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廖玉仙 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365100
一、激发兴趣
1.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可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通过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水落石出等有生命力的词语,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2.重视课前预习,通过背诵来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学习的场所。充分的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如在教学《孙权劝学》的前一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并要求他们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课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境。如《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三峡的现实,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同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把学生的单纯想象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画面。
二、强化诵读
1.听读。
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
2.分角色朗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角色诵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情感,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对于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便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就会轻易地得出,本文是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通过秦王“先倨后恭”与唐雎“先恭后倨”态度变化的对比中,刻画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而唐雎是一个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3.师生合作朗读。
如教学《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琅琅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在教学中,笔者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笔者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笔者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三、教会方法
1.翻译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替、留、增、删、调等等。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2.积累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一课课读,一课课学,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知识,掌握了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掌握了常用文言句式等,就要把这些知识归纳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然,我所说的积累是在反复诵读中的自然存储,在阅读体味中的积累。
初中语文老师如何进行积累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每位学生都要有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在积累时归类,列出“实词、虚词、句式、名句、例句”几个栏目进行整理。为了便于查找,我还要求他们把积累的知识都按课文篇目顺序排列。学第一篇古文时,我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让学生学着做,以后便完全放权给学生。当然,在整理积累时,要选有代表性的、古今异义的,对于那些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不必记下来。另外,对任何一课词语的整理积累又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每一个词每种意义的用法都必须举出准确的例句。这样,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既在温故,又在知新。为了让积累教学落到实处,我会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积累。这样,到了初三,学生就为自己编写了“初中生古汉语字典”和“初中生古典名句集锦”。
当然,我们还可运用鼓励质疑、重视课外阅读等方法。
论文作者:廖玉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文言文论文; 出师表论文; 人物论文; 一课论文; 秦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