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蔡艳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客观,文章通过对测试学生体质状况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水平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与高职体育教学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体质健康 促进 高职体育 改革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于其个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国家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优劣。但由于受到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缺乏运动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反思当前体育课程不能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引领作用,有必要通过改革当前体育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紧迫形势下,势必推动我院体育课程教学针对如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进行改革,以遏制体质持续下降的状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8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被试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询相关同类研究文献,对高职院校体质健康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2)数理统计法。对比三个学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3)访谈法。通过与学院体育工作管理者以及第一线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的具体情况。

二、结果分析

1.身体形态与机能水平分析。

根据三学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每学年有11.9%,12.8%,13.3%的超重及肥胖学生人数,超重人数呈增长趋势;在身体机能测试的肺活量项目中,三学年不及格率分别为6.9%,3.3%和2.7%,呈递减趋势。超重体重人数过多,需引起学生个体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身体素质水平分析

(1)体质测试弱势项目分析。三学年测试成绩来看,成绩处于弱势的项目分别为引体向上、体前屈、800米/1000米以及立定跳远,这几项测试项目中处于弱势项目之首的是引体向上项目,不及格率均为78%以上,男生力量素质普遍处于不及格以下(具体见表1),力量项目的提升迫在眉睫。2017-2018学年的测试成绩中,体前屈项目和立定跳远分别排名为第二和第三的弱势体育项目。2019学年的测试数据显示,耐力类项目和柔韧类项目是除引体向上以外尤其需要提高的项目。因而,从提高体质健康测试通过率的角度来看,目前比较迫切需要提高的项目为引体向上、800/1000米、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其余项目再平衡发展。

表1:引体向上不及格人数统计

(2)不同专业群测试情况分析。根据三年学不同专业群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不同专业群之间测试差异较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处于较弱水平的专业有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外语类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成绩处于弱势地位尤显突出。如何让优势专业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能进一步提高,弱势专业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能较明显的提升,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3.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态度,直接影响着体质健康的测试水平。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提升,需从源头上进行把控,首先,需要学生个体对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加以重视。但实际情况是有部分学生往往作为一项被动的任务去完成,测试的积极性还不够,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而仅仅要求于完成及格的测试成绩,对引体向上等项目更是抱以放弃的态度去完成。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的缺少,更是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得以良好完成的拦路石。因而,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加强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练习与促进是重点。

(2)体育硬件设施的不足制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场所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会造成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严重匮乏。单一的跑步等项目的练习学生必然难以坚持,多样化的开放场所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应根据生师比,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锻炼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需求得以满足,兴趣得以激发和持续,体质方能提高。

(3)体育教学工作重体质健康测试任务,而轻教学目标。自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后,各省逐渐加大重视力度。近几年来,省内各高校还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的抽测工作,并进行排名,因而各高校必然将该项工作列为重点。为了完成体测成绩的上报工作,高校每学年需完成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该项工作目前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任务每学年得以完成,平时课内外如何进行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促进还是有些疏忽,教学目标中也未能体现如何阶段性推进学生的体测素质,导致体质弱势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仍然难以提升。

三、基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有效提升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通过师生共同制定运动处方,学生实施、教师监管,通过课内、课外有效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目前,学院响应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锻炼活动的号召,已逐步在大一、大二学生中推行智能课外锻炼,帮助学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根据男女生性别以及所选项目的练习特点,进行技能与体质兼顾的个性化体育选项课教学,融合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与平衡素质练习于各选项课程当中,有效融合针对的身体训练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来提升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成绩水平。目前,特别需要针对性提高的项目为引体向上、800/1000米、体前屈和立定跳远,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特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2.改革考评方式。

为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加强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重视程度,势必将体质测试项目融入学生学期末体育成绩考评内容之一,并将学生进步幅度也纳入学生的考评,采取重视运动过程与进步幅度的个性化评价,以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提高学生重视程度的同时,教师也需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课内外身体锻炼的监管。目前,学生智能课外锻炼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均已纳入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的考核内容。体育管理层面也需要考虑将体质提升水平纳入体育教师的考核,师生层面共同提高与促进。

3.加强体测弱势群体的管理。

此外,针对体测弱势群体和弱势专业,需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课内提高与课外管理。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超重的学生群体,合理地在课内课外安排学生的锻炼方式与强度,在改善BMI指数的前提下,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素质的水平。对于弱势专业,由于专业特点而导致长时间静坐少动,学生的体质必然无法提升,需要通过多方管理,加强学生的锻炼频次与时间长度以及强度,从而来促进学生的体质测试水平。

4.提升教师水平,强化职后提升。

提升教学水平是重中之重,教师的自我学习是关键。职后的提升必须贯穿在教学生涯的始终。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必须不断提升方法,扩充教学内容,在体质健康提升方面也需要掌握多种有效的练习方法,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思考。

高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引起体育工作管理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高职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共性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并根据尚需提高的项目进行课内外针对性的训练,该项成绩也需纳入学生的成绩考评内容。在全面提升的同时,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管理,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也需进一步革新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断进行职后提升,只有师生齐抓共管,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R].(国办发(2012)53号)。

[2]杨攀.基于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6-97。

基金项目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YYZD201915。

论文作者:蔡艳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蔡艳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