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介绍广西博白县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普;基地;建设
1 引言
自2010年搬站以来,博白县气象局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气象科普资源,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气象科普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至今,已基本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基地每年对公众开放,对公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气象部门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本文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博白县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2 科普教育基地应具备的条件与功能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承担科普教育工作,向社会开放并经常性地开展科普活动的专用设施,可称之为科普教育基地。基地设施建设上,建筑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最好1000 平方米以上);基地应由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兼职人员组成科普工作队伍。
科普基地建设应服务于科普工作,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开放性功能、实践性功能,开展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活动;科普基地的教育活动区别与普通的学校教育,即科普教育需要及时地更新教育内容,综合的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普及科技知识的先进性;科普教育应适应多层次的公众,并以趣味性、贴近生产、生活的大众性吸引公众,使公众自学地接受教育,具有普及科技知识的广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基地多采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科学原理和实用技术,以生动、直观和交互参与的方式完成教育,学习过程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3 博白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状
3.1 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是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来,在玉林市气象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博白县气象局对科普基地基础设施做了很大的改善,在硬件设施上下了很大功夫。建成了由科普展厅、天气预警中心、地面气象观测平台、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展示场所四个部份组成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展厅由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180平方米。第一部分是一楼大厅,展厅面积约60平方米,展示有博白县气候概况、科普宣传专用电子显示屏、博白县气象灾害区划图、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栏等气象科普知识,平时也实行对外开放。第二部份是二楼展厅,展厅面积约60平方米,展示内容主要是气象文化建设成果、气象科普书籍和气象法律法规知识读本。第三部份是三楼多功能会议室,面积约60平方米,主要是利用投影仪播放气象影视科教片。依托单位的业务系统,将四楼的天气预警中心整个业务平台当作科普基地的一部分,面积约占60平方米,室内设置有大屏幕,气象科普宣传通过实物、图片展览宣传气象知识,内容包括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气象卫星的监测、雷达监测、地面气象观测、乡镇自动气象站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与防范、卫星云图、天气学的基础知识,利用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传播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的发布以及气象微博等内容。地面气象观测平台设置在山顶,占地面积有900平方米,观测平台安装了风向、风速,能见度、天气降水仪、雨量筒、气压计、地温、日照计和闪电定位仪等气象观测仪器,供参观者实地参观。一楼地坪作为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展示现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展示的设备有车载火箭发射系统、地面火箭发射系统和移动天气雷达。
3.2 基地软件建设
3.2.1业务建设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融合。
在规划自动气象站网布局时,在不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将自动气象站建在部份学校和社区,兼顾气象观测和气象科普工作。
3.2.2广泛联系相关部门对接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品牌。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用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如与教育局、有关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教育机制,增加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频次,充分利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组织开展校外气象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广泛开展与社区、农村“结对子”,采取联创共建的方式,引导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深入基层,扩大影响。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平台,依托自身资源特色,不断调整气象科普形式和内容,创造性推出公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满足社会多元化气象科普需求,让更多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走进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2.3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机构,配备兼职人员,确保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正常运行和开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公众接待量,更好地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3.2.4 培养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工作。
气象科普讲解是向公众传播气象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局里邀请有关专家和资深专业导游,采取讲座、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分别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进行气象专业学科知识、解说技巧培训,培养出一批同时具备气象科普知识和解说技巧的高素质管理与讲解队伍,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文化素质。
3.3 广泛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民众,包括领导干部、农民、青少年、城市居民以及科技人员等各方面,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普及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弘扬科学精神,是他们的共同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发挥气象行业特色,局内坚持每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利用“3.23 世界气象日”、“科技宣传周”对外开放参观,开展气象知识咨询和宣传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气象。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我们精心策划,提前安排,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有各级领导、成群结队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细心听取我局工作人员对气象知识的讲解,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对公众的发布过程等。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认识,也树立了气象行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气象意识。同时与博白县启德中学建立联系制度,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由该中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博白电视台新闻媒体也对开放日进行了采访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3.4 积极参加全县科技周活动
积极参加每年由县科技局牵头组织的科技周活动。科技周我们对公众展示了车载火箭发射装置和移动天气雷达等先进技术产品,并详尽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如何利用火箭对云进行催化,使云变成雨。如何使用移动雷达,对云进行定位。县委、政府领导参观气象科普展区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都赞扬我们是一支“急群众之所急,真正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帮助广大民众解决了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用水问题”的先锋队伍。
3.5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宣传
科普工作必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普宣传。除上述所提到的“3.23世界气象日”和科普宣传周外,还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为契机,组织科普宣传队伍进村、入企、到校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与县电视台合作,对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进行跟踪报导,并在新闻栏目播出。同时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整编印发《博白县农业气象科普知识读本》、《博白县农业气象服务旬工作历》、《气象常用术语》《农业气象实用技术》、《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43000本,通过上街、下乡等渠道发放到广大民众手中。
4 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效果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民众,包括领导干部、农民、青少年、城市居民以及科技人员等各方面,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普及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弘扬科学精神,是他们的共同需求。为了发挥气象行业特色,我们坚持每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利用“3.23 世界气象日”、“科技宣传周”对外开放参观,开展气象知识咨询和宣传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气象。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我们精心策划,提前安排,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有各级领导、成群结队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细心听取我局工作人员对气象知识的讲解,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对公众的发布过程等。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认识,也树立了气象行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气象意识。同时与博白县启德中学建立联系制度,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由该中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博白电视台新闻媒体也对开放日进行了采访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5 存在问题
对基地的投入不足。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科普展厅规划不到位,气象台站在业务建设规划时没有预留气象科普专用展厅,大部分都是与业务科室共用,没有专门的建设、维持与设施更新经费。
6 改进措施
针对科普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是争取上级和地方经费的支持。二是积极拓展气象科普市场,不断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积极探索气象科普与旅游、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和相关及相近行业的科普场馆联合与合作,共同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实现互利双赢,有助于促进科普基地建设事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7 结束语
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实施科技兴国的重要内容。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提高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能力乃至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林霞,郑治斌,邱燕.湖北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J].陕西气象,2015(5):54-56
[2]钟礼伟,梁妙芝.气象科普基地建设与创新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96-98
[3]覃峥嵘,李耀先.广西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98-100
[4]桂沁园,张晓明.巢湖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58-159
[5]刘林霞.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暴雨灾害,2005,24(2):8-10
[6]杨建明.肃北县气象局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241-242
[7]何学勇.气象科普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陕西气象,2004(6):49-50
[8]陈正洪,杨桂芳.气象科普的“深度参与理论”[J].科普研究,2012,7(4):37-40
[9]王晓莉.嵌入式气象科普实现路径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气象,2014,38(2):58-61
[10]曹丽.关于气象科普实现社会化的一些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32(12):128-128
作者简介
黄永东,男,1979年11月出生,2002年6月份毕业于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9月份到博白县气象局任职,现任副局长,工程师,分管基础业务和气象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黄永东1,冯紫瑜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气象论文; 博白县论文; 基地论文; 公众论文; 工作论文; 知识论文; 气象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