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中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普九”成果的巩固,而且还关系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一问题虽然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但几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又是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特对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 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现象及其严重性
1 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现象
如果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情有可原,并会受到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那么,对于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所引起的辍学,则老师、学校及社会既不会同情,也不会给予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帮贫助学事业的壮大,在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下,拯救了许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少年儿童,从而使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引起的辍学在逐渐减少。然而,非家庭经济的原因所致的辍学却有所上升。据湖南省的调查,因经济原因辍学的只占总辍学数的42.5%,而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则占总辍学数的57.5%。非家庭经济原因所致的辍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近10年来,农村小学入学的人数逐年减少,为了对学校实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由于未将一些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导致了一些学生上学困难而辍学。例如,在人口较稀少的山区,目前各村小学都撤了,一个乡镇分片办几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于是有些学生不得不走10多里路才能上学。有些山区的路陡峭难行,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或雨雪的天气,孩子们早晚走那么远的泥路,有一定的危险性,发生意外事故也是常有的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不放心,只好等孩子到了10来岁才让其上学。这些孩子感到年龄比同年级学生大许多,难为情,于是读了几年就辍学了;有些学生难以忍受每天走那么远的险路,也只好辍学。
(2)学习吃力或对学习不感兴趣
这类情况又有几种:一是农村乡镇初中多为寄宿制,有一些中心小学也为寄宿制,其中有些学校克扣学生生活费,学生生活较差,致使一些学生营养不良,学习的时候常感到头痛,时间一长,就感到学习很吃力,难以跟上进度,逐步产生畏学情绪,也只好辍学。二是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增大,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学习很吃力,也只好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三是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过,其中有一些孩子因没有大人管教,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上与同学们的差距愈拉愈大,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四是一些家庭富裕、文化水平又不高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随意满足,使孩子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或者受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之人的教唆而失学。
(3)受到轻视、歧视
在农村中小学中,因学业成绩差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而辍学的情况也不少。初中学生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逐渐明显,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不是批评、嘲笑,就是忽视他们的存在,这些学生感到心灵受到了伤害,于是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有些初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到初三的时候,按学习成绩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重点班配上最好的教师,进行重点教学;而对非重点班的学生随便应付。这样,大大伤害了非重点班学生的自尊心,使这些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信心,于是一些学生干脆辍学。
(4)教师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中小学教师素质低、教育方法简单,当学生有某些缺点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不听老师的话时,出口就是训骂,或体罚学生。也许这些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用训骂、体罚的方法,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在老师长期的训骂、体罚下,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以致逃学、辍学。
(5)求学困难
目前,在外打工的农村人不少,有许多孩子随父母在外,一些公办学校不愿接受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而愿意接受他们的一些民办学校,其学费相当高,使外来打工者家庭难以承受,这些孩子也只好辍学。有一些打工者的子女,虽然能到某些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寄读,或到未取得办学资格的“打工者子女学校”就读,但不能获得正式毕业文凭。于是,也只好读几年、能识一些宇后就弃学了。
(6)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或缺乏对读书的认识
目前,农村中“女生外相”的思想还在毒害着一些家长们,在这些人看来,女儿早晚是别家的人,不读书也罢。还有一些人,认为读书就要读到大学毕业才能有用,否则就是没用。这些家长估计自己的孩子或因学习成绩差,或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读大学,于是趁早叫孩子辍学不读。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初中毕业生想读职业高中的需求可基本得到满足。然而,农村中有一部分人不愿读职业高中而放弃继续学习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是因学校乱收费而迫使学生辍学。
2 辍学问题的严重性
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桂林教授2003年的调查,“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有的乡镇中学辍学率高达70%以上。在我国的东南、东北、华北、西南6个样本县逐乡镇调查后发现,有4个县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高于20%,最高的达到54.05%”[1]。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据湖南的调查,有12个县的初中学生辍学率达到了10%以上,最高的县达到了16.8%。从全国来看,初中学生辍学率在10%以上的县确实为数不少,甚至有些乡镇小学辍学率也达到了5%以上。
在工业化社会,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是属于无职业能力的人。从国家利益来说,这些无职业能力的人是难以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如果不将这些无职业能力的人控制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从个体来说,这些无职业能力的人,一踏入社会也就自然加入了弱势群体之列,将成为未来的贫困者(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些无职业能力的人,不仅将沦为现代社会的弱者,而且其中一部分人还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人。从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其中大多数就是那些逃学、辍学和失学者。
二 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教育的辍学率已远远高于应控制的底线,而大多数的辍学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值得我们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教育内部因素
从以上前5种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失学的现象来看,都与教育部门和教师密切相关。具体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正确认识,履行职责不够。虽然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工作抓了许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了许多年,但至今仍然有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功能,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教育与过去教育的区别,也就是说,对教育的价值取向不正确。过去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选拔式教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少数精英服务;而今天的教育是普及教育、全民教育,是消灭贫穷(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教育,是让人人都具有职业能力的教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全民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服务。然而,却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仍然是持有过去的教育价值取向,没有真正履行义务教育的责任。教育部门虽然也一直在关注义务教育的辍学问题,但却不去主动承担责任,认为是学生自己不读,与教育部门无关。事实上,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都与教育部门有关,特别是那些由学校或教师引起的,更应该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就是保证每一个学生读完9年义务教育。除家庭经济原因外,没有读完的就是教育部门的责任。现在,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将学生不愿读书或家长不送孩子读书的责任全部推卸到学生或家长身上,好像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就大错特错了。学生不学习正是学校和教师的失职。同时,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学校和教师也有责任,因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教育管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对现代教育的功能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足,导致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有不少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仍然按过去精英教育、选拔式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方式运作,在抓教育质量时,只注重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特别注重每一位少年儿童,注重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抓教育质量时,绝不能以忽视一部分学生为代价。如“一刀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虽然是为了实现规范化管理,以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却忽视了那些生存在人口稀少的山区儿童,从而导致一部分山区少年儿童的辍学。对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班教学,有可能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若在教师、教学设施方面给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不同的配备,就是教育的不平等。这种以牺牲一部分学生为代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反映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观在教育部门根深蒂固,也说明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前提。学校和教师的真正职责是提高全民素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这才算是学校和教师的业绩。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口口声声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然而自己却在搞统一化的管理。如当前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进度,就是严重忽视了农村与城市、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标准来要求农村或落后地区学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不管是落后地区学校还是发达地区学校,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使用相同的教材,其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难以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当前农村中学生因学习困难而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不切合农村教育的实际造成的。农村中小学不能与大城市一样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和使用相同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见识少,父母所进行的智力开发活动少,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要差;二是农村学校师资和教学条件(如教学仪器、教学手段、图书资料等)比城市学校差,其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差。
第三,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的辍学是由于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造成的。这说明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还存在较多不称职的教师。怎样加快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人事制度和劳动力就业制度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多年来,政府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一直没有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承诺。如湖南省2000年、2001年、200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14%、2.32%、2.43%,离4%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虽有中央转移支付,但据湖南省多数县市反映,弥补不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的缺口。全国大多数县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基本上就是人员经费,如2000年至2002年湖南省基础教育的人员经费分别占财政性经费的94.7%、93.5%、92.4%。一些县市在对教育投入的预算时,就没有达到教职工工资总额,如2001年和2002年湖南省留有教师工资缺口的县分别达46个和36个。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十分艰难,要改变办学条件(如增添图书、计算机、仪器设备等)更是困难,教师待遇也就相对较低。部分县市拖欠教师工资一直得不到解决,即使能按时发放工资,但政策规定的应发补贴,难以按时足量发放。这样,必然要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外出交流开会等缺乏经费,必要的图书资料也不能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待遇差,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故农村一些骨干教师往城市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第二,用人机制不活。一些地方人事部门直接插手学校的人事管理,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学校无权调进和调出教师。教师还是处于吃大锅饭的状态,虽然在一些地方或学校实行了聘任制,但大多是流于形式,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以致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第三,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了一些人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
三 对策与建议
1 依法治教,建立责任制
目前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它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但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义务教育法》中的有些条文不再与之相适应,亟待修改、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特别要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各自所负的责任。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把学生读书的事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其中包括切实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堵截一切辍学、失学的漏洞。二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确保教师待遇能逐步提高。对省级贫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应以省和国家投入为主,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更是这样。三是要建立教育执法监督机制,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如教育经费不到位、教师待遇不落实、辍学率下降过慢等问题,都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不能让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意谎报数字,防止弄虚作假。四是为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决遏止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进一步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同时也要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使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2 端正教育思想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明确新时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提高对控制辍学率、失学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控制力度。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不能搞一刀切,对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应该方便人口稀少的山区儿童上学。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忽视、歧视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的教师要进行处罚,严重者应开除出教师队伍。
3 正确处理规范化管理与模式多元化的关系
城市与农村、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应允许这些不同模式的存在。例如,城市与农村、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课程标准。当然,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消灭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或使差距减至最小,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当今实际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一样的管理、一样的要求,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只有模式多元化,才符合我国国情。
4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尽量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的求学欲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到大城市去,让他们见识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改善外部环境,激发农村学生的求学欲望
降低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提高全民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新闻单位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政府有关部门应监督各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杜绝无职业资格的青年人就业,以缓解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这样,就可自然消除那些新的“读书无用”思想对农村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