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创意论文,路径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14)04-0026-10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所作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本文的创新亮点在于:在以创新作为驱动力的中国产业和城市双转型过程中,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行业形成“越界、渗透、提升、融合”的多样路径。在文化创意与工业融合的领域,要在纵向延伸和横向服务两个维度上,激发产业转型和工业升级的活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在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领域,要以文化创意引领对旅游资源、周边产业、集聚客源、节庆活动、衍生产品等的开发,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节庆等的吸引力和增值率,建设以文化创意为动力的世界旅游强国;在文化创意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融合的领域,要以文化创意提升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的文化品位和现代化水平;在文化创意与农业融合的领域,要结合中国农业的阶段性发展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开发的创意设计水平,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 一、文化创意与工业融合:激发产业升级的动力 文化创意与工业融合,要在纵向延伸和横向服务两个维度上,激发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活力。从全局看,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工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也是决定大国竞争力的基本骨架和核心实力之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工业大国,在全球工业生产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规模。2012年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位,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我国的企业正在逐步做大做强,在2013年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包括台湾地区)上榜的公司达95家,总收入为5.2万亿元,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7%①。以《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为例,其中中国企业占11家。在前10强企业中,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别位居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代表中国工业取得的历史性长足进步。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效率的增速低于规模的增速,增长模式尚未摆脱粗放型的局限。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教授近期指出: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过度依赖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发展经济粗放,经济效率低。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左右,美国、德国超过了40%,日本也达到37%以上,说明它们的制造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位于世界前列,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在2010年只有21.4%,2013年的贡献率更低②。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李毅中也指出:目前发达国家水平、世界总体水平、中国工业的增加值率分别为40%、35%、26.5%③,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在21世纪初的十年中提高了4倍,但规模大而不强,最集中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太低。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的竞争过程中,我国大量企业位于产业链的组装、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的环节,而创意设计、科技研发、品牌管理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大量被外国的跨国公司所占有。据亚洲银行估算,在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中,一部智能手机的成本是189.86美元,多数归属日本、韩国、美国等企业所得,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只得到6.5美元。 图1 全球产业链分工与中国的位置 有鉴于此,推动中国工业升级的路径之一是促进文化创意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这一方面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大量实践证明,这种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两大路径展开: 第一,推动文化创意与工业的横向服务链融合,以高端的设计创意为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照明用品、电站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提供工业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为重点,从而大大提升工业产品的增加值率。上海家化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师徐军指出:“现在国际上的化妆品同质化严重,技术本身的推力只有30%,70%的生产力来自设计和营销。”④而时尚消费品行业高端产品毛利率可以达到60%以上,堪称“设计制胜,赢利密钥”。有鉴于此,在时尚产品的质地和工艺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设计和营销,将有效地提升时尚产业和其他工业品的附加值。如2013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优秀工业设计项目,一支原价几十元的手电筒,融入创新设计后,具有从照明到摄像、拍照、录音、安保集成、时尚审美等多种功能,含金量大大增加,出厂价能达6000元人民币;而著名华人设计企业NOVA为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150年校庆设计的3D灯具,把科技、实用和艺术三者结合起来。它约5米见方,厚1米,重达3.3吨,用了30万个LED,12颗为一组,能以三维矩阵显示1600万种颜色,让人在任何方向上观赏变幻无穷的3D视觉效果。这一设计使得快速发展的LED灯具,实现了3D视觉效果和创意表达的飞跃,开辟出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有专家指出:我国珠三角地区2012年LED产业整体产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规模最大的LED产业聚集区域,如果能在创意设计领域有更多的突破,将会大大提升LED制造业的产业能级。 第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以核心的创意设计,带动后端的产品制造、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品牌服务、专卖商店等的联动。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在大量消费品的质量、价格、技术和功能趋同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重点从“物有所值”到“价廉物美”,从“超值服务”再到“个性体验”,逐步上升到追求体验经济的新阶段。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是给人以想象、情感、审美、共鸣、愉悦的符号—心理感受,在这些价值内容向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品牌服务、专卖商店等延伸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链后端的价值。在这方面,迪斯尼公司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区的拓展,提供了诸多的启发。成立于1923年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把核心的价值观念确认为“创意、创新、信赖、正派、乐观和品牌”,把核心业务归结为五大类:媒体网络、迪斯尼互动、影视娱乐、迪斯尼消费品、主题乐园和度假区,2013财政年度营业收入达450亿美元,其中的迪斯尼消费品已拓展至玩具、时尚、文具和家居、食品、保健品及美容品等领域。迪士尼因特别采用了全球核心策略“讲故事—系列人物形象”来培养长期的粉丝和消费者而大见成效。其中包括:“公主”(Princess)系列;“男孩”(Marvel-Car)系列;而从2010年开始,通过签下“喜羊羊”衍生产品的全球授权协议,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本土卡通“喜羊羊”已成为迪斯尼消费品的家族成员之一,将成为迪斯尼在未来5年拓展创意形象消费品市场的重要内容。⑤这正是中国在文化创意企业与工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学习的经验。 二、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打造旅游魅力的智核 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发展各类旅游项目的人文内涵,打造旅游产品的魅力智核。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是全球范围内的潮流。这一合作虽然有过很长的历史,但是在21世纪的国际视野中,它被提高到人类发展模式的高度而获得了全新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中指出:“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发展”不仅仅是财富增长,“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创造和运用智力资本的能力,具有创造收入、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潜力,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2013年11月上旬,《法国创意论坛》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观察》研究报告,这是法国首次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全面的统计。法国文化部长菲莉佩斯为报告做序。该报告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法国旅游业的杠杆之一。2011年游客来法国旅游的目的中,35%的游客首选文化旅游,远远高于来购物的游客(19%)和观赏自然的游客(18%)。出色的文化旅游为法国旅游业增加了180亿欧元的收入。 加拿大创意智库机构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对法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七个国家入境游客首选目的调查也发现(见表1):他们以文化内容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为首选,平均选择的比例达29%;而且越是人文发达、特色鲜明、软实力巨大的国家和城市,其文化旅游吸引的国内外游客越多。 有鉴于此,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资源、周边产业、集聚客源、节庆活动、衍生产品等做出贡献,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节庆等的吸引力和增值率。这是中国大量城市在开发旅游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大有可为的领域,更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要大力开发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市场。 实践证明:人的文化需求是旅游的重要动因,旅游过程实际上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享受。出行旅游有物质需求,但更深层的则是精神文化需求。在旅游活动中,人们观摩艺术节庆和演艺,参观历史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体察风土人情,时刻都在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魅力之旅。世界旅游组织的有关调查发现,越是中高端的旅游者,对于自然、人文和多样化文化体验的要求就越是强烈。文化与旅游形成深度融合,就成为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专家的数学模型计算,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相互投入产出的拉动关系。投入产出法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于1936年首次提出的,主要运用投入产出表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投入产出表反映了社会再生产工程中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并且通过一系列系数值反映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完整的国民经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包括中间使用、最终使用、中间投入和增加值四个部分。这样就可以根据数据,计算出一系列反映产业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的指标。然而,从全国来看,目前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门类包括旅游业的相互关联度相对较低。 从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投入比例看,根据表2,我国文化产业对其投入最多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系数为0.0623,表示该行业对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6.23%;其次是建筑行业,系数为0.047。有关行业对文化创意产品消耗的种类也有很大不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工业、设备制造业等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文化产业向其投入的是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而旅游业、建筑业、公共管理和服装制造业则是文化创意密集型产业,向其投入更多的是文化、设计、品牌等软性价值元素。文化产业对旅游业的投入比较低,甚至低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行业,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文化产业没有提供旅游业需要的创意、设计、节庆、品牌等软性价值;第二,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处在小而全阶段,缺乏现代化的大分工协作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购买文化、设计、品牌、节庆、会展等软性价值非常少,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业提供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太少,旅游业急需的文化魅力产品和服务太缺乏,这显示两大行业处在相对各自为政、缺乏分工合作的状态。有鉴于此,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要面对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历史背景,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主体和前瞻的框架,形成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提升的运作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图2 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一,要依托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市场,培育大批兼有文化创意和旅游开发功能的企业,它们既包括强大规模效应的跨国公司,也包括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商、中介商,以及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依托产业发展的规律,形成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价值链、服务链和供应链。 第二,要依托强大的文化创意研发主体,形成创意的“智慧核”、“动力核”,开发大量的文化创意内容产品,包括文学、影视、动漫、游戏、视听艺术等,并且采取渠道传播、品牌营销、衍生产品、形象塑造等多种举措,带动更大范围的旅游消费市场。 第三,要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发挥投资融资、孵化企业、引领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地租、扩大影响等多重作用,特别是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加快这些资源在各级市场上的快速流通。 第四,要优化文化创意和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向集约型、智慧化、生态化发展的大趋势,把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旅游功能区的布局进行有效的叠加和整合,并且与交通、土地、住宅、水系等的综合开发相结合。 第五,要打造文化创意与旅游兼容的品牌集群,高度重视品牌在吸引资源、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影响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扩大文化创意旅游品牌在城市文化资本中的比例和作用,特别是努力争取它们获得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好感和认同,发挥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高端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提升作用。 例如,世界上的著名旅游城市,多以闻名于世的艺术节、狂欢节、电影节、音乐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节庆和庆典活动,从纽约艺术节、东京电影节、巴黎时装节、戛纳电影节到伦敦艺术节等,既是城市精神和文化气质的体现,又是品牌效应的集中表达,更是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整体亮相,成为该城市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亮点之一。而从上海、广州、杭州等文创产业对旅游业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节庆、狂欢、会展、演出、娱乐等活动和服务来看,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世界五大城市的电影节,每年伦敦有61次,巴黎有190次,纽约有57次,东京有35次,上海仅为2次。再如,五大世界城市的主要艺术节和庆典活动,如狂欢节、音乐节等,每年伦敦有254次,巴黎有360次,纽约有309次,东京有485次,而上海为33次。估计参加主要艺术节和节庆活动人数占城市人口百分比纽约为30%,伦敦为19%,上海为13%⑥。可见上海的艺术节、电影节和庆典活动数量和规模还相对有限,而其他国内大中城市在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这正是中国大中城市在打造著名旅游城市方面可以后来居上、大有作为的文化创意领域。 三、文化创意与建筑业融合:探索精明增长的模式 文化创意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的结合,重点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的文化品位和人性化水平。要在文化创意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加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突出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 2013年11月新版的《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专刊——拓宽本地发展道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出版。其中透露,2011年世界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24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两倍以上⑦。正如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指出的:“世界在塑造新2015年全球发展议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和创意行业作为发展引擎的重要性和力量”。联合国开发署行政官海伦·克拉克也指出:“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使能器和驱动器。它赋予人们自主发展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激励并推动全面和可持续增长的革新与创造。”联合国的报告为人们开辟了城乡规划和建设业发展的广阔新视野:一切文化设计和文化遗产,其核心价值在于保留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理想和智慧结晶,以及表现这种理想和智慧的工艺、造型、建筑、材质和技能等。这种理想和智慧的人文、科学、审美和工艺,应该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体现经济增长、人文价值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文化创意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的结合,必须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到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根据联合国的估算,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在15亿左右,假设城市化率届时可以达到80%,城市人口应该占到12亿,即在2030年之前有近6亿人口要向城市迁移。中国学者赵民指出:为顺应这一历史性的趋势,新型城镇化要推进城市“精明增长”与农村“精明收缩”的统筹⑧。这就需要对城镇化建设中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空间价值和生态价值有综合性的评估和统筹,它们不应该是此消彼长,相互冲突,而应该是有机综合,即推动城乡规划和建设从经济决定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型,从空间扩展导向型向整体效益提升型转型。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短期的商业利益驱动下,毁坏了不可复制的真实古物、历史城镇和村落,而代之以粗制滥造的城镇开发和假文物的仿制品,无论在价值、工艺、审美、材质、造型等方面,都是对资源和空间的“不精明型”的巨大浪费。从审美和欣赏的角度看,城乡景观和产品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包括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三种样式,正是这种不可复制性造就了人文和审美的“光晕”效果。而这种毁坏真实的古城,建造假古城和假文物的做法,犹如“劣币驱逐良币”,其负面作用带来的损伤,远远大于短时期的商业利益。正如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所批评的:“我们变得贫乏了。人类遗产被我们一件件交出去,常常只以百分之一的价格押在当铺,只为了换取‘现实’这一小铜板。经济危机即将来临,紧随其后的是将要到来的战争的影子。……那么好吧,如果每个个体能给予那些大众些许人性,总有一天,大众会利滚利的偿还。”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倡导和评选创意城市过程中,大多从正面体现了这一潮流,而把传承文化遗产与开发创意经济新模式结合起来,走精明型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和谐共存和互补增长。如全球创意城市、文学之都爱丁堡,把这座苏格兰古城的历史延续过程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它在老城和新城的街道两侧,不仅完好地保留了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著名诗人彭斯(《友谊地久天长》的作者)、《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等人的故居和活动纪念地,更以市中心的“王子街公园”绿地把老城和新城分为两部分,南部是老城,建于1329年,保留了千年的文脉;北部的新城建于18世纪,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和城市布局。老城与新城为突出特色而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开发,复原了苏格兰文化的悠久文脉,又通过著名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等文化节庆,传承了热爱文学艺术的城市精神。这有助于人们在后工业社会的水平上,重新认识和破译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且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世界创意城市之一的成都作为4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探索了一条富有成都特色的“精明型”城乡规划体系,包括:(1)以统筹“三个集中”为基本导向: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市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2)以“四大基础工程”为推进方式,包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等;(3)以构建城乡规划“六个一体化”为途径等。在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制度框架引导下,成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古老斑驳的历史街区之中,在武侯祠和宽窄街巷的树荫下,在抚琴弹唱的巴蜀韵味中,采取了“还原、嫁接、唤醒、融合、活化”的多种路径,完好地保存了中国田园休闲文化的悠久传统,这正是巴蜀都城的智慧密码之一。中国古代文化大师在创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创作,在耕读中享乐,形成一种学习型、诗意型、体验式的休闲方式。成都以此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牧歌般的休闲氛围,这是与欧美社会自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以来推崇的田园牧歌、天国仙境不一样的文化传统。成都市开发这些资源,每年举办赏花会、龙泉桃花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新都木兰会、桂花会、彭州牡丹会、新津龙舟会、郫县望丛祠赛歌会等,这与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表里如一的传承过程,也是激发现代人创意和创造的文化空间。 四、文化创意与农业融合:打造休闲农业的沃土 文化创意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是结合中国农业的阶段性发展需求,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文化创意与农村和农业各类产品的深入结合,犹如金属制品中加入了微量元素,可以大大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城乡的现代化水平。 正如中国学者李昌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⑩,正在逐步从相对短缺经济阶段到供求配合阶段,又从高度竞争阶段向现代服务阶段发展,这与中国城市的产业和城市的“双转型”具有深刻的对应关系(见图3)。大量实践证明,在我国广阔的农、林、牧、副、渔主体功能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规律之一是,必须结合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性要求,形成一个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相协调的可持续增长模式,而休闲农业正是贯穿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文化消费业态。休闲农业利用农业生产场地、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和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和建设,突出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使游客通过观赏、游乐、食宿、栽种、收割等方式,形成一种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我国休闲农业逐步发展起观赏型休闲农业、品尝型休闲农业、购物型休闲农业、参与型休闲农业、娱乐型休闲农业、疗养型休闲农业、度假型休闲农业七个大类。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11) 图3 中国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所指出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在文化产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中,要顺应各地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积极鼓励和高度尊重各地城乡基层企业、单位、机构和个人的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城乡,正在涌现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新模式,揭示出文化创意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丰富多彩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模式之一,浙江宁波滕头村的特色,是推动农业不断升级,形成创汇、精品、高效、生态和观光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大格局,同时力促产业联动,形成集约型、效益型的特色经济工业园区和产业链,把农业、工业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滕头村人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身兼三重功能:(1)作为游客参观的文化景点;(2)作为样品进行宣传推介;(3)作为商品进行销售。滕头村近千亩耕地的生态效益是传统农业的150多倍。2010年,滕头村以“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主题口号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口号相呼应,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乡村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模式之二,上海崇明岛泰生农场的特点,是依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园林农业发展,融入具有生态文化价值和现代服务业意义的农业形态。“泰生”二字寓意《易经》中泰卦天地互动、创造生机、孕育生命、欣欣向荣,整座农场充分地诠释了这一丰富的涵义。泰生模式在岛屿生态和江海文化的基础上,推动现代新型农业求解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重点是通过第一产业的农业,连接第二产业的加工、包装和物流业,同时联动第三产业的文化旅游休闲业,以摸索出尊重自然、颐养人类的“天人合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成就一条以都市型农业为特色的观光体验旅游线路。 模式之三,成都温江区的“创意花卉”特点,是依托“生态立区”的战略,突出特色花卉产业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带动高附加值的花卉栽培,结合休闲旅游、田园美食、园艺交易等环节,形成不断延伸的花卉文化产业链。温江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花卉之乡”,温江人依托中国花卉博览会建设的4万平方米的主场馆、占地800余亩的花博园、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西部花木交易中心等场馆,以“发展大旅游,做亮花博会”为大局,以生态和运动休闲旅游为切入点,通过“温江十景”活动评选出具有新颖性、特色性的代表作品来展示温江的新景点、新亮点,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益。 五、结语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间,101个在20世纪60年代为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在2008年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中5个在亚洲,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它们恰恰是在文化产业规模、主体、品牌和影响力方面卓有成效的亚洲经济体。另外的88个国家和地区则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未能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12)。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和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对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考验。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在成为民族国家之前,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实体。”(13)中国作为人类四大古典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拥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显示了巨大的创造活力。今天,这种全民族的创造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的框架内被激发起来,必将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转化成为文化创意、创新和创业的丰富成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 注释: ①刘峰、段晓华:《三大优势引领中国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6日。 ②《徐匡迪:中国制造业每年质量损失超一万亿元》,中国经济网,2014年3月22日。 ③工业增加值率反映工业生产新增价值与总生产价值的比例关系,直接反映工业过程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投入和产出的效果。 ④《工业设计“点石成金”提升品牌附加值》,新华网,2012年11月8日。 ⑤《迪斯尼:中国的娱乐梦想》,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2014年4月下半月刊,第22-23页。迪斯尼中国区高层认为:喜羊羊是中国国内广受欢迎的动漫形象;而迪斯尼在产品授权和市场化方面有专长,这是很成功的双赢。 ⑥英国伦敦市长办公室:《世界城市文化报告2012》。 ⑦《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专刊——拓宽本地发展道路》,www.unesco.org。 ⑧赵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解读和规划工作转型》,《同济规划简讯》,2014年第2期。 ⑨本雅明:《经验与贫乏》,中译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⑩李昌平:《农业发展四阶段》,在2012首届中国农商高峰论坛(上海)的演讲,2012年5月26日。 (11)蒋平:《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参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前瞻网,经济学人。 (12)陈宪:《拓展建成新型现代国家的战略空间》,《文汇报》,2014年2月7日第5版。 (13)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标签: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产业融合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设计公司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创意农业论文; 创意产品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