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顺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公路发展也比较迅速,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对农村的发展与经济整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以及具体表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控制人员伤亡。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主观意识;基础设施
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与农村连接的途径,它建设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速度,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乡村的道路多数在陡坡上建设,弯急且坡陡、路窄且路基的基础差,弯道的半径不够,道路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所以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妥善处理,以减少事故与人员伤亡的数量。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文明的发展道路。
一、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和现状
1.1影响因素
从人、车、路、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首先,人包括两点,第一点是驾驶员,第二点是行人,驾驶员行车时,会通过了解周围的路况与环境变化,并基于这些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控制汽车或摩托车,但若是个人因疲劳驾驶、个人素质较低等因素,可能会增加出事故的概率。行人的影响是,行人通行时可能会为了便利,与机动车抢行,引发事故。其次,道路,我国有多种地形,这些地形的地表形态不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公路维修的难度,而公路也会受资金、施工人员等影响,出现施工的质量问题。接着,车辆,农村使用的车辆与城市的机动车相比,制动性较差,且出行时经常会出现人员超载的情况,并超出公路的限行速度。最后,环境,它细分为气候、交通与人文,气候环境是因公路位于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因为降雨导致路滑,减小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交通环境是日常交通量较少,且行驶中也会因为车辆自身因素的影响施引发事故,人文环境则是,人们的出行会受节日、农作物种植、收获的影响,公路的交通量突然增加。
1.2现状
(1)主观意识。农民公路交通安全意识较弱,具体表现是:很多农民不了解交通法律,对它的理解不足,比如农民上道后,上路具有随意性,盲目选择道路,且公路上农用车、摩托车等车辆载的人员超出限定的人数;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素养较低,容易被经济利益影响,做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2)车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而交通运输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此,农村机动车的种类与数量也大量增加,而除了常见的种类外,仍以摩托车或改装后的拖拉机为主,这些都会增加公路出行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3)公路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路技术包括多方面,其一,公路的线型不良,以及它的组合不良等,这些会给驾驶人员错误的引导;其二,路面破损,当车辆超载后,增加了车辆对公路路面施加的负荷,破坏了路基结构,导致路面沉降,而检查人员实际检查路面时,也在路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刹车痕迹,而这类痕迹多集中于大型的运输车辆;其三,交通纵横向的干扰,农村公路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会依照各村落所在的地点,设计公路的分布,跨越多个乡村,用这一方式规划的目的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但一段时间后,小商小贩会在道路两旁做小生意,行车的纵向并未受到干扰,但横向却受到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农民也会开设其他小路,这些路没有标识,与公路交叉,增加了行车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出行的建议
2.1加强教育、监管,增强农民的安全意识
对农民进行教育与监管,是基于参与者的角度,根据农民公路交通安全意识较弱的情况,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给出意见,但需要解决的难点是,农民分布在多个区域,居住不集中,缺少积极参与培训的意识。由此,有关部门决定教育方案时,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育方法,用农民喜欢的方式,比如张贴画、电视、广播等,扩大教育内容宣传的范围,并让这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民,提升其安全意识。人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故加大对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并基于技术的不足加强监管,即保证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严格考核农村驾驶者的技术,优化日常管理,从而通过控制人为因素的出现减少事故。
2.2规范车辆管理,检查车辆的安全情况
对于农村机动车安全水平的差异,交通部门必须严格处理,依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定期进行车辆的安全检测,预防已经报废的车辆或安全性不达标的车辆上道。同时,交警也要严查车辆超载的情况,一经发现,严厉制止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口头教育或行政处罚,以此控制农村客车人员超载的情况。即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明确的规范,了解每种车型限载的人数,根据超载人员的多少,给出相应的处罚标准,预防非法载客的出现。另对于农村车辆的要求是,在客运站建立检测平台,严格按照标准检查车辆的质量,一旦发现问题,需马上进行处理,以控制车辆带来的风险,保证车辆行车的安全。
2.3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公路是农村与外界沟通的媒介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此,需要增加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补充缺少的基础设施。其具体方式如下:考虑道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重新规划道路时,不仅需考虑使用资金的多少,也要分析其他因素,比如周围的环境、村落的分布等,优化设施的设计,进而保证它的安全性,而对于道路行车速度的设置,是充分了解周围村民的出行情况,决定速度的多少;如果道路是新建设的,需及时补充公路上缺少的基础设施,并在原有的设施上实现改造升级,用安全标语告诉驾驶者多个信息;加快等级公路的建设,我国公路的建设分为多个等级,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路面较宽,可为行车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抑制安全事故的出现。由此,公路建设中,需增加保证金的使用,并从多方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升公路的各项能力。
2.4提升安全系统的水平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会建立安全系统,从系统内各个指数的反馈,可反映公路的安全性,故为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需引入新的科技,并适当加入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各方面的协调。即科技手段的使用,是在现有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水平,在某些重要的路段安装电子警察,用电子眼代替人眼,以及时发现机动车的违规行驶,同时,市场激励机制的加入,是立足于农民可得到的利益,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制定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激励机制,在处理方式中加入奖励与处罚,利用这一方式,可让农村机动车的驾驶员接受交通安全的引导,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公路的安全建设。而建立各方的协调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与各层部门、村委会等沟通,建立全面的治理机制,以此提升道路的安全水平。
三、结束语
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且每出现一起事故,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强化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车辆的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此,可减少道路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玫.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5,第13卷(5):123.
[2]冯杰,邵毅明,江爱民等.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对策[J].中外公路,2014,(4):362-365.
[3]赵毅,颜海,张庆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及保障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2):11-14.
[4]布文轶.交通安全设施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疆交通运输科技,2018,(1):97-99.
论文作者:厉德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公路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车辆论文; 农村公路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道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