对于危机儿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特殊学校的培智教育中也经常通过游戏活动来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各项技能,如社会交流、认知发展以及情感培养等。2010年,美国智力障碍协会(AAIDD)提出智力障碍定义,即个体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有显著的限制而表现出的一种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机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以前。[2]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在注意、想象、记忆、言语、思维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这使得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与典型发展儿童相比存在着部分差异。为进一步地了解和缩小智力障碍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拟从游戏本质特点出发,在元交际理论视角下探析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与发展,从而思考元交际理论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游戏的发展启示。
将各时间点的药物剩余百分比的自然对数对孵育时间作线性回归,得斜率k,并以此计算ZG02的酶动力学参数[包括半衰期(t1/2)和清除率(CLint)]和各代谢酶的贡献率(F)。其中,t1/2=-0.693/k,CLint=[(0.693/t1/2)×孵育体系体积(μL)]/肝微粒体质量(mg)[14];FⅠ相=CLint(Ⅰ相)/CLint(两相)×100%,FⅡ相=CLint(Ⅱ相)/CLint(两相)×100%。以t1/2评估代谢稳定性:t1/2<30 min,为代谢不稳定;30 min≤t1/2≤90 min,为代谢稳定性中等;t1/2>90 min,为代谢稳定[15],结果详见表2。
游戏是儿童培养方案和课堂实践中的一部分,因此经常作为教育思考和形成教学理论的内容被关注,这其中就不乏对于游戏本身特点的思考与观点提出。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索游戏的实质,如古典游戏理论中的精力过剩论、复演论、松弛论,现代游戏论中的认知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都对游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由人类学家贝特森(Bateson)提出的元交际理论认为游戏的本质是一种“元交际”活动,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3]元交际理论的提出对于研究者们探索游戏的本质或意义有了新启发。元交际作为幼儿独特的交流方式在游戏的开始阶段、规则制定阶段、调节阶段以及结束阶段都被使用。刘焱解释元交际为交际的交际,即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接收并正确理解彼此发出的真正交际意图以及传递信息的“意义”。[4]如果游戏双方未能很好的理解彼此发出的元交际信息,或是交际过程中的隐喻信息,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误解而导致游戏无法开始或继续。这种元交际能力不仅对游戏产生关键作用,而且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观点采择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启示。而智力迟滞儿童因为智力发展滞后,这可能就会影响他们对于彼此信息的真正接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元交际理论对于智力迟滞儿童的游戏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在此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游戏与智力障碍儿童之间的关系。
一、游戏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价值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智商低于70)的并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的一类儿童,又被称之为智力迟滞、智力落后、智能缺陷儿童。[5]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游戏不仅对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各类残障儿童也起着关键作用。但发挥着支持、强化和拓展作用的各类游戏对于残障儿童的价值还需要幼儿看护人员、教师和家长付出更多努力去深入了解和加以利用。但不幸的是,有残障状况的儿童在教室里和游戏场上,乃至在家中都没有多少游戏的机会。智力障碍作为常见的残障状况之一,被确定为这一群体特征的儿童,他们的游戏也同样被忽略。对于这种现状的出现,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游戏价值的忽视,单纯的认为游戏只是他们休闲放松的方式之一。其实不然,游戏对各种残障儿童存在不可忽视的益处,对于智力迟滞儿童的发展也同样有着诸多价值。
(一)营造低风险环境,发展社会技能
游戏可以营造出低风险环境,给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更多发展和提高社会技能的机会。在一些简单游戏的环境布置与设计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一些对智力迟滞儿童的危险,从而让他们能够在迟缓的应激反应下仍然能参与游戏。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习得社会技能,如社交技能、处理特殊事件能力、理解社会规范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这其中最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作用就是智力障碍儿童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的锻炼。对于智力障碍群体,社会各界可能更多地是给予帮助与看护,这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的处理各种不同状况的机会与能力。而游戏既可以提供一定的危机状况,又能保证他们在这种危机状况下即使失败也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A组患者与B组患者均持续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30mg/次,溶剂为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次/d。A组持续用药时间为8d,B组持续用药时间为16d。
(二)满足各方面需求,推动全面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与发育正常儿童一样具有情感、心理、社会、认知和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各种方式、各种类型来满足这些不同层面的需求,从而减小他们与发育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获得更好地发展。如在有社会角色扮演的合作游戏中促进同伴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可以在游戏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他人想法,促进心理理论、观点采择以及亲社会等能力的发展,甚至是提升协商配合能力以及加深对社会化的理解。而在简单的建构游戏中,智力迟滞儿童的可以循序渐进地发展各项认知能力,在体育游戏中锻炼身体进而促进生理发展。
(三)获得成就感,促进心理健康
在游戏中,幼儿借助言语(如音调变化、言语对话)或非言语(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传递、接收、回应、再传递的循环方式进行游戏信号交流的过程就是一种元交际过程。[9]由此推测,儿童的心理理论、情绪理解、观点采择、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在元交际过程中都能够很好的受到训练和促进作用。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理解和归因, 并据此进行行为预测的能力。心理理论中涉及的心理状态通常包括信念、愿望、意图、情绪等多重成分。[10]幼儿的观点采择是指幼儿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做出准确推断的能力。[11]
(四)鼓励儿童独立,提高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元交际能力就是他们能否读懂对方行为是一种游戏还是其他的行为(如攻击行为)、能否正确理解彼此双方的原始意图和游戏本身的意义的能力。[6]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游戏反过来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元交际能力的发展,但其重点还是元交际的初始发展受到游戏的制约。智力迟滞儿童由于智力发展损伤或滞后,认知能力受到影响,对于社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复杂的隐喻信息的理解可能会比较落后,甚至是缺乏部分元交际能力。因此,要想智力迟滞儿童的游戏参与度和游戏质量水平有所提高,培养和训练智力迟滞儿童的元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元交际理论与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之间的关系
机械臂在自重和外负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其连杆角度从θ1、θ2变成当机械臂处于平衡位置时,所需举升力FL=0。从平衡位置出发,慢慢举升工具,并测得举升高度与举升力的关系,从而评价机械臂的省力范围。在ADAMS仿真中,一般是从模型的原始位置出发,到平衡位置截止;而本文需从平衡位置出发,则需要预先设置平衡位置的相应参数,这使得仿真变得异常复杂且会降低仿真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逆向仿真方法。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帮他们做选择,帮他们完成一些相对难一点的或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故意露出脆弱无助的状态去唤醒他人的帮助行为。长此以往,他们便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无疑会阻碍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独立发展。理想的游戏是要鼓励儿童自立自主的,应该是创造可控的风险让他们挑战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让他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游戏可以通过简单的环节设计提供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而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又不会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因此,游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元交际理论对智力障碍儿童游戏与发展的作用
(一)元交际理论对不同类型游戏的影响
对于规则游戏来说,元交际能力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规则游戏,是从一种狭义的角度来定义游戏的,指的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专门游戏。[8]在规则游戏中,幼儿要学会理解规则,按照游戏中既定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否则游戏将不能安照原意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上升,同时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也开始很好的实施,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元交际能力在规则游戏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幼儿对彼此行为的理解,能够识别和分辨其他幼儿行为意图是在破坏规则还是未能理解规则,进而维持规则游戏的持续进行。
象征性游戏,又被称为符号游戏,表现形式为“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人”等。象征性游戏多涉及到幼儿的想象和假装,因此所需要的物质性游戏材料(如玩具)较少,为了弥补这种玩具材料的不足,幼儿会频繁地使用元交际。如在幻想游戏中,幼儿经常会使用元交际能力进行游戏。[7]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在虚拟的世界中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或是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应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心理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与宣泄。不难发现,象征性游戏从始至终的过程都一直在使用元交际能力。游戏参与者不仅在理解彼此传达出的信息中需要使用元交际能力来识别表面含义和内隐含义,而且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等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转换上也要通过元交际能力的参与才能完成的。可见,元交际能力是象征性游戏开始进行和继续维持的前提与保障。
1.2.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尝试到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当然,“因材施教”也必须要贯穿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等因素,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的自信,达到理想地预期效果。
(二)元交际理论对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影响
游戏能够带来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尽管特殊教育学生的日常课程是以专家针对其弱点和必须的基本技能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主,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会很吃力,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较低的成就动机和消极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低自尊。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游戏可以使得这些儿童能够获得自己的成功,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以及社交活动。此外,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决定目标和内容,如此便极大地确保了他们能够得偿所愿并感到自己有所成就。随着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以及自我认可的提高,这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参与一些具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并从中感受到愉悦,这种喜悦感是来自学习本身即内部动机所引起的,而非外部因素。因此,适宜的游戏可以有效减少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以及消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游戏,而游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元交际,涵盖着丰富的信息交流。这些信息的交流正是游戏过程中幼儿双方彼此所要表达的表面含义和隐藏含义的相互转换和理解。如在一名幼儿突然“袭击”另一名幼儿的情景下,被“袭击”的幼儿正要带着愤怒的情绪还击时,观察到那名幼儿的脸上面带着微笑,因此便也面带着微笑以类似的“袭击”去和幼儿嘻闹。类似的这种场景在智力迟滞儿童的身上也经常被观察到,但同样也可能观察到被“袭击”儿童在观察到对方微笑的情况下依然愤怒回击或者直接躲避。当儿童面带微笑地开始嘻闹说明他们彼此读懂了元交际信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看起来像是攻击的行为其实只是一种请求游戏的信号,幼儿们也因此能够开始或者继续参与游戏。而当幼儿选择愤怒回击或者直接躲避则可能是他们误解了首先出手人的原始意图,以为是要攻击自己,所以他们会选择报复或防御。如果在被“袭击”幼儿做出愤怒反击行为之后,“袭击”发起人因为没有及时领会到对方只是误解了自己的原始意图而发起真正的攻击,那么双发就有可能将一次游戏的发起转变成了矛盾的针对。后两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及时读懂元交际信息或是没有元交际能力。
心理理论中对于意图和情绪的理解与元交际中所涉及的意图理解和情绪判断是相同概念,也就是说元交际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理论,元交际的使用耶有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对于智力迟滞儿童来说,简单的心理理论的使用与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更为复杂的心理理论能力则需要专门的训练或是日常训练才能形成。相比于心理理论和元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情绪理解、观点采择以及社会认知和元交能力之间的有着相同的关系模式,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就启示我们基于元交际理论的提出,我们应该设计更多的游戏活动进而促进智力迟滞儿童的心理理论、情绪理解、观点采择、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四、元交际理论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游戏的启示
(一)同伴交往与独立思考并行
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有机会走进校园,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外部环境由家庭、社区扩展到学校,甚至是在校时间多于家庭、社区。因此,同伴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父母,而游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元交际”是他们在同伴交往时需要获得的一项重要能力。同伴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引导,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校园这个单纯的场所训练他们的交往技能。但作为特殊群体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面临着一定的危险,即社会退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失败和无所适从,这就会使得他们选择躲避交往,封闭自己。其次,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儿童需要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对社交信息进行正确加工,以适应社会交流。因此,在有关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设置中,需要注重同伴交往的作用以及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注重提高推断整合能力
游戏所涉及到的元交际能力是理解游戏玩伴所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儿童信息整合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但同时也是一种训练的机会。儿童在进行理解他人意图的过程中首先是了解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其次是接收他人信息,最后是对信息整合判断并形成理解。而最后阶段的整合判断就需要儿童综合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于游戏玩伴的了解对玩伴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推理,从而做出反应。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在理解他人甚至是理解自己意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是基于认知水平较差,也可能是由于经验的不足,但总体而言都对他们的游戏会带来消极影响。轻言则是游戏中断,游戏过程产生无趣感;重则可能会让游戏双方偏离游戏初衷,甚至是产生矛盾。因此,在游戏或游戏之外的活动中,家长或教育者应该多关注他们的推断整合能力。即使推断整合能力是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板,但也正因此更应该通过有效干预训练他们的这些能力,以便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和生存于周围环境。
(三)重视智障儿童的需求
智力障碍儿童虽然是特殊儿童,但他们首先是儿童,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游戏需要。在游戏中,也在追求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12]尽管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刻板反应,但他们同样会涉及到情绪体验的调节与认知矛盾的解决,这也是他们在游戏过程所要经历和追求的内容。而现实是部分特教老师忽视了这些内容,在引导他们参与游戏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的真实需求,可能更多地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这类游戏大部分不是真实的游戏,并没有体现游戏的本质,即自由。因此,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不会有较好的游戏体验。在众多游戏需求中,情感需求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元交际能力就包括对于自己的情感把握和对他人情感需要的理解。综上所述,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更加少不了对他们各方面需求的关注以及满足。
2014年 6月 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前完成6大税种的改革任务,其中就包括个人所得税。随着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扩围完成后,个税改革被提上了改革议程,而此次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
[参考文献]
[1]Copple C E,Bredekamp S E.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Third Edition [M].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9,120-121.
[2]Schalock R L,Borthwickduffy S A,Bradley V J,et al.Intellectual Disability: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Systems of Supports.Eleventh Edition[J].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0,33(5):259.
[3]Bateson,G.A 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C].In B.Sutton-Smith (Ed.),The psychology of play.New York: Arno Press,1976: 314-327.
[4]刘 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 萌,王 娜,田 宝,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架构在智力残疾标准制订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4,10(6):328-330 .
[6]徐秀玲,刘 珊.元交际能力对幼儿游戏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5,(1):23-25.
[7]孟子郁.幼儿游戏中元交际的类型、发展特征及作用[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6,(12):32-36.
[8]吴 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2003,(1):20-22.
[9]余圣婴.中班幼儿的元交际在社会假装游戏进程中的功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8.
[10]Wellman H M , Liu D .Scaling of Theory‐of‐Mind Tasks[J].Child Development, 2010,75(2):523-541.
[11]黄玉娇.元交际游戏理论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 2013,(2):10-13.
[12]毛颖梅.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36-39.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3130( 2019) 05- 0148- 04
doi: 10.3969/j.issn.2096-3130.2019.05.034
[收稿日期] 2019—03—08
[作者简介] 田惠东,男,湖北黄冈人,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 ;刘小龙,男,湖北黄冈人,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国红)
标签:元交际理论论文; 智力障碍儿童论文; 游戏论文;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