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论文_牛秀春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30027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及其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将优质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治疗中作为辅助性手段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活动起源或是传导过程中障碍所致的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异常[1]。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人均寿命增加,都使该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诊疗中更为严重的一种,同时,也极易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该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预后性差的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及预后而言,百害无一利。近年来,部分学者在实验研究中指出,将优质护理作为辅助性手段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鉴于此,本文特此展开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区间54-66岁,平均年龄(59.97±1.28)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区间55-66岁,平均年龄(60.04±1.21)岁。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具体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氧气支持、用药指导及其除颤器的应用等[2]。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基础抢救强化:强化24h不间断心电监护,用药准确性提升、氧气支持流量控制,病患专人护理以及对意识尚存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等[3];(2)经验总结:对以往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总结分析,对其中的可取和摒弃之处进行归纳提取,经全员商讨后,于此次护理全过程应用;(3)操作流程强化:加强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应急预案的制定,规范和强化护理流程;(4)加强制度管理的制定:例如:抢救药物质量标准、心脏骤停护理质量标准、恶性心律失常护理质,并将其作为护理人员操作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5)加强培训:间隔固定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同时,也要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自身的护理质量和水平[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及其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观察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及其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记载所示。

3讨论

心脏骤停作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有重度电解质紊乱、张力性气胸、急性肺栓塞、低血糖、低氧血症等[5]。室颤是恶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患者在发病后,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科学的救治,则极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而针对此进行抢救最常用的手段,即为除颤急救和心肺复苏,但众多的试验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用上述方式抢救对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质量而言,效果并不乐观。近年来,部分学者在试验研究中指出,将优质护理干预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应用,收效显著。优质护理干预旨在通过完善护理干预措施、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使护理干预措施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与抢救能力,使其能够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好针对性护理,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6]。

在笔者的此次试验探究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后可知,观察组在生命体征指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一数据结果也充分表明,针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将优质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治疗中作为辅助性手段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周利,张婷,刘思. 护理干预用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3.

[2]李宏,蔡瑜. 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5):21-23.

[3]张秋艳. 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6):751-753.

[4]吕丽艳,徐凤杰,曹淑梅,等. 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心理医生,2017,23(9):75-76.

[5]王金芳. 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J]. 健康之路,2016,22(4):73-75.

[6]刘晓博,史平,徐玲芬,等. 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7,11(27):3387-3389.

论文作者:牛秀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论文_牛秀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