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我国工民建工程因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增多,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则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本文针对工民建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为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软土地基;技术
1 引言
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建设是最为首要的工作内容。地基指的是:“能够承受上部结构和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所以说,优秀而高质量的地基工作,可以确保日后工民建工程的顺利开展,也为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工民建工程建设中,对地基的要求十分的严格,无论是地基的强度还是稳定程度,都具有十分严厉的标准。然而随着工民建需求量的不断扩增,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土质松软、疏松多孔、承载能力薄弱的地基,这种类型的地基我们称之为软土地基。因此,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要求和标准,都要更加严格一些。在施工的前期就要采取一定的技术工程,对软土进行统一的处理,增加软土的牢固性,从而确保整个工民建工程的地基质量。
2 软土地基特征
1)压缩性强。软土地基的天然空隙比为1~1.5,因此其压缩系数较大。若在施工期间软土地基可达到0.1MPa的垂直压力,便会导致地基严重变形,致使建筑物发生沉降,进而影响房建整体质量。2)透水性差。软土地基的饱和度与含水量均较高,因此其透水性较差。若通过排水措施提高软土的承载力与强度,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施工项目的整体进度有较大影响,可行性欠佳。3)具有触变性。软土地基的明显特征即为触变性,其是指在软土地基受到外力干扰时会呈现出流动状态。从固态到流动状态的转变会使其自身承载力与强度大幅降低。4)具有不均匀性。高分散土与细微土颗粒是组成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该种结构导致软土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易受到外力影响发生土质变化。若软土土质改变,其结构与强度均会改变,这会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质量。5)沉降速度偏快。软土的水饱和度与天然空隙比均较高,因此会在外力影响下出现水分流失或是压缩变形等现象,进而导致沉降问题。而且软土的沉降速度与承载力、压强呈正相关关系。
3 工民建工程施工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 排水固结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想要提升地基土体所具备的抗剪强度,最好的办法是对排水固结法加以利用。将垂直排水柱布设在软土地基粘性土当中,继而利用排水固结法针对地基实施加负荷形式的压力测试,继而将其所谓前提展开分析,得出提升软土地基强度具体的方法,为工民建工程所具备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保障。地基处理工作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排水固结法包括:(1)砂井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当中设置砂井,在上层铺设上砂垫层,这样做可以应用地基当中的排水通道,对一些多余的水分加以排除,继而提升地基固结的速度,让地基强度更高;(2)堆载预压法。该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地基开始正式施工之前,在施工的现场实施建筑等质量的堆填,继而采用预压加载的形式,让地基的沉降提前开始,继而实现地基稳定性的提升,增加其整体的承载力;(3)电渗排水法。该方法是利用金属电极,将其插进地基土壤中,然后通电,继而使得地基当中的水分从阴极流向阳极,再让水分从阳极流出,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地基当中的含水量,为地基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3.2 强夯法
利用重物对地面进行猛力拍打使地面平整牢固的方法叫做强夯法,在施工的时候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面的承受重物能力,避免在重物的压制下出现坍塌的现象。鉴于强夯法的诸多优点和使用后对地面造成的良好效果,可以在施工的时候对地基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对地基进行强夯,迅速的使地基硬化、夯实,为后续施工的进行提供便利并尽早出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由于在对地面进行夯实的时候容易造成巨大的噪声污染和产生振动,如果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夯实的话,就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这些地区不应该使用这种方法。再进行夯实处理的时候需要按顺序进行,一层一层的进行夯实,在完成最后一层的夯实之后,就可以将夯实机留下来的坑填平。在这种操作步骤之下,容易造成夯坑上面的表层泥土比较松散,所以在夯实完成之后还应该进行一次强度较低的夯实工作。
3.3 抛石挤淤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的使用在沼泽地以及盆地中。之所以要这样安排,因为在这些地方排水困难。但是,唯一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够使用抽水设备进行抽水。久而久之,就会使得硬质泥土的数量非常的少,所以使用上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使用碎石等材料进行加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石块也有一定的要求,就是保证其半径要达到15cm。这种方法的使用流程与上述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是从中部向外边进行扩散。不断地向中间添加石头,之所以选择中间,就是因为能够满足填充的需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材料的损耗。在这种填埋的过程就会向构造金字塔一样,逐渐的向上顶尖,然后底部也原来越大,就这样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当填充到一定的程度后就需要保证使用压路机进行夯实,然后再向里面添加石头,如此往复实现其根基的稳定。
3.4 粒料桩加固法
该方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水冲击、冲击或是震动等方式实现施工处理,这是软土地基较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在该方法施工前,需对软土地基实施打孔操作,并将已准备好的粒料直接压进孔内,即粒料桩体,能够实现软土质量和强度的提高。这主要用于软土地基松散的施工建筑中,通过黏土中含有较多颗粒的显著特征完成压实工作,能够达到其和粒料桩一同承重的目的。在该方法施工中,需重视竖向排水和垫层等环节,竖向排水可充分排除软土地基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垫层可确保土层保持原有状态。在施工企业的经验总结和不断钻研下,房建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得到科学使用,多项技术被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中。为达到最佳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在全面分析软土地基的原有状态性质和具体类型基础上,还需进行施工技术的科学核实。可利用质量分析、检测等方式全面评估施工技术,进而提高地基质量,确保房建工程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工民建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加以高效的利用可以让地基呈现出更好的稳定性,防止地基出现变形,为接下来工程主体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加以结合,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继而创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地基处理体系,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提供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朱斌,冯凌云,柴能斌,郭小青.软土地基上海堤变形与失稳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6,37(11):3317-3323.
[2]王桦,卢正,姚海林,胡智,董启朋.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软土地基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S2):164-170+177.
[3]杨光华,姚丽娜,姜燕,黄忠铭.基于e–p曲线的软土地基非线性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5,37(02):242-249.
[4]韦凯,翟婉明,肖军华.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地铁盾构隧道随机振动的影响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4,35(02):38-45.
[5]程培峰,慕万奎,姜海洋,王旭.土工格栅加固浅层软土地基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8(02):6-11.
论文作者:史志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地基论文; 土地论文; 夯实论文; 工民建论文; 方法论文; 强度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