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架厂房高温危害调查分析论文_吴琨 吴家兵 祁成 陈静 郭亮亮

吴琨 吴家兵 祁成 陈静 郭亮亮(十堰市职业病防治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针对性地控制和改善钢构架厂房的高温作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 选某汽车公司一钢构架厂房,对其高温工作场所的气象条件及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车间内的一般机加作业岗位与有明显热源的高温作业岗位的高温危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外部气温有明显关系。结论 钢构架厂房建筑材料易导热以及厂房通风透气性能不足,热量通过传导方式造成车间整体温度升高,高温危害较为严重。针对车间通风、加强作业时间的管控等提出改善性建议。

【关键词】钢构架厂房; 高温;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2-01

钢构厂房是钢结构厂房的一种,其特点为主要的承重构件均由钢材组成。包括钢柱,钢梁,钢结构基础,钢屋架,钢屋盖等,厂房屋面多为轻钢骨架彩钢板,相应的屋面采光及通风多采用无动力通风系统来达到节能、自重轻及建筑周期短的要求。与传统厂房相比,钢构厂房具有建筑质量轻,强度高,跨度大;建筑施工工期短,投资低,经济实惠;建筑防火性高,防腐蚀性强;建筑搬移方便,回收无污染,环保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建筑材料的导热特性以及厂房通风透气性能的不足,钢构架厂房的高温作业危害较为严重,如在夏季高温季节,空气湿度大,作业员工则感觉酷热难耐。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钢构架厂房的高温作业环境,我们特选某汽车公司一钢构架厂房,对其高温工作场所的气象条件及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某汽车公司钢构架发动机机加厂房。

1.2 仪器与方法 监测仪器:使用北京劳动研究所生产的2006 型WBGT 指数(湿球黑球温度)仪直接测量,仪器测定范围为21℃ -49℃;使用TES1360 型数字式温湿度计检测气温和气湿。检测方法:WBGT 指数、气温、气湿检测按照《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在当地夏季最热的八月份进行,在由于工作岗位热源比较稳定,工作岗位每天测定三次,连续测定三日,取平均值,WBGT 指数为8h 时间加权指数。高温作业岗位分级: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的方法进行分级。共检测14 个作业岗位的气温、气湿、WBGT 指数等气象条件。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类型岗位气温、气湿检测结果比较本次检测的14 个岗位,28 点次中,有热源的岗位有9 个,没有明显热源的岗位有5 个,热源的岗位主要为曲轴淬火机和清洗机,淬火加热温度为180℃左右,清洗机温度约50℃。从钢构架厂房作业岗位气象条件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气温最高位34.2℃,最低28.5℃,平均为30.6℃,气湿平均为38.8%,室内外温差平均为0.13℃,检测岗位室内外温差均值>2℃的有5 个,分别为清洗机2 个,淬火机1 个,机加工2 个。方差分析表明,存在热源作业的岗位与无热源岗位检测的温度、湿度没有显著区别(F 值分别为0.616、0.541,P 值分别为0.548、0.589)。室内外温差>2℃的岗位在各岗位均有分布。见表1。表1 钢构架厂房作业岗位气象条件检测结果

2.2 不同类型岗位WBGT 指数检测结果比较根据GB/T934-2008 的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为高温作业[1]。按照GBZ/T229.3-2010 工作地点WBGT 指数、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劳动强度和服装的阻热性(绝热系数为0.6Clo)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即轻度危害作业(Ⅰ级)、中度危害作业(Ⅱ级)、重度危害作业(Ⅲ级)和极度危害作业(Ⅳ级),分级越高发生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越高[2]。本次检测所涉及的作业岗位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均为420min/d,依据GBZ2.2-2007,机加工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为Ⅰ级(轻体力劳动)[3] 。依据WBGT 指数,分级结果均在Ⅱ级以上,其中清洗机和机加工岗位均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淬火岗位分布的Ⅱ~Ⅲ级(Ⅲ级为重度危害作业)。同时我们可以看出WBGT 指数主要在26 ~ 28℃之间,WBGT 指数>30℃的仅一个(为淬火工位);另由于持续接触时间较长(7h),导致分级均在Ⅱ级以上。见表2。

秩和检验分析表明三类岗位高温作业危害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清洗机、淬火及其他机加工岗位的平均秩次分别为7.50、11.25、7.50,X2=6.500,df=2,p 值为0.039。其中淬火岗位的危害分级高于另外两类岗位。表2  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及高温作业危害分级

3 讨论3.1 本次调查检测的钢构架厂房热量来源分为内、外两方面:内部来源为有热源的高温设备产热和人员散热,设备主要为曲轴淬火机和清洗机,淬火加热温度为180℃左右,清洗机温度约50℃,淬火和清洗设备均有防护罩,热量散发有一定阻隔,主要特点为低辐射热、低气湿;外部热源主要为夏季外部阳光照射与辐射通过厂房屋顶和墙壁传入室内。本次调查检测的14 个作业岗位的气温、湿度、室内外温差及WBGT 指数,有明显热源岗位的清洗机和淬火岗位与一般机加工岗位相比较,气温和气湿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气温P=0.548,湿度P=0.589),说明整个钢构架厂房温度差异不大,高温危害的程度比较均衡。

3.2 本次调查发现车间内的一般机加作业岗位与有明显热源的高温作业岗位的气温和气湿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周围是否有高温作业岗位关系不大。且下午的气温明显高于上午的气温,与外部气温升高有明显关系。外部热量进入车间内部主要通过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放射导入。车间的屋顶和墙壁为彩色的彩色镀铝锌钢板,除屋顶的采光带阳光可以通过辐射影响室内温度外,车间热量主要是通过传导散热的方式传入车间内部。彩钢板导热系数(λ)为39Kcal/m.h.℃ , 隔热效果差[4],钢板间虽夹有超细玻璃纤维保温棉,但其隔热效果仍不理想。阳光照射加热车间墙面、屋顶,通过传导方式加热车间内空气,造成车间内整体温度升高。

3.3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GBZ1-2010,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且热源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本次调查发现:由于钢构架厂房的跨度较大,屋顶一般没有设置避风天窗;车间内高温设备包括加热炉、淬火设备、清洗机等分布较分散,每条线均有,高温设备的布局由于工艺流程的限制无法布局在侧通风窗的附近;加之跨度较大无法形成有效的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造成整个车间的温度均较高。建议厂方在不影响工艺的条件下,如能将顶部改为弧形天窗充分而合理地应用自然通风,在相同的条件下,较之侧窗排风具有更大的通风换气量[5]。

3.4 作业时间的控制。本调查三类岗位高温作业危害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清洗机、淬火及其他机加工岗位的平均秩次分别为7.50、11.25、7.50,X2=6.500,df=2,p 值为0.039。其中淬火岗位的危害分级高于别外两类岗位。而各种作业岗位作业时间均为420min/d,作业岗位分级为中度危害作业和重度危害作业。根据GBZ/T229.3-2010,高温中度危害作业在改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防护措施的同时,应调整高温作业劳动- 休息制度,降低劳动者热应激反应及接触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高温重度危害作业在上述措施外还应强调热应激监测[2]。

从高温分级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减少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作业分级,减少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GB/T934-2008,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S].[2] 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 第3 部分:高温[S].[3]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 部分:物理因素[S].[4] 李东光,彩钢板顶高大平房仓储粮初探[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2(3):28-30.[5] 吕云霞,彩涂钢板在屋面工程中应用的几个问题[J]. 建材发展导向,2004,2(3):60-62.作者简介:吴琨(1972—),女,副主任医师,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20 年。

单位:十堰市职业病防治院。

论文作者:吴琨 吴家兵 祁成 陈静 郭亮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钢构架厂房高温危害调查分析论文_吴琨 吴家兵 祁成 陈静 郭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