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现代化实践探索——兼论《创办现代化农村职中》的主题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论文,职教论文,意义论文,职中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珠江三角洲是一块开放的热土,这块热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自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该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教育,并已形成强劲的互动趋势,因而,涌动起一波波澎湃大地的教育潮。“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研究”正是面对珠江三角洲新的发展而开展的有史以来有关这一区域的重大教育研究项目,并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及省政府的课题。该课题旨在通过不同专题、不同区域的教育研究,对该区域的教育现代化走向进行整体测定和把握,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探讨珠江三角洲今后的教育发展,为建立该区域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实践指导。这是一次寻求理性思维,努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力图通过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催唤出新的变革和创新。由陈金陵主编、被列入课题成果《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研究丛书》之一的《创办现代化农村职中——新会市荷塘职中办学模式研究》一书就是一个范例,在此探讨其主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荷塘职业高级中学,位于江门五邑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职业中学,象我国大多数职中那样,是由“文革”期间创办的高中改制过来的。但是,是什么力量、用什么方法使这所平凡的、且生长于荷塘这块相对来说既偏僻又落后的江中孤岛上的农村中学成为著名职中的呢?该校办学10年来,从一所当时一夜间挂牌的“六无”职中(无资金、无专业教师、无专业教材、无实习基础、无设备、无办学经验)发展成为如今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办有“七厂六场一公司”年产值逾1.5亿元,在校生逾三千人的国家级重点职中;办学10年来,该校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培训各类人才近4000人次,为该镇各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和有技术的第一线生产者,从根本上改变了该镇的劳力素质;在该校的龙头作用下,该镇从无一家工厂的纯农业经济的穷镇发展成为拥有1300多家工厂的经济大镇,从职中用一台脚踏缝纫机办起的第一家服装厂到全镇拥有近70家服装厂,从业人员近4000人,年创汇逾5千万港元的服装行业,从职中办起的一家皮革厂到全镇形成制革行业,权产值逾千万元的就逾10家,等等。总之,职中的创办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该镇从以往一个落后的农村,一个仅靠几只船摆渡的孤岛发展成为拥有两座投资数千万元大桥的现代化城镇,在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还仅仅是一个极简单的描绘,但也足以使我们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平凡凡的荷塘职中却具有非凡的力量,擎起了一个镇的发展重担,这与现时许多职中尚处于发展的严重困境的形势相比显得是多么的可贵。它不仅为农村职中树起了一个典型,告示我们一所农村职中应当如何办,而且更重要的是,循着荷塘职中的发展历程,可使我们发现现代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具体化轨迹和生动有力的表现形式。正是我们从荷塘兴教育、创办学校的曲折历程中探明了荷塘职中之所以能从普通中学实现了办学模式的转型,是由于遵循了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缘故,才真正找到解答荷塘职中如何能在这一偏僻的江心孤岛上扎根、开花、结果的真缔,找到诊断这所职中为什么会兴旺而另一所职中为什么却出问题的关键。并且,还找到解决农村推行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农业问题,农业是一切社会行业的基础,但农业是由农民来办理的,农民问题决定着农业,而农民及农业的活动构成了农村,农业则处于农村之中,农民也生活于农村,农业是由农村来治辖着的。所以,农业、农民、农村是三位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农村集中反映了农业和农民的问题,而农业和农民又反映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所以农村现代化,必然涉及到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由于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0%以上,所以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也主要表现为农村现代化问题,解决农业、农民及农村的问题就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荷塘职中尽管只是一所中学,但却能以其生动的实践,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途和轨迹。当然,荷塘职中的创办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更不是某个人心血来潮的产物。荷塘职中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转变过来,既受到时代的推动,也得益于珠江三角洲良好的改革开放环境氛围的培育,得力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荷塘职中人的努力和奋斗,同时更重要的是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遵循了农村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荷塘职中从一所农村职中这一发展侧面,深刻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如何实现转型,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面镜子。
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决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荷塘职中的发展证明,即使我国推行教育现代化已有一个半世纪,已进行了许多空前激烈的改革,并且还有许多先进国家作为发展样板,并处于珠江三角洲良好的改革氛围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之下,要对教育进行改革仍然是相当艰巨的。办学之初,部分领导、群众、家长、学生都想不通,意见也尖锐。职中上与否,面对的是一个“六无”的空牌子,这是传统的那种一支粉笔一间屋子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的挑战,荷塘职中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实事求事的作风和用辛勤的汗水对这一挑战作出圆满的回答。世界教改实践表明,教育要从几千年的封建学术堡垒中走出,走向与生产相结合,为生产服务,是极为艰难的,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是名大学,在模式转型上的抗争却异常激烈,如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生死存亡的压力,至今或许还仍然徘徊于生产领域之外。荷塘职中人的伟大在于,他们不仅把荷塘高中转为职中,而且实实在在地把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教育变为面对农村、面对生产的教育,把那种使农村成为人才纯输出的教育转变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动力。他们不仅扎扎实实地为荷塘的经济发展服务,而且根据我国农村实际,对办学模式、体制进行了全新性的创造。荷塘职中不仅是一所学校,也是当地科研机构、生产咨询机构、新工艺新品种的试验场,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经济体,一个融生产、经营一体的经济机构,对该镇的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都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荷塘职中人可能没有专门研究过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但是他们却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独到的认识,他们的实践证明,他们不仅懂得什么是现代教育,而且还懂得怎样办好现代教育。他们用具体的事实,引导我们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启发我们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重新对以往的教育概念进行反思和发展定位,不仅为现代教育注入了崭新的内涵,而且还为“有特色”的中国教育赋予了真实的意义。从荷塘的实践中,我们领悟到邓小平同志解说中国特色为“中国的”的深刻之处,了解到从实际出发是办中国教育的最大原则,是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荷塘职中的办学模式是荷塘的,同样在这一套丛书中研究的江门市、佛山市、东莞市以及西江大学的教育都是他们所独有的,他们的许多作法和经验为珠江三角洲教育发展所共有,许多地方可以学习这些形式和方法,但是,从整体上说,形式和方法的学习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乃在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这种办学原则,在于办荷塘教育,办江门教育、佛山教育、东莞教育的这种原则。一句话,在这里,要办的是荷塘职中而并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要办的是东莞教育而不是香港教育,办的是西江大学而不是北京大学。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不容易,认识它,并努力实践它,就能创办出特色来。现在很多学校都在高唱办世界一流学校,争世界第一,荷塘人并不这样叫,但却办出了世界一流的学校来。荷塘职中的办学实践丰富了珠江三角洲的教育实践,也深刻地反映了1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这一本质特征。这是我们从研究珠江三角洲教育中,从研究荷塘职中办学实践的这本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迪之一。
荷塘职中创办10多年来,实践很丰富,但是要全部阐述其内在的意义和时代精神,对现在来说还为时尚早,一是许多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上作更深入的推进,二是目前还尚未具备对实践作完整系统的理解的理论穿透力,尚需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但是,荷塘职中的发展同珠江三角洲的实践一样,已走过了感性经验型的实践阶段,到了迫切需要理论指导的时候了,也正如荷塘职中人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关键信息一样,荷塘职中人常常体验到理论力量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总结实践和探讨职中的新发展,该书就是他们寻找理性的产物。它旨在通过探讨以上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办学过程的内在意义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推动新的实践。只有走在时代前头的人,才渴望创新,只有企求创新者才渴望理论,希望籍理性的力量,窥视到更深层更广远的未来发展,因此获得更强有力的发展力量。
全书共分9章,力图通过不同的方面来展现荷塘职中办学过程和所创设的新办学模式及现代意义,对荷塘职中的10多年实践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同其丛书的其他各本一样,该书的第一章是全书的总引导,简明扼要地勾勒出全书的写作意图以及基本设计,主要章节框架和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阐明主编者的立题思想,因此这一章是全书的导读。第二章可称是全书的总论,有理论上的先导及为探讨荷塘职中发展作相应的研究铺垫作用,一种开篇章。该章文意纵横捭阖,审视了从烽烟滚滚的中国革命史到不同时期具体的教育改革,使之让人进行充分的思索,亲身体验到传统教育的沉重和教育改革的历史紧迫性,努力在对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一简要的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关键问题的定位,指出中国农村是现代化的关键,推行教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解决当代农村问题的关键措施这一主题,从而把创办职中看成是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中一项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发展选择。在这里,该书不仅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中国农业、农民、农村三大问题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只有推行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型的农村教育,即转变以升学为目的的传统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农村教育不教农民致富,不支持农村现代化,而是教农民子女如何“跳出农门”的怪圈,变脱农、怕农、贬农为务农、爱农、促农,把农村教育的办学宗旨转变到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上来。据此,该章指出,发展农村职中是推行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符合中国农村经济承受水平、投资小、见效大,其培养的人才又适合中国农村目前经济对人才要求的水平的重要教育形式。在这里,不仅剖析了中国第一面教育红旗阳原县这一“花钱靠贷款、吃粮靠救济”的教育红旗,指出传统办教模式的根本问题。中国传统教育对统一国家曾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也从而禁锢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民众才智,使封建制度得以沿袭了数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今天推行现代化的重要障碍。从阳原县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变以及广东荷塘镇的发展,该章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职中则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因此,解剖及探讨荷塘职中的办学实践是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的。
第三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荷塘及荷塘职中的由来和发展。该章历数荷塘如何从设村到建镇,从10年前传统小农村经济模式发展为如今农工贸一体化的初具现代化的城镇,从靠摆渡去他乡求学到1965年的自办中学分校,再到70年代文革中成立的完全中学,最后改制为职业高级中学的历程,农村办学之艰难曲折,全部可以从荷塘这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孤岛上的这所中学的诞生和发展中看到。在办学者、在全校师生艰苦创业下,这所中学15年来,开始从祠堂到茅棚,最后还盖了几间简易瓦房,算是有了正式的校舍,但设备之简陋,仍使热心于农村教育的老师们于心不安。然而,更使这些献身于农村教育和农村发展的人民教师感到不安的是,办学20年,荷塘仍然抛不掉穷字,镇上穷,农民穷,学生穷,教师穷,学校也一样穷。恢复高考后,全体教师憋着一股劲地努力,终于使荷塘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稳步上升,跃为全县高考第三名,这着实是对纯朴偏僻的荷塘镇人一个重大的报答。但是,每当送走一批毕业生,每当面对荷塘的发展,这些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心是极为沉重的,他们能吃苦,他们曾立志积极干,他们汗水没少流,心血没少付,但是结果对荷塘带来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培养几位高考入选者吗?现实是残酷无情的,但正是这样才具有催人反醒的巨大力量,荷塘中学教师们从中获得摧枯拉朽、敢于改革教育的巨大力量。该章力图真实地描述荷塘职中如何在艰难中起步,努力刻画改革者的思想裂变,教育观念更新以及新教育模式的孕育发展的历程。陈金陵校长这位昔日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曾分配于广东省委组织部工作,后主动到基层当教师的职中创办者,他说:职中是在骂声中挂牌,在困难声中起步,在赞扬声中发展的。用这样的话来“轻描淡写”职中的发展,不但体现了他的“大度”,表现其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且不因受赞扬所骄傲的胸襟情怀,而且还能给人许多深刻启迪。创业是艰难的,这不仅是惊天动地的开国创业,而且在温懦文雅的校园之中也同样有艰难的改革和创业者的艰辛跋涉。在激烈的抗争中挂牌,在一无所有中起步,在掌声和异议之中选择发展,在赞扬声中前进,似乎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其实对创立者来说无论过去、现代还是将来的每一步都意味着一种严峻的考验。历史反复证明,通往现代化之路是曲折崎岖的,只有致力于攀登、且百折不挠的人们,才有可能采到芬芳的果实。
荷塘职中之所以能走出传统的办学模式,在推进农村现代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最主要是他们能从荷塘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根据农村办职中的特点,创立了新型的办学模式,从而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职中成为荷塘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章集中探讨了荷塘职中的这种模式和办学机制。从这里可见,荷塘职中把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进行了时代性阐释,根据现实的生产实践到这一思想进行具体化的实践,创造性地建立起劳教结合的新形式。这不是某种语录和口号的简单搭配或牵强附会的应用,而是一种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变革呼声,也是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荷塘职中人对这一模式做了深刻的表述:一是确立了“以教促富,以富促教”的崭新的办学宗旨;二是建立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体制;三是形成了“教育、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综合办学体。从三个不同的维度集中贯彻了教育与生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本质转型。许多人都在努力探讨20世纪世界发生如此重大变革的原因,是什么促使产生的两次规模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又是为什么在浩劫般的大战后引来世界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很多,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走向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结合,是教育现代觉醒的关键标志。康内尔(W.Concll)在《20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把20世纪世界的剧变归因于现代教育的觉醒,这种觉醒就是教育开始注重社会功效,教育开始与经济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荷塘职中的成功之处正是能根据荷塘实际,使职中办学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荷塘职中不仅与镇的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且也使该校成为重要的生产体,成为该镇科研基础和生产龙头。荷塘职中办学模式转型本身所包含的现代意义是相当丰厚的,值得深入探讨。
对一所学校来说,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该书在第五章里探讨了荷塘职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创办之初,摆在全校教师和领导面前的重大问题,除了确立办学方针外,如何开展新职中的教学工作,就成了非常紧迫的问题,自然,办学方针的转变也必须从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通过10多年的办学实践,荷塘职中建立起了较有特色的教学工作体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推行教学、实习、科技推广以及经营服务”一体化教学体制的三个方面较好地实践了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实践了产教结合的思想,突出了人才的生产技能的培养。他们不仅建立起适应当地发展的专业体系,而且形成满足职中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科研、应用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立起一批有特色的实习广场,并使教学基地、生产基地和经营体系有机地配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创办初期无专业教师、无教学设备、无专业教材等困难,解决了农村创办职中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正是这些有特色的工作,使荷塘职中的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学有所成,学到了一定技术,成为当地的生产骨干。第五章力图展示荷塘职中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以较大的篇幅介绍荷塘职中有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大纲,以便对职中的教学有更详尽的了解。
该书第六章集中探讨荷塘职中的管理工作,这也是该书一个颇有特色的重要方面。管理是资源,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抓好管理同样也是荷塘职中能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视该校的管理体制,会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坚持民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是一大特点。陈金陵校长负责全校工作,他不仅身先士卒,凡事带头示范,克己奉公,无私贡献,以校为家,而且在管理中发扬民主,注重集思广益,发挥各科室的作用和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该校还制订了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以及与相应分工一致的规章制度,职责落实到人,每一种岗位及负责人均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规章,从班主任、实验员到校长,一应俱全,公开于众,强调自觉遵守,并通过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使管理工作更加客观,更具民主化、科学化。该校把全校工作分为四条线,倡导分工合作,分工使人人各尽其职,合作强调全校一盘棋,目标都是要把学校办好。荷塘职中的管理不仅注入了现代管理思想,强调了科学决策的机制,而且注重全员参与,使全校教职员工都从不同方面参与了学校的管理过程,从而都主动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具有良好的责任感。许多人都说,在荷塘职中工作虽艰苦,但舒心,这实际就是管理留人的一个重要特征。该章着意较详尽地介绍了该校的管理体制,并列出相应的岗位职责,以便对之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七章探讨了荷塘职中的德育工作,该章集中展示了职业中学所面临的许多独特的德育工作特点。例如,该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不仅受到珠江三角洲的地区特有的环境影响,而且还受到职业中学物质条件的制约。所以,一方面,学生具有开放进取的意识,有较强的自主精神和竞争观念,注重效益,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看重物质利益或不求上进等现象,而且还由于许多学生对进职中不能考大学而忽视学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双差生的到来,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许多职中由于没能抓好德育,结果产生了许多重大问题,学校成了差生收容所。荷塘职中从创校开始,紧紧抓住德育这一环,把它作为创立新的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探讨转变那种以灌输为主的传统德育方法,倡导以公正、平等、文明、科学的德育,特别注重利用社会新发展,学校新发展来启发政治觉悟,利用个人学业和技术的学习来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系统人生知识学习,利用各种党团及学生组织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学习民族文化美德,利用学校和学生会的整体氛围的耳濡目染来达到熏陶培育良好心理素质。在10多年的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和系统的工作网络。这些卓有成效的德育保证了荷塘职中教改的成功,为荷塘职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书不仅详尽地介绍了该校的德育工作,还对新时期职中的德育工作做了必要的探讨。荷塘职中的这些德育改革尽管仍然是初步的,但也足以可见,搞好职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荷塘职中办学10多年来成就斐然,其中既积累了许多带规律性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该书第八章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总体上,荷塘职中办学方向正确,尤其是在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学校与生产的结合,为当地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它积极倡导以教促富和以富促教的办学宗旨,推行教产结合的新办学模式,使学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到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的特点,又遵循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从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生动地实践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原理,从现代意义上回答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内在涵义,使该校成为荷塘镇发展的龙头。学校自身创办有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体,这就使这所职中的教育与科研、与市场、与社会融为一体,但又不失为学校,不仅保留了全部学校涵义,又使职中的学校功能获得极大的扩张。在这所学校中,教师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发展也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这应当是这所职中全部经验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们审视现代农村职中发展的最重要标尺,也提供人们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有用信息,为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启示。荷塘职中的许多经验都很好,许多方法也很有成效,然而这在许多学校或许是不能搬用的,但是如果把这一经验和办学思想领会了,也同样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或者说,荷塘职中的这些办学方法和经验都很好,都可推广,但如果忘记了以上的这一基本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也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是的,荷塘职中还有不少问题,但留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在面向未来更大的发展前提下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职中趋向更加灿烂的发展。同发达国家办职业学校相比,荷塘职中用10年时间取得了他们几十年的发展成果(而且也主要是在人才方面),但毕竟一所学校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方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况且由于某些方面发展快了,使另一方面的不适应更易反映出来。所以,荷塘职中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相信能在今后得到相应的解决。当考察荷塘职中发展规划时,就会看到职中已把解决各种问题,从中寻求更大发展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之中了。
第九章可以说是本书的总结,它旨在探讨荷塘职中创办的现实意义。在这一章中,不仅对全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理论性的阐释,指出荷塘职中一系列发展的时代特色,而且还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下,阐述荷塘职业中学改革的历史贡献。其中,尤其注重通过对该校办学实践的审视,揭示荷塘职中的创办以及办学改革是如何意味着中国农村传统教育转型,对中国农村传统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符合国情实际的重要示范。并且,这里也将指出,循着荷塘职中的办学实践,就能找到推进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钥匙,发现荷塘职中的创办及其模式,非常符合中国目前农村教育实际,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投资小,效益大”的最佳模式。此外,荷塘职中的实践还有力地证明,在中国农村还处于贫困的情况下办职中,应当如何增强自身,通过自我发展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去不是常说教育要促进经济发展吗?那么,作为一所职中能否自己首先促进经济的发展呢?不是说你的教育质量高吗?那么,首先学校就应当自己试一试,把职中纳入经济大潮之中,接受市场的挑战,创办领导当地生产潮流的新学校,把学校变成服务农业的“硅谷”、“科教城”或“致富校”。荷塘职中不仅推动了农村传统教育的转型,而且提供了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典型,同样,也实践了一所职中走向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具体形式,这三者都是相互的,不可分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改革方面有许多经验,其中非常重视“社教合一”的办校模式,这种模式有许多好处,但相比之下,荷塘职中要比之更“现代”一些,它的特点是在坚持正规教育的同时,发挥与生产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因此也更多地保持了作为学校的相应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加强调教育规律一些。现在看来,荷塘职中的办学模式更加可取,正是由于在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的正规教育,能更好地体现现代教育发展规律,也因而具有更强的辐射作用,办教的效益也自然更加明显,对当地发展的作用自然会更大。
荷塘职中是珠江三角洲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它在一批热心农村教育的教育家的努力下,迈开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是陈金陵校长对此很谦虚,认为是上级领导和群众支持的结果。通读全书,我们为这所新型职中的创办和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它预示着珠江三角洲教育实践的伟大意义,预示着中国农村职教的振兴,并指出中国农村职教发展路径。当然,荷塘职中的发展只是开始,还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且许多方面仍然在尝试之中,因而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它,不能用先进国家的模式简单地丈量它,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它已办好了,不需要再支持了。恰恰相反,正由于这所职中办得出色,进行了有力度的探索,这就使它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因而更应当得到支持和帮助,甚至财力上的相应资助。职中人唯有勇敢直面新世纪性挑战,才能为农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