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一章内容较多,就考点来说,有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二次函数图象的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及拓展式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抛物线与直线(或线段)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考法,作为复习课,又该如何处理呢?
一、合理分配复习课时,确定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梳理知识点,用联想式的处理办法对知识点进行及时运用。内容包括: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
第二课时:课题——数形结合法在二次函数中的运用。内容包括二次函数图象的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及拓展式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直线(或线段)的交点问题。
第三课时:课题——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内容包括商品经济活动中的最大利润问题和图形最大面积问题。
第四课时:课题——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内容可涉及: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形的面积或线段和最小等。处理好这课的关键就是要关于运用庖丁解牛的技术大题小题化、由此及彼,排除干扰、抓主要矛盾,从而圆满解决问题。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中的体现
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反映在解题中。知识点的运用就是依赖数学思想方法来实现的,通过正确的、巧妙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二次函数》一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法、运动变化思想、方程思想(待定系数法)、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案例一 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运用几何画板,根据 、 、 的值的变化,观察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函数的增减性等的变化,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结合思想的体现。
案例二 探究抛物线的平移规律,运用几何画板,由 和 的值,先绘制出抛物线 ,然后根据 和 的变化,让学生体现“ 值增加,图象向左平移, 值减小,图象向右平移; 值增加,图象向上平移, 减小,图象向下平移”这一结论,告诉学生,这就是运动变化思想的体现,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中的发现规律。
案例三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当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时,告诉学生,这就是待定系数法;当借助题意得到函数关系式时,适时告诉学生,这就是方程思想的运用;借助解析式配方化为顶点式,告诉学生,这是转化思想的运用。
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就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的引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引领一定要及时体现,不要在课堂小结时才想起本课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
三、激活有用的数学经验,缩短思维的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一些数学经验,这远远不够,老师应该帮学生“一把”,通过解题后的再思考,把具有经验性的东西,让学生作好笔记,积累起来。
1.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若 与 成倍、分、比关系,可知对称轴。
如,(2018•泸州)已知二次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 时,y的最大值为9,求a的值。
发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成倍数关系,可立即求得对称轴为直线 。
2.已知抛物线与 轴的一个交点和对称轴,可立即知另一交点,进而可设交点式。
如,(2018•衡阳改编)如图,抛物线 与 轴交于点A(﹣1,0),顶点坐标(1,n),与y轴的交点在(0,2),(0,3)之间(包含端点),则下列结论:
① ;② ;③对于任意实数m,
总成立;④关于x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⑤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此题由A(﹣1,0),顶点坐标(1,n)(即知对称轴为直线 ),可知抛物线与 轴的另一交点为(3,0),进而可改高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易知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 ,由“与y轴的交点在(0,2),(0,3)之间(包含端点)”可得 ,从而得 。
由 ,得 ,与原解析式比较,得 , ,代入 再结合 ,即可判断⑤的正确与否。
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如何设解析式更简呢?如果知对称轴或顶点坐标,通常设顶点式;如果知抛物线与 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通常设交点式。
解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借助一定的条件或问题情境,激活并运用存封的经验,达到目标的过程。借助数学经验,能大大节省思维的时间,达到快速感知条件或题意的目的。下面,我将本章有关的数学经验例举出来,望能直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多练就能熟能生巧,事实上这是以摧残学生的身心为代价的。不知如何用思想来引领,练也是乱练;不知如何运用方法,那是蛮干,吃力不讨好;不知如何激活沉封的数学经验,那是苦干,浪费时间未必有好效果。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思想、懂方法、经验丰富的工匠,让学生借助老师这一“他山之石”去攻克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论文作者:郑国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函数论文; 抛物线论文; 思想论文; 交点论文; 数学论文; 图象论文; 对称轴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