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但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却经常被忽视。本文着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并根据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了“建立家庭教育保护系统,促成家校教育合力,明确教师职责与权限,建立防治校园欺凌有效机制,强化责任监督与追究”等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 社会心理学 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及有关单位相继出台了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性意见,旨在迫切校园安全管理困境。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对尚处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基层教学经验与观察以及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并做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状
1.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特征。首先,欺凌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农村小学生日常交往中,表现最突出、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的是言语欺凌,也即是通过使用侮辱性词汇来对另一主体进行谩骂和嘲讽,并威胁其中一方的安全。其他的表现形式分别有身体欺凌、物质欺凌(破坏个人物品、索要保护费等)、关系欺凌(表现为冷暴力)、谣言欺凌(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来传播学生间的谣言)、恶作剧、团伙暴力。其次,欺凌对象多为弱势学生群体,如身体与常人存在一些差异,如肥胖、瘦削、手指缺陷等,还有一部分学生较为自卑敏感、缺乏父母陪伴与关爱。第三,欺凌行为影响扩大化、残暴化。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校园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出现病毒式网络传播。当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2.农村小学校园欺凌危害。第一,参与校园欺凌会对参与者产生直接影响。笔者研究发现,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成年后,有一半多的人受到刑事或民事处罚,成为违法犯罪的多发人群。同时,一些被欺凌者为了防止继续遭受欺凌,选择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避免吸引他人的关注,不擅于与人交往。还有一些被欺凌者会选择报复与进攻,这样才能不会被轻易欺负。由此形成欺凌与被欺凌的恶性循环。第二,道德观念被严重扭曲。小学生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阶段,其道德观很容易被在校园发生的欺凌事件所影响。如果此时没有良好的家庭陪护与学校教育,那么他很可能认为这类事情是正常的。如果这种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那么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长期下去,学生中会存在两种价值观念,一种表现为消极看待人生,一种表现为“人善被人欺”的错误价值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校园,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家长的教育方式受到其文化素养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或初中,这一比例占到了60%,高中教育程度占到了20%,受教育程度为专科或本科的少之又少。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很多农村家长难以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性格上出现的问题作出有效指导,还有的家长通过打骂孩子来宣泄生活压力。同时,很多农村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这是导致学生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2.服从权威。这种服从心理与学校欺凌现象息息相关。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学校权威表现为小团体的头目、班干部、老师。班级里既有积极好学的团体,自然也有搞破坏制造事端的团体。这部分制造事端的团体中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旷课、打架等恶劣行为,且多发生在课外时间,家长和教师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加之有的家长对子女管理较为宽松、有的教师不能引导班级小团体良性发展,最终导致学生普遍服从或默认小团体权威。
三、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合作。要防治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尽管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需要把握的基本点是“尊重子女,但不过分专制也不过分溺爱”。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好榜样,用文明的方式化解冲突矛盾。要教育子女学会感恩与包容,掌握良好心态,使孩子形成自我认同、乐观面对生活、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和家庭要有机合作,建立防治小学校园欺凌的联动机制。
2.要明确教师责任,净化校园环境。学校应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欺凌学生与被欺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小学管理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政府相关管理单位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着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要加强校园欺凌法规建设,加强群防群治。正如上文所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妥善解决。要加强校园欺凌防治立法,并加强立法力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立法,根据当地实际现状,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携手、协调一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农村小学校园欺凌出现的频率。
参考文献
[1]刘雪可 闫巧 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规避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68-72。
[2]马志杰 陈伊唯 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9),78-84。
论文作者:胡银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校园论文; 农村论文; 小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