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媒体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对新闻传播理论影响的初步研究_新闻传播论文

未来媒体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对新闻传播理论影响的初步研究_新闻传播论文

未来媒介的冲击——信息高速公路对新闻传播理论影响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介论文,理论论文,未来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的两年,信息高速公路一直是中国的热门话题,而两例罕见病例因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网的信息提供而得以有效诊治,更让人体会到了信息世界的无限魅力。

1996年,Internet在中国的北京、上海设了分站,据报道,上海的入网个人已经超过了2万,信息高速公路似乎近在眼前。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新媒介

人们耳熟能详的Internet网其实并不是信息高速公路,充其量也不过是信息中速公路。但是它的原理是与信息高速公路相通的,两者同样是计算机通讯网络,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传送等功能。按照信息高速公路提出者美国的说法,它的优越性体现在:1.范围遍布美国乃至世界,终端深入到每一个基层,每一个家庭;2.依靠光纤、卫星网络等高速畅达的信息传送;3.集图象、文字、声音乃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为一体的多媒体方式;4.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服务。

因此,虽然一些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现出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还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专家们估计,即便在美国,光启动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就需2000多亿美元、几十年时间,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建成。

信息高速公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未来的新的新闻媒介。(当然不排除它的其他属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对新闻媒介的定义是:同“新闻传播工具”,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牛津英语字典》对媒介(media)的解释是:报纸、广播、电视等综合的大众传播的工具。它对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或mass medium)下的定义是:诸如报纸、广播、报纸等能传播到众多人的传播中介。

信息高速公路无疑是信息的载体,新闻信息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能够到达不可胜计的受众,担当大众传播的任务;信息高速公路传播方式也不同于报纸广播等已有媒介;而且它以自己的特色几乎囊括了它们的所有优点。

可以肯定,信息高速公路不但是一种未来的新媒介,而且是未来媒介中的佼佼者、集大成者。

新媒介给新闻学带来革命

历史上每一次新媒介的产生或者媒介革命的发生,总伴随着新闻学说上的极大丰富和巨大革新,或破或立,或潜移默化,或暴风骤雨。而且前者往往或者是后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或者限制了它的发展程度,或者是它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先秦时期出现了文字传播媒介,但是由于书写的不易,这种传播只在小范围进行,因而当时的有关新闻传播的学说限于文化的继承、限于小规模的政治传播思想和有针对的劝服传播思想。

南宋时期,公开出售的小报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蓬勃发展,相应宋朝的国家新闻控制思想,小报的传播思想也应运而生,发展迅速。

15世纪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欧洲出现印刷新闻。16世纪近代新闻刊物产生。17世纪印刷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介引发了新闻传播理论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643年,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请愿书》中最早提出了新闻自由的思想,而这一观点的提出直接起源于英政府对新闻印刷媒介的控制、迫害。之后的几世纪,新闻学以报学为中心形成了较为缜密的理论体系。

1920年正规的每日广播在美国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这两种新的媒介不但在竞争的同行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也给传统的新闻学带来了变革的契机。新闻传播学说经历了一次大嬗变。“魔弹论”等传统理论被扬弃;新闻自由观念受到社会责任论的修正;由新闻学还衍生出了一门新学科:大众传播学,等等。这些巨变虽然不是广播、电视所直接引发,但与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这些粗线条的勾画,我们可见媒介与新闻传播学的密切关系。可以推论,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崭新的媒介的建立必将引发新闻传播学说领域的又一次大震荡。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从而作好必要的准备。这种预测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基本掌握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特点;这种预测也是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过去对电视估计不足而带来不良后果之类的覆辙。

未来新媒介的冲击

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信息高速公路对新闻传播理论冲击不可能,一方面是资料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本人能力也有限,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预测。因此下文主要从三点来谈一下笔者的粗略体会:

1.有关反馈和受众的理论

信息高速公路有一个很不寻常的特征:双向传播,受众的反馈能够十分迅速而有效地被接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是在与一个一个的个人打交道,而不再是一个模糊的被称为“大众”的群体。相应的,受众由从前的完全被动接受传播的地位向相对主动的地位发展,信息交流也可能是双向的。

因此,新闻媒介的受众反馈研究将更加精确化、科学化;对受众的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将有质的飞跃,一些旧的理论必将更新。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开放性,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大众传播”,受众完全可以充当传播者的角色,这对于现在的理论也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现在Internet上的布告牌(Billboard)、电子邮件(E—mail)等功能已初步提供了这种可能。

2.有关新闻媒介是社会舆论机关的思想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不但使受众获得了极大的新闻选择自由,也将打破某些利益集团对新闻传播媒介的垄断。新闻传播媒介是社会舆论机关的观念将会被修正。

在目前状况下,新闻传播工具常常被利用为“舆论机关”、“舆论工厂”,正如社会学家西艾费莱所说:“人们至少通过新闻制造当天的舆论。”广大受众无时不受到报纸、电台、电视台长篇累牍、反复出现的某些人期望出现的新闻的轰炸。美国一位共和党议员称:“我们每天看到那么多南斯拉夫战争的报道,难怪我们会觉得拯救南斯拉夫比拯救美国经济更重要。”现存的每一种新闻媒介对受众来说都是不自由的。

一旦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基于各种立场的、着重不同角度的、反映不同方面的各种报道的集合将接近于事实的真相,人们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新闻信息,他们可以获得有关事物的综合、全面的报道,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假设大多数人是具有判断力的,那么新闻传播媒介至少不能无中生有或故弄玄虚地制造舆论了。

至于新闻传播媒介对舆论的代表、组织和引导、控制等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控制一项将来不可能存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威力几乎能摧毁一切屏障,两者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

3.关于新闻传播观念的改变

从理论上讲那时全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因此新闻信息的传播必须顾及一个“全”字,但情况又不完全是这样,由于受众的多样性和其享受的充分自由,新闻传播业不得不考虑一个“特”字。

在这种背景下,将来的新闻传播很可能应树立以下准则:以地区性、个人性、特殊性为核心的全球性原则。

美国的有线电视现在已有几百个频道;各地的广播更趋向于“窄播”;世界各地的地方性报纸发展迅速,颇受欢迎;《时代》杂志电子版已经有了面向不同群体的专版……随着受众选择余地的加强,现代的传播观念更注重于“特”字。信息高速公路带给受众的自由是惊人的,与此同时,面对遍及全球的潜在受众,媒介的大局感必须超出目前的所认识的限度。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新闻媒介的确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全。美国的几家著名的新闻周刊都开设了国际版。就连上海的《新民晚报》也有了全新的美国版。如何将这截然不同的两极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是未来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另外信息高速公路除了本身就是媒介外,它还能充当媒介的媒介,即它可以同时也是报纸(电子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存在形式。这对于将来的新闻传播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6]

标签:;  ;  

未来媒体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对新闻传播理论影响的初步研究_新闻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