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圣泰斗”杨晓楼_杨小楼论文

“吴圣泰斗”杨晓楼_杨小楼论文

“武生泰斗”杨小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生论文,泰斗论文,小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小楼(1878—1938)为“同光十三绝”之一杨月楼之三子。曾拜在谭鑫培膝下为义子,依谭氏家谱排名嘉训。幼入小荣椿科班,从杨隆寿习武生,后拜俞菊笙为师。他天赋极佳,天生一副气宇轩昂的魁梧身躯,扮相英俊潇洒。性沉静、喜读书、善书法,眉宇间蕴含书卷英武气质,又天生一条高低宽窄兼备、脆而亮高亢如裂帛的武生嗓子,更有他人所不备的炸音,为常人所不及,更无可效法。他还精通少林、通臂拳术,唱念做打皆精,文武昆乱不挡,创武戏文唱之先河,有“活赵云”、“活霸王”、“活猴王”之誉称。从“象牙饭桶”跃为当之无愧的“国剧宗师”、“武生泰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杨小楼与梅兰芳、余叔岩并誉为“三大贤”。

怀宁王姓

杨小楼祖籍为安徽省怀宁县,该县距程长庚祖籍潜山县不远,曾有杨氏祖籍为潜山之说,杨小楼亦曾误为祖籍乃潜山,故为其孙杨宗年取字续潜。怀宁县有一石碑镇,镇有一村,村名杨家墩,即杨氏之祖籍。

据传杨氏家族本系王莽后裔。王莽篡位失败,刘秀欲灭王氏家族。王氏一族逃至某地,被追捕官兵盘问,族人急中生智,见路旁有杨树,便指树为姓,官兵信以为真,遂放其通行。据马彦祥之《杨月楼、杨小楼父子姓氏的新发现》一文谈,杨氏宗谱实为《王氏宗谱》,该地杨、王姓氏不分,内外有别。本族中以王为姓,对外则称姓杨。据《王氏宗谱》记载,杨小楼的祖父只谱名基旺,未言其它。《中国京剧史》言杨月楼父名基旺,为卖艺拳师。但又说俞菊笙幼从杨小楼祖父杨双喜习武旦。《京剧流派》亦说杨月楼父为武旦杨双喜。《杨小楼艺术评论集》、《杨小楼评传》、《京剧知识词典》等说杨小楼祖父名杨二喜为武旦演员。据此看来,双(二)喜与基旺是否一为艺名,一为族名?有待进一步考证。

梨园世家

杨小楼祖父生于1820年,据杨长秀言讲,当年杨氏手推独轮小车进京,车上一边是刀枪把子,一边是童年的杨月楼。于天桥摆摊卖艺,张二奎爱其技艺,遂聘为“忠恕堂”教师。时张氏弟子俞玉笙恰习武旦,即由杨氏授其武技,后俞氏改演武生,易名俞菊笙。据传舞台上的耍流星,即始创于杨氏。杨因甚得张之器重,深感知遇之恩,遂令子月楼拜张氏为师。

杨月楼(1844—1890)谱名久先,习艺后名久昌,字月楼。拜张二奎后习武老生,排名玉楼。与俞玉笙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满师后自立“忠华堂”。月楼面阔耳大,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同光十三绝”画像中有其所饰杨延辉像。《长坂坡》为其杰作,仅于岁末封箱前一两日,方一显身手,犹如子龙再现。《安天会》所饰悟空,颇享盛誉,有“杨猴子”之称。

光绪四年底,由程长庚呈请,杨月楼被保选为精忠庙会首。程病故后,杨接任三庆班主持。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七与王楞仙被选入升平署,虽进宫承差不足三年,却深受慈禧的信宠。据升平署档案记载,就在杨月楼病故之年的慈禧寿诞之日,还领受白银廿两、药四匣的赏赐。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一月楼病故,享年47岁。

月楼前妻陈氏,无出早丧,续室胡氏,生有三子,长子家传,次子家英,均按族谱“家”字排名,惜均早夭。同治十一年,杨月楼曾回乡祭祖,并出资修家谱,时三子小楼尚未出生。

杨小楼乳名三元,幼年住百顺胡同随父学艺,8 岁入离家不远的李铁拐斜街(今铁树斜街)杨隆寿的小荣椿科班习武生,排名春甫,与叶春善、刘春喜、郭春山、冯春和、程春德(继先)、谭春富(小培)等为师兄弟。13岁其父病故,便以嘉训名寄居大外廊营义父谭鑫培府中。得谭氏亲授《战宛城》,这出戏杨小楼演出是宗谭的。小楼体魄高大,唱武戏没有身材适当的配角,早年搭班时仅演一般角色,被讥为“象牙饭桶”。后搭双奎班,杨隆寿、俞菊笙均在此班,小楼受益甚丰。俞念及杨的祖父是自己的蒙师,极力提携。杨22岁时拜俞为师,得俞亲传《铁笼山》、《艳阳楼》、《金钱豹》、《挑滑车》等俞氏拿手剧目。《安天会》、《水帘洞》、《状元印》、《麒麟阁》为张淇林所授,是以为张养老送终为条件的,后杨确实按承诺所办。《长坂坡》为其家传承其父艺,一生演出达二百余场,有“活赵云”之誉。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最多的是《长坂坡》和《霸王别姬》。两位大师在常会戏和义务戏中经常合作,但同班唱戏,只有两次。1916年底,朱幼芬组建“桐馨社”,杨、梅同时应邀入盟。于第一舞台首次合作《长坂坡》,1921年2月,杨、梅共组“崇林社”,1922年2月15 日于第一舞台联袂首演《霸王别姬》。杨小楼与余叔岩首次合作是1920年2月14日, 于三庆园两位联袂演出了《八大锤》。1927年于那家花园杨悟山办的堂会戏上,杨、梅、余合演了《摘缨会》。杨饰唐蛟,梅扮许姬,余演楚庄王。在另一堂会上,三位还合作过《五花洞》,杨饰大法官,梅演假潘金莲,余扮张天师。虽戏有轻重,但“三贤会”实属难得,在京剧史上呈现异彩。

杨小楼不愧为国剧宗师,除武生戏外,还能反串其它行当的角色。《八蜡庙》已成义务戏反串的惯例,旦角张桂兰多为杨氏扮演,而且每次都临场抓哏。杨还贴演过《黄鹤楼》带《芦花荡》,前演赵云,后反串花脸张飞。因有此功底,所以1937年名票张伯驹40寿辰演出《失·空·斩》时,他敢接反串马谡的邀请。在宫中承差时,还曾为瑞德宝主演的《界牌关》配演武花脸应工的王伯超,这是慈禧特点的。光绪三十三年(1906)十月十五日,28岁的杨小楼被选入升平署,在他进宫所呈剧目表中,其中有一出老生戏《回龙阁》,他演薛平贵。扮相端庄凝重,声腔酷似其父,艺宗张二奎。老生行实为杨门家传,这出戏可以说是本工,但就杨小楼的行当来说是反串。他还曾反串过《法门寺》的赵廉。

杨小楼生平笃信道教,还曾有个法名“嘉年”,他是白云观住持高峒元的徒弟,还领了衣钵、戒牒。除在白云观打坐外,还常去戒台寺参诣。曾将技艺置之度外,后经好友苦劝,才振奋精神,每日与众友在给孤寺附近一座庙内练功。进宫承差后,甚得慈禧恩宠,甚至允许杨之爱女进宫听戏,还赏给杨女一个绣花荷包,此物至今仍在杨氏后人家中。外面曾流传一些流言蜚语,杨又不便解释,便又进了白云观,拜道长陈毓真为师,道号杨桂年。杨氏曾着道士装绾发于顶,黄冠鹤氅摄影留念,肃穆虔诚,颇有仙风道骨之神。还曾与一道长合影。在他病重期间,仍衣着道袍,手拿木鱼,盘腿坐卧在笤帚胡同20号(今39号)寓所小楼上。弥留之际嘱家人要按道家装束成殓,便于羽化以偿宿志。他是戊寅年来世,又戊寅年而去。1938年2月14日(正月十五)逝世,享年60岁。

杨氏后裔

杨小楼娶张二奎弟子周春奎侄女为妻,仅生一女。经郭际湘为媒,配刘砚芳(1894—1963)为妻。小楼视刘胜如已出,业务、家务均委其管理。杨女生四男四女,长子宗杨,娶妻迟温媛(世恭大姐),生子长瑞,颇似乃父,亦工武生,现在山东省京剧团工作;次子宗年,曾入富连成“世”字班习文武老生,后因其母不忍让子受苦令其退出,后拜王少楼习老生;三子早夭;四子宗华,原习老生,后从事影视,现在新疆;长女慧芬适高盛麟;次女慧英,为武生田玉龙之母;三女慧芸未嫁即故;四女慧琴适张某。杨氏亡故后,经侯喜瑞为媒,续娶李宝祥之姐,生有一男一女,子名宗绪,工文武老生,曾向侯海林、张春彦问艺,娶鼓师孙长荣之女宜萍为妻。孙氏为尚小云弟子,工刀马旦,现夫妻二人已于贵州省京剧团退休返京。其长子长瑜,工武生,现贵州省京剧团工作。宗绪妹慧茹,工刀马旦,后适上海海关朱文正。

砚芳次子宗年过继杨姓,小楼为其取字叫续潜。杨宗年娶妻邓慧卿,生有五男三女,长子长林,为冶金工程师;次子长青工文武丑,1976年卒于贵州,年仅34岁;三子长秀,工武生,现为中国戏曲学院附中高级教师;四子长和,工武生,现在陕西省京剧团;五子长虹未从艺;长女学敏,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已退休;次女学竹、三女学萍均未从艺。

杨长秀196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茹富兰、钱富川、孙毓堃。妻室刘荣香,原在新华京剧团师从李砚秀、白玉茹,后该团师从李砚秀、白玉茹,后该团调往西藏,因年少退团改业。生子杨朔为杨门七代,工武生,1992年毕业于中戏附中,师从尚长春、丁震春,现为北京京剧院演员。

砚芳兄刘砚亭,工净行。娶赵盛璧姐为妻,与丑角李一车(李元瑞之父)联襟。生有一男五女。子元汉,工净行;长女淑英适名净孙盛文,有子元意,亦工净行。女连珠,中戏校工作;次女淑卿适武生田玉林,有子田鑫;三女淑琴适名小生李德彬,有子李端,中戏校毕业分配广州京剧团,现为广州文化局领导干部;四女淑毓适老生张元智;五女淑蓉适武净王仲伟。

弟子传人

杨小楼弟子四人,早年收的侯海林,是宫内太监介绍的,不仅是徒亦为义子,人们官称侯为“海舅”,1977年病故,享年80岁。1935 年3月12日,杨于中山公园收延玉哲和傅德威为徒,后延去了台湾,1957年故于台北;傅后又拜尚和玉门下,成为尚派传人,1988年病故,享年73岁。

另一位即孙毓堃(1905—1970),孙为俞振庭外甥,幼年坐科俞氏的斌庆社,排名斌恒。曾艺名“小振庭”。其身量体魄,脸型及扮相,颇有几分似杨。孙之父母有意让子拜杨为师深造,杨又是俞菊笙的徒弟,杨虽对孙极为赏识,若收孙为徒,恐振庭有门户之见,后经孙母出面策划,杨方应允收孙为徒,并让孙改艺名为毓堃,此举引得振庭大为不满,许久不与孙家往来,为此杨不便为孙说戏。孙母又费尽心思从中周旋,迫使杨不得不给孙用功,但不教孙在俞家学的戏,只传授了《状元印》和《冀州城》俞不唱的戏,《霸王别姬》也只说了半出,因杨夫人对杨说:“你自己不‘留半包’啊?”故后半出全是孙用心观摩默记在心偷习而成。待孙演出时,杨大为惊讶。

杨的女婿刘砚芳,曾得杨之真传。宗杨、宗年均受杨之指点。尤其宗杨不仅长相和扮相,言谈举止也酷似外公,甚得杨的喜欢,欲使其承己衣钵,谁料1945年他却英年早逝,年仅33岁。

刘砚芳之婿高盛麟(1915—1989),私淑杨派,凡杨演出高必到场,这是“富社”特许的。高到杨家是宗杨给说戏,杨在一旁观看,有时指点纠正,曾亲自示范《武文华》中万君兆走边一场。高受杨薰陶,又得丁永利传授,演出颇具杨派风范,是梨园界公认的杨派武生。

标签:;  ;  ;  ;  ;  ;  

“吴圣泰斗”杨晓楼_杨小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