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社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努力探索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新的时代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
一、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理论阵地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三个代表”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质和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在我党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它本身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和任务,党的方向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党的任务规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使命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理论阵地,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根本目标上要着眼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塑造“四有新人”来进行
把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定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充分反映了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为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当然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具体地说,就是要着眼于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落实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上。这“四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它既概括了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内容,准确地反映了小康社会全面发展对人的精神面貌的基本要求,又完全符合小康社会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因此,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四有新人”这一具体目标来进行,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好党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总体思路上要紧紧围绕谋求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总要求。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党的这一总要求来统筹规划,坚定不移地围绕党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丝毫不能懈怠和动摇。围绕党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引导人们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绝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偏离中心、动摇中心,从而把全社会的力量和意志凝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思路上来,确保全党上下万众一心地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切实把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特殊利益照顾好,特别是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人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凡是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人,我们都要团结,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创业精神,我们都要鼓励,凡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分子,我们都要表彰,从而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四、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基本原则上要贴近小康社会生活富裕的特点,引导人们科学地享受小康社会新生活
关注人的享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小康社会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未来的小康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温饱水平上,享受生活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亮点。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小康社会的这一客观历史现实,从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享受观。首先,要注意引导人们把享受生活同享乐主义区分开来,坚持享受生活与劳动创造相结合,反对享乐主义的享受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人们在劳动和创造中科学地享受小康社会新生活。其次,要注意引导人们把个人享受与他人幸福、社会富强统一起来,反对利己主义的享受观。利己主义的享受观把满足自我的个人享受作为价值本位,把他人和社会的前途、命运抛在一边,这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共同享受、全面发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引导人们把自我享受与他人幸福统一起来,把个人享受与社会繁荣结合起来,从而使小康社会的人文环境更加和谐、美好,使每个人的享受都能得到最终实现。再次,要注意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享受的科学内涵,坚持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相结合,反对低级趣味的享受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地区基本上具备了小康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人们受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精神文化生活仍是盲区,许多文化设施大量闲置,俱乐部、图书馆空空荡荡,高雅文化少有伺津,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这些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注意纠正只重物质文明不重精神文明、只重物质享受轻视精神享受的倾向,引导人们追究高尚的享受、文明的享受、科学的享受。
五、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体布局上要突出民族精神培育这个核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都将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凭借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推行其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企图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保持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有效地遏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前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命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冷静应对,迎难而进,在全社会进一步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出能体现小康社会特点的新的时代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规划上要把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作为一个总关全局的难点来突破,努力在构建小康社会思想道德新体系上有所作为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更高水平”,不仅包括经济生活的更高水平,而且也包括人们道德生活的更高水平,所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小康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新框架。这一新框架的提出,为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虽然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却十分严峻,许多道德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我们,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在滋长,是非不清、美丑不分、善恶不明的现象还在一些领域顽固存在,经济生活中坑蒙拐骗、欺行霸市、走私贩毒、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现象还屡禁不止,政治生活中腐败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加以解决,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当前我们最缺乏的就是道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难的也是道德。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充分认识小康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依据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思想道德建设新框架,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和创新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从社会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社会环境。
七、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重点选择上要把消除政治信仰危机作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小康社会信仰建设的新途径
社会信仰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未来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康社会的前途命运。就当前来看,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给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信仰危机,而且这种危机远没有结束,还有不断扩散和蔓延的趋势,已经直接影响到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特别是在国内,包括法轮功在内的各种打着信仰旗号的形形色色的东西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它们各自抢夺自己的信仰地盘,拉起自己的小圈子,有的甚至暗地里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团体,一些低级的信仰现象也盛行起来,各种封建迷信、现代迷信在广泛地流行着。可以肯定地说,小康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越突出,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突出,作为精神生活核心和灵魂的信仰问题也就越显得重要。所以,要把消除社会政治信仰危机、加强信仰建设作为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突出出来,努力探索小康社会信仰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要注意把信仰教育与人们日常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防止脱离生活、空洞说教而造成的社会心理逆反。要注意把信仰教育与法纪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把信仰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要注意扩大信仰教育的群众性和广泛性,把信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追求健康、科学的信仰生活,为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八、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设置上要把解决社会心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引导人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各种生活矛盾和社会压力
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心理问题将越发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凸显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否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高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浪潮,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康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心理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情绪更加稳定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了,要求参与社会竞争的愿望更强烈了,等等。这些变化,必将对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激烈的社会转型带之而来的矛盾、竞争和压力,使我国当前的社会心理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主要表现是:物欲化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容易使人过于迷恋对物的占有、享受和崇拜,使人变得越加贪心和自私;冷漠化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容易使人们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热情,对社会冷淡、消极,表现出强烈的挫折感和很高的不满意度;浮躁化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一旦被金钱欲望所激活,很容易使人变得脆弱、轻率、盲从和缺乏理智;无责任化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容易使人表现出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进而失去上进心、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结合小康社会人们的心理实际,引导全社会树立起全民心理健康意识,系统构建适应小康社会特点的多层次的社会心理调整体系,特别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超前预防和积极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消极情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确保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美好明天的到来。
标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