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城市人口以及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这就对市政道路路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道路路面状况,近年来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除了做好建筑前的勘察调研之外,在建设改造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先进的建设技术,从而提高路面改造的质量,降低费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对城市的形象建设有直接的影响,是保证城市长期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市政道路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城市道路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管理,其施工质量比较差,道路运行能力差,经常引起道路拥堵现象;有的市政道路车流量比较大,加上车辆超载现象严重部分市政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成为道路工程建设的重点。目前在进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改造技术并没有应用到创新发展思维导致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前市政道路改造使用的技术主要表现在设备运用、施工材料等缺乏创新很多施工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改进。市政道路建设是一项才长期性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从真分析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2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2.1裂缝在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中,裂缝问题是其中存在的较多的施工问题。导致裂缝产生的因素较多,材料方面、环境以及交通荷载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裂缝本身具有较强的收缩性,其会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并传输到路面当中。在实际施工中,材料质量效果不佳、压实施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都会产生裂缝问题。裂缝问题的出现,会对于路面造成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并造成沉降,是路面改造中所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2.2车辙沥青路面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承受车辆荷载作用,沥青混合料会产生变形,久而久之形成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车辙。根据车辙形成的不同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失稳型车辙: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产生剪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其内部材料流动产生横向流动变形,随着变形的不断积累形成车辙。这种车辙在轮迹下,一般都有剪切变形产生的中间下凹,两边隆起的现象,车辙断面形成W”形。(2)结构型车辙:该类车辙是由于行车荷载超过了路面结构各层强度。路基变形传递至面层而产生,这种车辙产生的宽度较宽,两侧没有隆起的状况,车辙断面形成浅碟“U”形。(3)磨耗型车辙:该类车辙主要是由于路面面层在自然环境下,长期经车轮作用,发生磨耗,逐渐损失而形成。
2.3坑槽道路路面坑槽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损害以及车辆漏油产生的油蚀造成的,其中水损害主要原因是积水顺延裂缝下渗到沥青路面内部,保留在沥青混合料孔隙中,然后在车辆荷载影响下形成真空吸力,将沥青从混合料中吸出,增大是了混合料的松散度,最终产生坑槽。而油蚀则是因为车辆漏油对路面产生溶解作用,同样下渗到沥青混合料内部,因为沥青含量的降低影响了路面的粘结能力,最终因为松散度增加而形成坑槽。
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分析
目前,市政道路在改造施工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施工要求来操作和开展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市政道路的改造施工分为三种方式,主要包括有翻修路面、增铺混凝土和新铺水泥路等。其中增铺混凝土这一方式在施工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而且这一技术对于柔性、结构复合度、刚性等一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使用的材料通常有较大的差异,很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脱空和错台等一些不良的现象,从而导致结构也会出现一些放射性的裂缝。如果出现了放射性的裂缝,势必会造成在裂缝处出现渗漏的现象,从而给路面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加剧了路面的路基受损情况,并且还很有可能造成路面湿软的现象,会大大的减少道路的使用期限。
3.1打裂压稳技术在改造市政道路路面时采用打裂压稳的技术,是使用破碎机设备将被改造的公路路面横向的打裂,打裂部位的间隔大概是40-65厘米,打裂之后道路的路面上会呈现出细密的微小裂纹。之后应尽量不破坏原本的路基层板,将路面板块的面积减小,并且使原里面每个板块达到互相嵌入锁住。在打裂之后并经过压稳定处理之后的路面上,加铺沥青道路里面,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路面的耐用性。在具体实施这项技术时应实际根据道路的不同等级和不同的交通量,来采取相对应的打裂厚度。
3.2冲击压实技术冲击压实这一技术通常拥有很高的先进性,而且在市政道路的改造施工过程中也拥有许多优势之处。在应用这种冲击压实的技术时候,必须先把市政道路上原先就有的混凝土以及水泥全部给予打碎,其次再对市政路面做压实工作,在压实工作完成之后,然后在路面的基层上面另外再铺上混凝土,也可以是铺上水泥层,这样来保证路面的稳定性。
3.3共振碎石技术(1)压稳。共振破碎施工是使旧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被共振破裂,而不是粉碎。因此,将表面压平、压稳即可,不可能也不必达到一般意义上的压实。在工程中使用10t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2~3遍碾压,将表面细小碎粒压入裂缝。进一步提高破碎混凝土的模量,然后用水灌车在表面洒l遍水,再进行l遍振动碾压。(2)共振破碎技术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以使混凝土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保存下来,和粗颗粒形成整体,提高整体强度。此外干燥的环境还可避免土基变软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水损害。施工中采取的排水措施主要是设置边缘排水系统,即在每隔100~300m或在偏低的地方布置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道路。(3)竖井、隔离带边缘及交叉口的影响。城市道路由于遍布各种公用设施,施工环境比公路更为复杂。对于井盖等构造物应提前在标记的外侧边缘30~60cm范围内提升共振破碎头以越过井盖。在该范围外落下破碎头再继续进行破碎,以保证不影响竖井质量。在城市道路以软质绿化带、硬质隔离带而分幅的板块两侧边缘,由于破碎设备车轮的影响破碎头无法打到这些部位,可采用相应的高压冲击锤式破碎设备进行破碎。(4)破碎后的压实。压实的主要作用是将表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建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为了防止压实过度而将碎石化层压入基层,应避免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压实操作,特别是在稳定性较差的位置。
4结语
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对路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做好路面勘测检查工作,全面掌握路面破损情况,制定合理的改造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一时疏忽导致路面出现受损情况,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总结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在维修改造时,可借鉴多种施工方法的优势,争取彻底改造路的破损情况,在施工结束后,做好路面的保养维护工作,避免路面遭到破坏。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于施工问题应及时处理,对改造施工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力求道路改造施工工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玉莹.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2015(23):23~24.
[2]刘紫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谈[J].华中科技大学,2014(45):34~35.
论文作者:王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车辙论文; 裂缝论文; 沥青论文; 道路论文; 压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