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汽车配送物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汽车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益大众化。2002年至今,我国的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车销售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汽车销售总量已经达到210万辆,2001年相对2000年的销量只有14.3%的增长,但是2002年汽车销售达到340万辆,相对于2001年增长42%,这种“井喷”式飞跃主要原因是我国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的对外开放。2003年相对2002年增幅达到29.1%,2004汽车销售突破500万辆,相比2003年增幅为15.1%。2005年1至6月,汽车累计生产303.59万辆,预计全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550万辆。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也飞速发展起来。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4400亿元,预计这个数字到2005年底能达到500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7000亿元。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品的进出口也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为8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九成以上是汽车零部件出口。汽车零部件出口中,汽车关键件出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90%;汽车零件出口为62亿美元,同比增长68%。
一、汽车配送物流市场分析
汽车配送物流主要包括整车配送和零部件配送。整车配送主要是汽车生产厂商将成品车根据经销商要求发送到指定仓库,同时还有少量返修车辆的回流。零部件配送则包括两大部分,生产线零部件配送和维修服务零部件配送。这些直接影响到汽车生产和销售成本。据统计,从生产上来看,我国汽车物流成本(从零件供应商交货开始计算)占成品车总成本的10%,而国际先进水平则在4%~5%之间。从销售上来说,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是15%。而欧美国家该比例是8%左右,日本甚至可以达到5%。总的来说,我国汽车在配送物流环节还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
汽车行业综合性非常强,涉及面非常广,这也导致了汽车行业注重多行业合作,目前对于汽车物流方面,国际上主要采用外包的方式,对分销商的销售物流和对最终用户的销售物流的外包度分别为50%和33%,我国汽车配送物流方面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自主采购和配送,结合汽车行业特点和全球化采购趋势,我们也必然会采用外包这种模式,将汽车零部件或者整车的配送外包给更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
二、汽车配送物流运作模式
1.整车物流模式
我国现在的整车物流以国内物流为主,整车物流也是以企业自营为主。国内的大型整车制造商的整车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有一定库存量。但整车制造商并不是所有的整车都储存在工厂,而是在全国各地建有储存中心,根据预测值储存有一定数量的整车。在这种模式当中,整车生产企业只对一级经销商负责,由一级经销商管理下属分销网络。同时将车辆订购信息报整车企业,由整车企业根据定单上要求送货时间、地点结合就近的储存中心送货。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的整车制造商交货速度快,但是投资较大而且对整车企业本身要求非常高。要求企业有比较成熟的生产和供销市场,且市场需求量具有可预测性。
附图
图1 整车配送模式图
对于一些新兴的整车制造商来说,资金不是特别雄厚,同时市场也不是很成熟的时候,主要是依赖经销商订单生产配送,尽量保证零库存,直接将下线的车辆运到经销商手中,这只适合处于成长过渡阶段。总的来说,汽车生产企业在整车配送当中要尽量减少库存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应该将成品车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平台整合各个大型整车制造企业的配送信息,利用各个汽车销售网络大致相似的特点进行统一配送,这样可以节约资源,提高配送车辆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
2.汽车零配件配送物流运作模式
对于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具体包括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订单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发料及在制品的管理、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等。零部件配送主要包括生产线上各个零件厂对整车生产线的配送和售后维修服务所需要的零部件配送。
(1)传统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之间配送关系。为了满足整车厂JIT(just in time)的生产模式,各个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接到企业生产进度需求后,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数量的零件运到指定的工位。配送模式如图2所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整车厂装配总线的流畅运作,但是由于零件厂数量繁多,为了达到整车制造企业的要求,他们必须在整车厂附近自建或者租用仓库提前存货,这样就必然导致配送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也就是将整车厂使用JIT系统节约的成本浪费到了零部件库存上,对于汽车生产总成本的降低没有任何意义,品种繁多的零件企业之间的管理的混乱现象反而会大大增加总成本。
附图
图2 零部件传统配送模式图
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于生产线上各个零件厂对整车生产线的配送进行了大量的改进。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应该是配送中心式配送。配送模式如图3所示。这个主要是一方面保证整车制造厂生产线上JIT的需要,另一方面协调好各个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库存和配送计划。
附图
图3 零部件配送中心模式图
具体而言,配送中心模式当中相对于传统配送模式,加入了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原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完全转给了第三方。首先结合整车厂生产进度和零部件需求报表,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将需求报表细化。这个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型号零部件需求的迫切性、协作零部件企业的库存、工作进度、到整车制造企业的距离、分批配送的数量、重量等各个因素,制定出最后的配送方案,并针对各个零部件协作企业制定出详细的配送方案。这样不仅保证了整车制造企业工作的流动性,同时也让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和配送流水作业,以达到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
(2)售后维修服务所需要的零部件配送。售后维修服务所需要的零部件配送主要是由厂家对销售商进行配货,基本上利用的还是整车配送的原有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零部件当中,是通过整车企业先采购零部件再配送到销售商手中,目的是保证原装车和维修服务所用配件一致,用以保证售后维修服务质量。
三、汽车配送物流运作机遇与问题
汽车制造业本身具备规模庞大、跨国界采购的性质,这样决定了汽车生产企业具有跨国公司特征。根据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要求,汽车跨国公司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和营销进行统一布局,以构建全球生产体系,并通过全球生产体系,使汽车开发、采购、生产、物流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走向全球化,逐步形成全球供应链管理,并最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全球竞争力,这是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现代汽车物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壁垒逐步拆除,国内国际统一市场的形成,我国汽车物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契机,为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拥有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线引进,先进零部件进口和大量整车的进口;另外随着国外物流企业登陆中国,也必然会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这必然加速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机遇难得,挑战更为严峻。随着国外汽车物流企业带来的合作机会和竞争压力,我们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1.整个汽车供销供应链中企业规模小而多,协作难度大
目前国内约有100多家整车制造厂以及将近3000多家零部件制造厂,整车厂普遍规模不大,零部件生产企业则规模更小。以上海大众为例,该厂需要与500多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这样繁杂的企业合作系统,要做到协调配合整个生产线,满足JIT的生产和零库存是十分困难的。
2.汽车成本的敏感度日益提高,各个合作企业转移成本风险
国内汽车市场从2002年销售出现“井喷”现象至今,出现多次大幅度降价,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可以消费得起汽车,大量经济型轿车涌现市场。汽车制造、经销企业等对于汽车成本的敏感度已经到了一辆车几百元的地步,各个企业都希望降低自己的成本而将成本的风险转移给合作企业。这样互相推卸责任的后果是,整个流通不畅,成本反而相对增加。
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落后,企业间信息透明度不高
由于物流意识的淡薄,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数据分析上知道提高物流水平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没有真正从事过物流的研究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而且汽车生产当中涉及到多项专利和生产机密,所以企业之间相对封闭,相互缺乏信任,信息透明度不高,这样导致实际的物流运作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