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道情戏程式化分析论文_赵晓庆,苏纪红,祝艳菊

河南太康道情戏程式化分析论文_赵晓庆,苏纪红,祝艳菊

太康道情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河南周口 461400

摘要:河南太康道情戏从出现都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历史,一个剧种能够传承至今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想要更加长远、有活力的发展,肯定免不了专业的发展态势,河南太康道情戏也不例外。太康道情戏从出现到专业的程式化与中国传统戏剧大多数剧种的发展过程一致,本文便从音乐的程式化和形制的程式化两方面对太康道情戏的程式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太康道情戏;程式化;音乐;形制

2005年,河南太康道情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康道情戏也由此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这一流行于豫东、皖北平原等地的剧种从产生到走向正规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也终究有程式化可寻,它体现了中国大部分戏曲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流程极为相像。

一、音乐的程式化

剧种之间拥有最大区别的地方是音乐。剧种音乐是区分地方戏的鲜明标志[1],往往戏曲音乐一响,喜欢戏曲、了解戏曲的人便能分辨出是哪类剧种。按这一理论,戏曲的音乐是不能被程式化的,但是,太康道情戏却告诉我们,现实与理论是恰恰相反的。太康道情戏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各类剧种中的优秀元素,将各种适合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应用于自己的优化中,很好得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容纳各家的音乐风格

早期的太康道情戏又被人称为“渔鼓班”,“渔鼓”便是“渔鼓道情”的渔鼓,也就是说,太康道情戏最早就是吸收了渔鼓道情的音乐风格,渔鼓道情擅长说唱腔调,太康道情戏便直接学习了这一特色,在早期运用自如。

后来,太康道情戏不断发展,又吸收借鉴了许多其它剧种的优秀风格。1957年,河南太康道情剧团成立,众多专业的戏曲从业者加入到太康道情戏的传承、保护、发扬光大中来,太康道情戏也有了一个更加专业、长足的进步,音乐风格的发展也是由此走向正轨。剧团的各位专家到处走访学习其它剧种的发展模式和风格特色,取其精华进行学习,而后将其加以优化运用到太康道情戏的发展中来。更有甚者,剧团领导邀请各地剧种优秀的从业者到剧团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艺的切磋,大大加快了太康道情戏的发展进程。当然,一个剧种的音乐风格主要还是取决于作曲者,太康道情戏的作曲者也对其他剧种十分熟悉,对音乐特点把握十分到位,板式和曲牌不断变化。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太康道情戏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

在不断取其它剧种之长加以融合的同时,太康道情戏的创作也在不断进行,归根到底,创新才是一个事物不断发展的取胜之道。在没有更适合的风格时,太康道情的作曲者们不断创新,创作出了更多更为优秀的作品。

(二)板式

太康道情戏的板式是由多种板式变化融合而来的,但是主要还是借鉴豫剧,几乎所有的板式都能在豫剧中找到可循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太康道情戏的发源处,豫剧是最受欢迎的,大家与豫剧的接触也是最多的。太康道情戏的开始和发展都是靠豫剧从业者,因此借鉴豫剧的板式是最为方便、快捷的。另外,地方戏曲的进一步戏剧化,在音乐上主要表现为“板式变化”这种新的戏曲音乐结构方法的出现[2]。

二、形制的程式化

太康道情戏的形制的程式化也经历了一个从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从杂乱无章到成为系统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太康道情戏出现到国营剧团形成之前,太康道情戏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之中,这一时期主要为宣传道教思想的说唱形式或是渔鼓坠形式,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家都遵循的形式。慢慢的,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用来宣传道教的用途逐渐没落,太康道情戏走向民间,逐渐成为了民间艺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营剧团成立,太康道情戏形制基本定型,太康道情戏也一跃步入专业行列。随着一批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进入剧团,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这对于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太康道情戏开始拥有了专业的演员、专业的作曲者、专业的导演、专业的道具,加之太康道情戏出生于豫剧之乡,有了豫剧的支持,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就日渐迅速起来。演员们出身于不同的行当,能够表演各式各样的角色,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的唱腔,大大提高了戏曲的丰富度和角色的多样性,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伴随着太康道情戏的不断专业化,它的形制逐渐稳定下来,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剧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受到人们的喜爱,得以流传至今。

结语

河南太康道情戏的程式化是一个集百家之长的过程,它借鉴了周遭剧种的优秀之处,将自己的特定与它们结合,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芒,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过程。太康道情戏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吸收的发展程式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晗.浅析中国戏曲的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6,(6):116-117.

[2]姚艺君,袁环.中国戏曲声腔研究新探[J].中国音乐,2018,(3):86-103.

[3]刘二永.论中国古典戏曲叙事联贯理论[J].中华戏曲,2016,(2):300-315.

论文作者:赵晓庆,苏纪红,祝艳菊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河南太康道情戏程式化分析论文_赵晓庆,苏纪红,祝艳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