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状况论文,美国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3)12-0088-05
一、2003上半年美经济回升势头有所加强,本轮经济周期呈现新的特点
(一)当前美国经济总体步入复苏,二季度回升已超过预期
美全国经济研究局已正式确定,始于2001年3月的战后第10次经济周期衰退已于2001年11月结束。此后,美国经济已步入温和回升阶段。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0.3%,2002年增长2.4%。
表1 美国历年经济增长情况 (%)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进入2003年二季度后,美国经济的回升势头有所加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增长2.4%,高于前两个季度的1.4%,回升超过市场预期。二季度,导致美国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一是伊拉克战争使政府开支猛增,二季度联邦政府开支增长25.1%(一季度为0.4%),其中国防开支增长高达44.1%。二是个人消费增长3.3%,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三是私人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从一季度的下降4.4%变为增长6.9%,拉动GDP增长0.69个百分点。其中,设备和软件投资从一季度的下降4.8%变为增长7.5%。这是美国经济中较为令人鼓舞的信号,表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的私人非住宅投资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二)本轮美国经济周期的新特点
第一,过去经济复苏一般都伴随着就业的增加,但这次却出现了“失业的复苏”。过去复苏开始6个季度就业平均增长6.6%,此次同期就业却减少1.1%。今年二季度,美国失业率反而进一步攀升至6.4%的近期最高水平。
表2 2001年以来美国失业率变化 (%)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
第二,过去经济衰退结束后一年就恢复正常增长,而此次衰退结束已超过1年半,增长尚未恢复正常。
第三,过去经济衰退结束后一般都伴随商业性投资的迅速回升,复苏开始6个季度企业投资年均增长15.3%,此次周期企业投资仅增长3.5%。非住宅私人投资持续下降,直到今年二季度才出现好转;设备和软件投资2002年二季度以来有所恢复,但今年一季度再趋下降,二季度重新反弹。
表3 2001年以来美国非住宅私人投资增长情况 (%)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
此外,在住房和以汽车为主的耐用消费品的持续畅旺带动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周期性的大起大落,而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今年二季度,居民个人消费续有好转。同时,美元汇率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根据人们对历次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美元汇率强弱与美国经济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当美国经济处于萧条时,往往伴随着美元汇率的走弱;一旦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就会逐步改变弱势,并随着经济进入新的周期性增长而再度走强。这一次,恰恰在经济衰退期,美元续呈强势;而经济结束衰退进入恢复期一段时间后,美元才转而走弱,而且直到经济进入恢复期一年半以后,美元才在各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于近期有所反弹并呈现走强的迹象。
(三)本轮美国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第一,美国采取了二战后以来罕见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大减税、大降息等反危机周期性措施刺激了居民个人消费,减缓了经济波幅,缩短了衰退时间,成为战后最短的一次衰退。
第二,“9·11”事件、公司财务丑闻以及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显著增加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部分抵销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使美经济迟迟无法进入强有力的复苏。
第三,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产业向外转移和企业生产经营外包的趋势。这导致在经济进入恢复期以后,大企业裁员仍有增无减,而且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
第四,新经济调整和IT泡沫的破灭使前些年过度投资、过度研发的矛盾空前暴露出来。IT制造和服务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复苏以来美制造业设备利用率一直低于75%,仍处于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使前些年作为私人投资增长主要动力的IT支出,从非线性跳跃式高速增长一下子陷入停滞和衰退,企业投资意愿持续不振,导致美国经济恢复乏力。
至于美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表现,总体上看与以往历次经济周期比较并无特别大的差异。有所不同的,一是由于个人消费仍在增长,美国进口没有像以往那样大幅下降,因此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二是由于跨国并购投资陷入停滞,美国吸收FDI一度降到历史低点,但资本大量净流入的状况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四)对美国经济现状的判断
基于前述分析,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目前正处在复苏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使迄今为止的经济复苏仍十分乏力。随着各种突发事件影响的逐步消化和经济前景的明朗,美国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经济回升势头加强,可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发展趋势
(一)关于美国经济今后走势的基本判断和预测
关于今后美国经济走势,美国国内有两种基本判断:一是继续维持目前的温和增长;二是出现强劲的复苏。而以前人们议论较多的“双底衰退”基本上可以排除。占主导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维持目前温和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花旗集团经济分析师斯蒂芬·里奇和哈佛大学的库帕教授等都认同这种看法。花旗集团经济分析师斯蒂芬·里奇认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IT泡沫破灭、“9·11”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冲击后,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随着这些重大事件能量逐步释放以后,如果不再出现新的突发事件,将逐步回归到正常生产率的增长轨道。由于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在2-2.5%之间,而劳动力自然增长率达1.1%,因此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3-3.5%。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消除,美国经济会逐步向潜在增长率靠近,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3.5%,明年美国经济增长将在3%以上。美国经济周期委员会的成员森·道尔提教授也认为,3.5%的增长率较为合适,4-5%就显得过高。这与美国商务部等官方机构的看法也较为接近。
表4 2000年以来美国进出口对GDP的贡献 (百分点)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据我们对美国著名研究咨询机构会议委员会关于商业周期问题的调查了解,衡量美国经济运行的先行经济指数、—致性指数和滞后指数,在经济衰退结束以后总体上都处于恢复之中,尽管恢复性质较为温和。2003年7月份,美先行经济指标综合指数上升0.4%,达112.5点,已连续4个月上升。由于先行指数预示今后3-6个月美国经济的走势,7月份先行指数出现自衰退至今2年多来的最大升幅,表明美经济复苏正在蓄积动力。另外,7月份反映美国当前经济活动情况的一致性经济指数和反映过去经济活动情况的滞后经济指数均上升0.1%,分别达到115.2点和98.2点,其结果是美国经济的合成景气指数呈现改善,显示美经济景气在向好的方向演变。
关于美国经济前景的几种主要预测:(1)美国财长斯诺近期预测,2003年下半年美经济增长可达3.5%,2004年可能达4%;(2)持较乐观态度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美经济增长折合年率可达3.5%,2004年将攀升至3.6%;(3)最乐观的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美经济增长率可能达4%甚至更高。当然,也有高盛公司、摩根斯坦利等少数机构对美经济前景较为悲观。
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美国经济总体上将呈温和加速回升的势头。2003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2%(会议委员会数据),下半年会有明显加快,预计为3.5%左右,全年增长2.5-3.0%。2004年,美国经济将向3.5%的潜在增长率靠拢。
(二)支撑美国经济回升的有利因素
除了美联储低利率和布什政府两次减税政策将继续刺激美国经济的回升之外,2003年下半年还有以下积极因素支撑美经济增长。
第一,困扰美国经济运行长达2年多的信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注: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调查,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对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的比率从一季度的34%上升到二季度的63%。而此前企业界人士对美经济的信心一直是最低的。)。IT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严重挫伤了大众的信心,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恶化了人们的经济预期,对实体和虚拟经济均产生了广泛影响。随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减少,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逐步走入正轨,这将为经济正常复苏创造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生产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略高于1%,90年代初达到2%,90年代中后期以来达到3%左右的水平,目前仍维持在2.5%左右。2003年二季度,非农生产率按年率计算达到5.7%,远高于一季度的2.1%。美国非农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欧盟和日本,在全球处于最高水平,是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三,新经济调整初见成效,IT开支初现曙光。一是高科技公司经营状况出现好转。IBM、英特尔和微软等营业额与利润大幅回升,电信公司也在逐步恢复元气,上市高科技公司的坏账问题出现转机;二是高科技股价开始掉头向上,从2003年年初到7月底纳斯达克指数上升20%以上;三是风险投资出现3年来首次增长,据美风险投资协会等机构调查,2003年二季度全美风险投资总额达42.8亿美元,远高于一季度的2.4亿美元。生物科技已成为仅次于软件业的第二大风险投资领域;四是IT支出已从大幅下降转为增长。一些美国公司增加了技术更新投资;由于股市泡沫已被挤去,企业并购活动也趋于活跃。
第四,美国制造业正在走出低谷,服务业攀上新高。美联储2003年7月30日发表的报告称,长期不振的制造业出现初步复苏。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6月份制造业耐用消费品订单上升2.1%,其中运输设备订单增长3.9%,生产资料订单上升3.5%,预示着企业资本开支的增加。美国供应管理研究所8月1日报告,7月份美制造业出现5个月来首次增长,美制造业活动指数从6月的49.8升到7月的51.8。7月份,美工业生产增长0.5%,为2003年年初以来最大月增幅。另外,美7月份服务业增长创下近6年来新高。7月份非制造业指数从6月份的60.6升至65.1点,为1997年7月开始此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股市回暖,石油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防支出增长的滚动效应,以及前一段时间美元贬值的刺激作用等因素,都将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目前,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已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在20%左右,纳斯达克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20%以上。此外,占GDP2/3的美国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一直比较平稳,外界担心的个人消费转趋疲弱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因此,个人消费虽难以对经济复苏形成更有力的推动,但严重拖累经济的可能性也较小。
(三)美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问题
美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利率上升的风险。减税政策和军事开支使美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本财年有可能超过4500亿美元。巨额赤字已导致长期利率上升。2003年7月底,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的最终值上升到一年来前所未有的4.45%的高水平。长期利率上升将给美经济运行带来以下风险因素:一是可能使支撑经济的住宅热降温;二是可能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下降,破坏经济复苏的基础。长期利率上升的具体影响有多大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二,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过剩生产能力的风险。IT泡沫破灭以后,美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新的增长点和龙头产业还未形成,短期内现有产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仍非同寻常。美国制造业设备利用率仍处于历史低点。网络、通信、软件等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航空、旅游和农业供给能力也相对过剩。这对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库存和制造业较快复苏均构成一定制约。
表5 美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加拿大
1999-3.2
2.6-0.9
2.9-2.2 0.2
2000-4.2
2.5-1.1
1.5-2.0 2.6
2001-3.9
2.10.21.8-1.7 2.8
2002-4.8
2.82.52.1-1.9 1.5
2003-5.3
2.72.62.1-2.0 1.6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3年4月。2003年为预测数。
第三,美国制造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给就业带来的风险。最近几年,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进一步加快;同时,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服务外包化不断增加。据有关数据,在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地区,雇佣一位网络工程师的成本仅是美国硅谷的1/5到1/10。据美高技术市场调查公司加特纳的预测,今明两年美国将有50万个职位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到2004年底,美国1030万个高技术工作岗位中每20个就将有1个迁至其他国家。在电脑服务业和软件制造业领域平均每10个工作岗位就将有1个外迁。另据福里斯特公司预测,到2015年美国将有45万个电脑行业的工作岗位流向发展中国家,相当于该行业职位总和的8%。
第四,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汇率的风险。由于美国贸易逆差有增无减,其经常项目赤字呈不断扩大之势,占GDP的比重正接近6%的临界点。2003年上半年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49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货物和服务进口达7408.4亿美元,同比增长9.7%。贸易逆差达2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3%。经常项目赤字仍在上升。虽然,经常项目赤字大小与美元汇率走势的关系并不密切,但不断扩大的赤字仍然增加了美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了对国际资本流入的依赖。这种局面使美元汇率面临两难选择,过强则不利于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过弱又不利于吸收外资并损害美元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同样会伤及美国经济。
第五,通货紧缩的风险。过去美联储一向把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而近来格林斯潘一再强调要注意通货紧缩的危险。2003年二季度,美国价格水平全线下滑,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月环比均出现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大幅下滑更是历史上罕见。由于通缩压力明显加大,美国市场和官方对通缩的恐惧感明显加深。考虑到美国宏观调控的余地越来越小,通缩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因此,虽然美国经济回升势头加强,但今后其复苏之路不会完全平坦无阻,新的不确定因素仍有可能出现,在总体走强的趋势中仍有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美国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经济总体上走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但其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困扰。美国经济的新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复杂、多面的。
1.美经济复苏有利于我外部环境的改善,但跨国公司投资、采购、生产、研发和服务向我转移的势头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美国经济和贸易投资活动的活跃,总体上有利于我外部环境的改善,相应带来出口空间的扩大,在美上市融资条件的改善,以及美国对外投资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过去两年我国国民经济一枝独秀和作为全球安全稳定投资和营运场所的相对优势可能会逐步有所削弱,跨国公司控制成本和追逐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扩张冲动也会相应有所改变,并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市场成长性好等独有的优势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相对有所降低,跨国公司投资、采购、生产、研发和服务向我转移的势头将会发生新变化,从而对我国出口、引资和经济发展带来相应影响。对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跟踪研究。
2.近期伴随美经济复苏美元汇率走强会给我国出口和引资带来重大压力。美国经济走强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美元汇率的变化。过去25年来,美元经历了5次调整,基本上与其经济周期同步。如果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美元走势将会出现转折性变化。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以及美元长期走势仍有不确定性,但近中期美元很可能出现一轮波动中走强的行情。美元走强虽然有利于减轻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其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现在人民币随美元贬值的好处将消失殆尽,而且由于价格条件的恶化,我国出口价格竞争力将会随之下降,2004年出口可能经历一段困难的调整时间;二是我国制造业总体的成本优势会随之削弱,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投资的势头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出口退税等项政策正在酝酿调整,在我国比较优势受到削弱的情况下,有关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出口和引资形势更为严峻。
3.伴随美产业转移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高度重视。2004年是美国大选年,经济问题的份量加重。美国内“中国经济威胁论”可能进一步升温。由于美产业向外转移步伐加快,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近期美国民众和官方对中国的担心、戒心明显升温。在美国国会、新闻媒体、劳工团体以及制造业企业等方面,批评中国不平等竞争,要求人民币升值,并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呼声日高,这将会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形成新的干扰。
4.应对美国经济新变化的对策建议。第一,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及时抓住美国经济复苏的机遇;第二,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复苏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三,注意美元走强对我国出口、引资的不利影响,保持各项出口和引资政策的稳定,大力优化贸易投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各类企业提高出口竞争力;第四,系统考虑外汇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轻美元走强对我国的压力;第五,加强对外宣传和双边交涉工作,多宣传共同发展和双赢,减少“中国经济威胁论”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